独家策划
  • 个人所得税计算器 投资收益计算器 存本取息计算器

    七大银行高管纵论网络金融 看好移动金融方向

    核心提示: 7月8日举行的2014中国银行业发展论中,七大商业银行高管纵论传统银行变革与互联网金融发展,大家对电子银行、移动金融、互联网金融产品、小微信贷、传统银行的创新与转型等提出了看法。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董事长李国华:以电子银行为核心推进互联网金融  实现“普惠金融” 

    邮储银行确立电子银行优先发展战略。

    李国华表示,互联网金融具有交易成本低,覆盖范围广,服务效率高等先天优势,与发展普惠金融高度切合,为此邮储银行近年来一直在加速推进电子银行应用,极力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努力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普及性和便捷性。目前邮储银行监理包括个人网银、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电视银行在内的电子金融服务网络,电子银行客户突破1亿户,列银行业的第5位。

    李国华表示,发展普惠金融有助于服务实体经济。他认为,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重点就是以可负担的成本,及时有效的为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所需要的金融服务,让现在金融服务更好的惠及各个社会群体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展普惠金融与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目标是一致的。一是有利于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二是有利于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三是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李国华认为,电子银行是互联网金融的战略要地,而互联网金融能较大程度上实现“普惠金融”的目的,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发展电子银行是邮储银行融入互联网金融大潮,实现“普惠金融”的一项重要举措。

    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易会满:移动金融是互联网金融最核心的革新方向

    易会满表示,中国金融市场和业态形式已日渐丰富,涌现出许多新事物、新情况、新产品。从互联网支付到“宝宝”理财,从非信贷融资的爆发式增长到资产证券化的试点发行,中国银行业似乎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变革。

    易会满认为,要围绕新技术,加快服务模式变革。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日臻成熟及其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互联网金融蓬勃兴起。在互联网金融大潮下,如何与时俱进地推进服务模式转型,是未来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下一步的重点是以互联网思维改进服务模式,为传统银行服务融入创新开放的基因,进一步改造线上服务、优化线下服务、促进线上线下服务一体化。

    如何谋求互联网大潮下银行的转变?易会满提出三点:

    一是要创新推出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是传统网上银行服务模式的丰富和升级,是对支付、交易、投资、理财、融资等金融服务产品的互联网化创新和改造,它将为客户营造集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和生活服务为一体的生态圈,提供更加安全、便捷、舒心的操作和感官体验。商业银行需要花大气力打造有别于传统服务模式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需要对传统的服务模式进行持续的变革,从而实现由“支付+信用”中介向“支付+信用+信息”中介的转变。

    二是要重点打造移动金融服务。移动金融服务是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在移动终端的应用和发展。从未来趋势看,移动金融服务很可能成为互联网金融最核心的革新方向和未来银行的主流服务模式。依托移动终端“时刻在手、永远在线、使用频繁”的独特优势,通过为客户提供随时随地、内容丰富的移动互联网平台和服务,移动渠道将变身为银行连接客户最直接、最频繁的“触角”,移动金融服务有望成为效率最高、流程最顺畅、体验最好的银行服务方式。

    三是要研究推进网点智能化服务。在物理网点为客户提供线下服务仍是银行的传统优势,与线上服务同等重要。通过各种智能设备和新技术的组合运用,在物理网点实现“客户自助+协同服务”的智能化服务,将为增进客户体验、实现线上线下服务无缝连接和闭环运行提供渠道和支持,也将有效激发二者协同互动的潜能和效应,并为银行网点从“业务处理型”向“营销服务型”转变奠定基础和条件。

    上一页 1 23 下一页
    (责任编辑:庄锦煌)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趣图看看

      微博

      专题

      2014夏季达沃斯论坛

      2014夏季达沃斯论坛于9月10日至12日在津举办。[详细]

      联合宣传年

      第十届中国电子银行年会

      “第十届中国电子银行年会”于2014年12月3日在北京举行[详细]

      电子银行网BBS

      

      主办单位 | 支持单位-成员银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指南 | 网站地图 | 合作媒体

      Copyright 中国电子银行网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896号

      可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