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金融科技、探索金融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已经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必答题”。
近日,在香港金融科技周2023期间,第一财经举办的“人工智能新纪元:探路金融大模型”分论坛上,来自大湾区的多位金融业人士,针对大湾区金融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展开了深入交流。
香港如何利用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推动大湾区数字经济和金融的融合发展?
“我们一方面帮助内地企业以香港做‘跳板’走出去,另一方面帮助香港的银行、金融机构更了解内地金融机构的优秀技术。”香港特区政府投资推广署财经金融及金融科技主管梁瀚璟认为,内地和香港在金融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中可以实现合作双赢。
在助力金融科技企业出海过程中,梁瀚璟观察到,大湾区企业在产品、价格上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但是在销售方面则需要调整,内地的销售方式等在国际市场存在“水土不服”。此外,在产品界面上,内地APP习惯设计密集的信息,在国际市场接受度不高。而香港则可以在这些方面有所贡献。
对金融科技企业而言,香港可以成为出海走向全球的“跳板”。 梁瀚璟举例称,在三亚有一家NLP(自然语言处理)初创型企业,进入香港市场后在合规科技领域找到了业务场景。他们发现此前银行记录员工面客环节是采用录音,再通过抽样分析录音进行决策,费时费力。通过NLP技术则可以大大提升效率。后来,这家公司带着香港市场的成功经验,推进到亚太地区其他市场及欧洲市场。
“比起人才打通、资金打通,更为重要的是基础设施的打通。”平安壹账通银行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费轶明则呼吁大湾区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包括跨境数据、监管规则、认证标准等多个方面。
事实上,本次香港金融科技周2023主论坛上,多位监管人士也提到了与打通数字基础设施、促进金融科技发展相关的重要举措。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张青松11月2日在发表演讲时表示,为进一步深化大湾区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合作,中国人民银行将于近期与香港金管局、澳门金管局签订三方合作备忘录。此外,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央行或货币当局及国际机构的普惠金融交流及合作。
而打通跨境支付堵点亦是政策发力的方向之一。此前,大湾区内金融数字化渠道渗透率差异较大。以移动支付为例,中国金融四十人研究院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数字金融的发展机遇、挑战与前景》显示,2018~2020年间,广东省移动支付年均交易金额和交易数量分别增长109.2%和228.4%,位居全国首位。香港地区手机支付渗透率仅为20%,较为普遍的支付方式仍是现金和八达通,占比90%以上。
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在演讲时亦表示,将推动数字人民币在香港市场进行零售结算,让访港旅客可在零售端使用数字人民币。不过,该项目还处于技术筹备阶段,计划于明年底推出。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副所长狄刚也指出,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可实现香港与内地支付服务的双向互通,提升两地居民跨境支付便利度,助力大湾区一体化发展。
狄刚还表示,目前数字人民币在跨境合作应用方面始终坚持“无损”“合规”“互通”三项原则,充分尊重各相关货币当局的货币主权和货币政策,充分尊重各司法管辖域的技术和业务主权。基于上述原则,目前与香港金管局就跨境合作开展了充分深入的研究,相关的产品或者方案正在陆续落地过程中。
责任编辑:王超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