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打造开放银行体系,百信银行未来走向平台化

    隗樊 来源:亿欧网 2019-03-21 08:47:51 开放银行 百信银行 数字金融
    隗樊     来源:亿欧网     2019-03-21 08:47:51

    核心提示百信银行进行组织架构2.0升级,构建了“小前台、大中台、共享资源”的开放共生型组织,其中最为突出的变化是组建了“智能科技群组”,希望能够从科技生产效能优化、核心技术研发与应用等领域全面支撑银行的科技战略。

      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金融科技改变着传统金融的信息采集、风险控制和商业模式,金融资源配置和服务供给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逐渐被打破。科技赋能下,围绕着复杂场景、流量、数据、风控、资金、产品等金融要素的标准化API创新服务正在便捷地满足着用户日益增长、多元的新兴消费需求,在这背后开放银行的浪潮正在兴起。

      开放银行本质:数据是本质,用户是根本

      目前各大传统银行、民营银行结合金融科技的发展和客户行为的变化,相继提出建设“开放银行”, 在银行体系之外,诸如兴业数金、长亮科技等正在依托金融机构资源或流量场景股东资源(腾讯)搭建“第三方开放银行平台”。概念背后是各机构聚焦自身优势资源的差异化战略调整,对于机构来讲,制定“开放银行”的路径选择要考虑哪些因素?对于外界来讲,形形色色的“开放银行”又有何差异?如何拨云见雾看清“开放银行”的本质?

      百信银行副首席战略官陈龙强向亿欧金融介绍,开放银行标志着银行业服务形态的重大变化。开放银行起源于2015年的英国,旨在研究如何共享使用数据服务客户,出发点在于银行机构,尤其是大型的银行机构,不愿意向同业或其他机构开放自己数据。目前多数人局限在理解为API银行。他对开放银行的理解是:利用金融科技实现银行与商业生态连接的共生模式,为用户提供无处不在的金融服务。

      陈龙强介绍,从交互方式上看开放银行带来的很明显的变化是:“以前银行跟企业之间的交互要靠专线即银企直联,那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一种方式,而在开放银行模式下,理论上讲用开放API或SDK,或是H5,以快速敏捷的接口调用的方式,就可以实现与用户的交互,目前百信银行已经开发了超过130个通用接口。”

      开放银行生态图谱.jpeg

      B+B开放模式,“前后顺序”定义商业模式

      在实现“开放银行”具体路径上,传统银行、民营银行、独立第三方平台型机构的高调动作引发着市场的关注。百信银行副首席信息官、智能科技群组总裁于浩瀚认为,“开放”一词本身没有差异化,但开放之前要问几个问题:为什么要开放?以什么样的心态开放?

      于浩瀚解释:“传统的开放模式,API也好,SDK也好,都是不同形态的。采用何种形态本身能就代表了机构开放的心态。本质上看,开放就是B+B,类似于常说的B2B2C。这里面,银行在前还是公司在前,是bank+business还是business+bank,这就决定了机构开放的形态。开放是以谁为准,这种差异性本身就是决定了商业模式。百信银行成立之初就明确了场景在前、银行在后的模式。”

      “此外,生态机构要想清楚为什么要开放?是为了在开放过程中获客、获数还是为了盈利,不同的目的决定了不同的业务权限。如果为了获客,那么可能在金融服务上会尽量满足对方要求,让渡出一些东西。如果是获取数据,可能就要付出更多的成本。所以,要理解'开放'一词关键是看开放了什么,然后开放的功能是以什么形态呈现的,最后获取了什么。”

      陈龙强补充,“银行业要转变发展思路,从政策红利转向技术红利。金融科技是百信银行持续增长的强劲内核,只有依托金融科技和生态合作伙伴,百信银行才能不断拓宽自己的边界,这将是今后金融服务主流业态的不二之选,也是百信银行坚持走开放银行之路的根本原因。”

      组织架构2.0升级,科技支撑业务、沉淀能力集群

      作为首家“主流商业银行+主流互联网企业”联合设立的互联网银行,百信银行2017年11月18日正式开业,从“资历”上看,百信银行还比较“年轻”。这种业务发展阶段也决定了其建设开放银行时所采用的商业模式。

      于浩瀚告诉亿欧金融,百信银行走到今天已经不强求在开放服务能力的时候进行品牌强露出。现阶段百信在建设“开放银行”的过程中,主要考量的是基于其服务B的机会,间接服务C,“只要给我这样的服务机会,夯实场景和金融的链接能力,尽可能多的拓宽生态就行,但是可能有的机构就不是这样,就要强制的要求品牌露出。”

      近期百信银行进行组织架构2.0升级,构建了“小前台、大中台、共享资源”的开放共生型组织,其中最为突出的变化是组建了“智能科技群组”,下设科技创新部、科技产品部和智能云事业部三个板块,于浩瀚担任智能科技群组总裁,百信银行希望该科技群组能够从科技生产效能优化、核心技术研发与应用等领域全面支撑银行的科技战略。

      智能科技群组的核心工作之一是推进“智融OS”落地。于浩瀚介绍,智融OS通过T治理双线化、基础设施云化、应用架构微服务化为客户提供智能化的体验,为打造智能银行即服务提供IT支撑,赋能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

      “我们希望各个服务可以像乐高一样自由组合,快速交付,迅速实现各个场景的接入投产,做到‘即插即用’,从百信银行的经验来看,基于完善的IT基础设施建设和微服务部署,百信银行合作平台已经实现了‘分钟级接入’,平均每天有4.5支API接口投产输出。”

      对于智能科技群组的价值使命,于浩瀚向亿欧金融表示,百信银行的金融科技是在自身金融业务,尤其是线上金融业务发展过程中积累沉淀下来的,未来可能更适合一线业务的需要。“科技的核心职责是支撑业务发展,我只能说我们和业务走得更近,更多的用微服务化的方式,把技术能力聚合起来形成能力集群,将这些解决问题的经验告诉同行,尽可能让他们少走百信银行曾经走过的弯路。”

      从Banking as a service到Banking as a platform

      2019年百信银行制定了“金融业务+金融科技+金融生活”三大战略,智能科技群组的成立意味着百信银行将在“金融科技”上有更多的产品化方案落地。

      陈龙强介绍,智能科技群组将会以“科技赋能业务发展”为原则进行精细化考核。他认为,目前银行IT市场的玩家并不少,但这些供应商最大的问题是除了数据库、操作系统,其他软件供应商基本上标准化程度都不高,系统每进一家银行就要进行一次大改版,实施成本极高。同时,随着开源的发展,未来软件行业的供给状态有可能会发生变化,当靠近核心部分的技术趋于同质化之后,竞争的差异点就在于贴近市场的部分。

      “我们会给智能科技群组一个考核的方向,有两点可供参考。第一,交叉营销的能力,我们不能单纯地对单一场景做消费金融、财富管理等产品输出,而是定制化的集合,然后像积木一样去自由组装服务给到不同的平台。 第二,用户服务能力。我们会要求不同场景下同一用户的交叉度、重合度要越来越高。这意味着构筑了底层账户之后,我们希望在不同的场景下也能够服务到同一个人,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数据要有交集,随着用户的数据厚度越来越高、越来越丰富,未来金融机构在产品设计方面也能做到千人千面。”

      从百信银行的收入模式上来考量智能科技群组的落地意义,陈龙强希望金融科技业务能够形成新的收入结构。

      “现在我们讲Banking as a service,在未来有一天会升级成Banking as a platform,百信银行会成为是一个底层的基础设施供应商,会提供平台级的服务,进而改变以信贷差为主的收入结构,金融科技带来的技术服务费能够优化收入结构。”

      开放提升服务效能,API标准化防范风险

      在金融科技赋能下,开放银行推动银行金融服务渗透到用户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银行提升获客能力、增强用户黏性的新途径。另一方面,开放银行在有效提升银行金融服务效能的同时,也使得风险敞口更多,风险管控链条更长,风险洼地的效应更加明显。

      在数据安全方面,开放银行连接了服务的提供方、交易发起方等众多主体,数据泄露风险增大;在网络安全方面,开放银行依托互联网渠道向客户服务,接口具有公开的共享属性,被恶意调用并发起拒绝式服务攻击,可能导致商业银行业务系统服务不可用、业务连续性中断等。

      对于开放银行所带来的风险,于浩瀚表示,传统银行开一家分支机构需要经过严格的监管审批,有相关的准入规定。在开放银行模式下,核心问题在于如何管控你的API放给合适的合作方、向合适的人提供服务,所以API准入要形成标准。

      他介绍,百信银行在搭建开放银行“智融inside”平台过程中正在慢慢探索形成影响行业的一些标准,包括安全控制的方式、合作方身份认证问题,现在我们对合作方式进行了强势的金融级的安全加密,比如说互相的密钥的分发、通信过程强加密,每笔交易的发起方的身份校验。客户的验证手段是也多维度的,比如二次短信验证、人脸增加识别等。“我们很难说我们现在就是标准,但我们一直是在做这样的事情。”

    责任编辑:王超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