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农业银行深耕乡村沃土 扎实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来源:农业银行 2025-11-13 10:16:30 农业银行 乡村振兴 银行动态
         来源:农业银行     2025-11-13 10:16:30

    核心提示金融活水流淌不息,乡村振兴使命必达。

    初冬暖阳,照耀着生机勃勃的阡陌乡野。

    广西崇左的蔗田上,蔗农们忙着收割、打捆新鲜笔挺的甘蔗,今年的蔗款实时到手,他们脸上的笑容比糖蜜还甜;浙江桐乡海华村的苕溪公园旁,村民正沿着改造后的亲水步道散步,兴致勃勃地唠着“农庄钓鱼赛开赛了,来了好多外地游客”;在西藏日喀则亚东县,“格桑花”金融服务队的队员们顶着寒风调试移动终端,为搬迁点工地的工人们提供上门服务……

    从岭南蔗田到江南小镇,再到高原边疆,这些发生在乡间田野的鲜活场景,是农业银行坚守主责主业,在广袤乡土绘就乡村全面振兴新画卷的坚定笔触。

    赋能产业根基 榨出“甜蜜事业”

    “甘蔗过磅称重,钱马上到账!农行真为我们蔗农办了件大好事!”广西崇左市扶绥县渠黎镇渠莳村的甘蔗种植大户刘芳君说到新上线的“过磅智付”系统,笑得合不拢嘴,“以前,从卖出甘蔗到拿到钱,快的话两三天,慢的话要一周。钱到手,心里才踏实。”

    广西是中国最大的甘蔗和蔗糖生产基地,而崇左更是被誉为“中国糖都”。甘蔗产业是当地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每当11月到次年3月的甘蔗收储、压榨时节来临,糖企、银行都面临大量的蔗款兑付工作。

    刘芳君口中的“过磅智付”系统,是农业银行利用科技手段,解决甘蔗产业链资金堵点的创新之举。农行广西分行与龙头企业广西南宁东亚糖业集团实现银企系统直连,通过企业网银代付等方式,实现甘蔗运输入场到称重、核算、实时支付一体化服务,大幅提升蔗款兑付效率,成为糖业数字化转型的典型应用场景。

    畅通产业资金链的同时,农行广西分行创新推出“银行+糖企+蔗农”合作模式,一方面提升蔗农金融服务覆盖面,推出“惠农e贷·甘蔗贷”,建立蔗农“白名单”,实现线上全流程申贷办贷;另一方面加大对龙头糖企金融支持力度,“一企一策”制定服务方案,助力企业延伸制糖生产链、“吃干榨净”拓展深加工领域,提高糖业循环经济产品附加值。

    从田间地头到龙头企业,从批量授信到定制服务,农行广西分行以多元化金融服务,助力当地发展“甜蜜事业”。截至2025年9月末,该行糖业贷款余额54.08亿元,实现对广西主要糖业集团贷款全覆盖。

    广西蔗农、糖企在金融活水润泽下“越活越甜”,是农业银行因地制宜,支持各地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生动样本。“十四五”期间,农业银行深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服务,推广“一项目一方案”集中批量作业模式,助力农业产业链前延后伸,推动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等提升智能化、集约化生产水平,以产业振兴推动企业增效益,农民增收益。截至2025年9月末,农业银行乡村产业贷款余额达2.74万亿元,增速22.8%,高于全行14.4个百分点。

    创新服务模式 建设“美丽乡村”

    走进浙江省桐乡市大麻镇海华村,一幅幅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曾经废弃的鱼塘变成兼具垂钓、休憩功能的网红亲水景点,破旧的工业遗址变为宁静的苕溪公园,尘土飞扬的乡间小道变为种满香樟、水杉的“十里海卸路”……

    2020年,海华村计划重点打造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并进一步提升村容村貌,推进污水管网全覆盖改造、主干道路灯升级、村民活动中心新建等项目。

    但是,农村改造建设项目资金投入大、抵押来源少、回收周期长,钱从哪里来?

    农行浙江分行主动上门、充分调研,通过深化银政合作、创新项目还款来源等方式,为海华村提供“美丽城镇贷”和村集体流动资金贷款,支持农旅小镇特色旅游景区建设和乡村整体环境提升。

    “看着土路变成柏油路,旧房改造成特色民宿,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挣钱,特别欣慰。”海华村党委书记张国富感慨道。

    随着和美乡村建设不断深入,各类“村”字头文化体育项目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一股“潮流”。

    “篮球让我看到了更大的世界,也传承发扬了村子的篮球文化。”贵州省台江县台盘乡中心小学的12岁苗族女孩张继菲,在农业银行支持的“小篮球示范培养计划”中,入选学校篮球队,并在省级比赛中赢得第三名。在这个苗岭山村,篮球正让更多像张继菲这样的孩子,看到了人生的更多可能。

    与小学仅一街之隔的,就是火爆全网的贵州“村BA”球场。农行贵州分行创新“金融+体育”新模式,将农行公益品牌理念和“小篮球 大梦想”赛事理念相结合,成为贵州“美丽乡村”篮球联赛唯一特别支持金融机构,助力当地篮球运动普及和人才培养。赛事期间,该行共对接服务民间篮球队4000余支、覆盖4.87万人。

    此外,农行贵州分行还建立“村BA”专属金融服务团队,将有温度的金融服务送至广袤乡村,有力助推当地农文体旅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

    五年来,农业银行在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实践中,形成了一个个可圈可点的成功范例。立足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农业银行聚焦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关键领域,创新推出“未来乡村贷”、和美乡村建设贷款等特色产品服务。截至2025年9月末,农业银行乡村建设领域贷款余额2.47万亿元,增速9.7%,高于全行1.3个百分点。

    推动渠道下沉 送上“暖心服务”

    2023年3月28日,是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也是农行西藏日喀则当曲支行开业的日子。随着红绸揭开,7000余名住在偏远山区的百姓迎来了“家门口”的银行,从此不必跋山涉水办理金融业务。

    2025年10月,在素有“神州北极”和“不夜城”之称的黑龙江漠河北极村,农业银行在祖国大地最北端营业网点——农行黑龙江漠河北极支行正式开业。周边3个行政村、2000多名村民“足不出户”办理金融业务的愿望成为现实,开民宿、做冰雪经济生意的商户、企业主们,有了可靠的金融“邻居”。

    在山高路险的云南红河自治州元阳县逢春岭乡凹腰山村,没有金融机构驻点,农行“惠农通服务点”成为村民解决金融需求的唯一途径。在这里,村民不仅可以办理“查、取、汇、缴、消”等基础业务,还能学到金融知识。

    这一个个实实在在的营业网点、金融服务点,是农业银行下沉服务渠道、着力推动金融服务向偏远和边疆地区延伸的有力见证,体现着农业银行“金融为民”、服务“三农”的决心和定力。“十四五”期间,农业银行持续将新迁建网点向县域、城乡接合部和乡镇倾斜,县域网点占比达56.6%;开展惠农服务站建设,解决“最后一公里”服务难题。

    不止于此,农业银行还致力于提升到村到户服务能力,为每一位有金融需求的农户,提供有温度、有质量的金融服务。

    “两处工地上的民工们急等着代发工资,但网点太远了,你们能来帮帮我们吗?”搬迁周转房建设点的施工负责人周先生焦急地给农行西藏日喀则亚东支行打电话。

    “放心,我们马上来!”接到求助,两支“格桑花”金融服务队立刻出发,风大雪急也不能阻挡他们的脚步,一共翻越三座海拔五千米的高山,兵分两路前往30公里和60公里外的两处工地现场。

    抵达工地,金融服务队员们立刻拿出移动终端,在简易板房旁布置临时金融服务点,开卡、转账、讲解防诈小窍门……工人们拿着银行卡,心里暖乎乎的:“你们能来真的太好了,我们不用耽误一天工,还省了来回的交通费!”

    “哪里有需求,‘格桑花’金融服务队就到哪里。”承诺背后,是农业银行让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变成“零距离”的不懈努力。近年来,农业银行构建常态化下乡机制,组建乡村振兴党员先锋队,配置移动服务Pad等工具,通过流动服务车、“背包银行”、“马背银行”等方式到田间地头开展服务,拓展金融服务广度深度。在部分偏远地区,探索网点“3+2”服务模式,网点人员3天坐班、2天走村入户,最远服务半径延伸至距离网点数百公里处,努力扩大网点服务覆盖面。

    金融活水流淌不息,乡村振兴使命必达。在“十五五”新征程上,农业银行将聚焦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创新服务城乡融合发展,持续加大县域金融供给,稳步提升金融服务质效,让更多百姓共享乡村全面振兴、共同富裕美好未来。


    责任编辑:方杰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