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被业界称为“智能体落地元年”,中国金融传媒集团特聘高级专家、中国银行业协会原首席信息官高峰指出,预计今年将有超百个覆盖风控、营销等全链条的金融智能体方案呈现。这一趋势标志着金融行业智能化转型进入实质性阶段,智能体正从概念走向实践,深刻重塑金融业态。
智能体:金融智能化的核心引擎
智能体是具备自主感知、决策与执行能力的人工智能系统,在金融领域实现了从“被动工具”到“主动代理”的跨越。与传统AI应用相比,它能深度理解复杂金融场景,通过实时交互自主完成任务,成为连接技术与业务的关键纽带。
在风控环节,智能体突破了人工经验与固定规则的局限。它实时监测市场行情、交易记录等海量数据,运用深度学习快速识别欺诈风险与信用隐患。厦门银行构建了零售普惠信贷 “数智化”风控管理体系,实现放款岗工作时长缩短40%,同时,实现信贷资产质量结构优化,高风险客群资产余额占比降低30%,有效降低信贷风险。
营销领域同样因智能体焕发新活力。通过分析客户行为数据与消费偏好,智能体能定制个性化产品推荐方案。以江苏银行为例,其通过部署“智营”智能营销系统,在零售业务精准获客与转化上实现了显著突破。
2025:金融智能体方案集中落地
技术成熟与场景拓展推动2025年成为金融智能体方案爆发期。超百个方案覆盖金融全链条,从客户服务到投资管理,从运营优化到风险控制,全方位渗透业务环节。
客户服务端,智能客服升级为“情感化交互体”,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捕捉客户情绪,提供人性化服务;投资领域,智能投顾可动态调整组合,适配市场变化;运营层面,智能体优化流程,降低成本。蚂蚁集团、腾讯云等企业纷纷布局,推出涵盖财富管理、风控的智能体解决方案,助力金融机构转型。
金融智能体应用的新趋势
“AI数字员工”重构人力成本结构
智能体正在逐步替代传统岗位,成为金融机构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AI信贷审批官能够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的贷款申请,通过对客户数据的全面分析,快速做出审批决策,大大提高了审批效率,同时减少了人为因素带来的误差。合规质检员利用智能体技术,能够对金融业务的合规性进行实时监测和审查,及时发现潜在的合规风险,确保金融机构的业务运营符合监管要求。这种“AI数字员工”的出现,不仅重构了金融机构的人力成本结构,还提升了整体的运营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
多智能体架构(MAS)成为主流
面对复杂的金融业务流程,单一智能体往往难以满足需求。多智能体架构通过多个智能体之间的协作与交互,能够更好地处理信贷风控、投研分析等场景中的复杂任务。在信贷风控场景中,不同的智能体可以分别负责客户信用评估、风险预警、贷款审批等环节,通过相互协作,实现对信贷风险的全面把控。在投研分析领域,多智能体架构可以让一个智能体负责收集市场数据,另一个智能体进行数据分析和模型构建,还有一个智能体根据分析结果提供投资建议,从而提高投研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多智能体架构的应用,使得金融机构能够更加灵活地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提升业务处理能力和决策水平。
风控与信贷从辅助到决策的转变
传统的风控与信贷系统主要以辅助决策为主,而如今,随着智能体技术的发展,它们正逐渐向决策核心转变。银行数智尽调平台融合大模型与知识图谱技术,能够对企业进行全面、深入的风险穿透分析。通过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模式、行业竞争等多方面信息的整合与分析,智能体可以准确评估企业的风险水平,为银行的信贷决策提供直接依据。这种从辅助到决策的转变,大大提高了风控与信贷的精准性和效率,降低了金融风险。
财富管理业务的个性化服务升级
在财富管理领域,智能体正助力金融机构实现个性化服务的升级。蚂蚁集团的AI理财助理“蚂小财”能够根据用户的投资目标、风险偏好和资产状况,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基金诊断和风险提示服务。它不仅能够帮助用户选择合适的投资产品,还能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投资建议,满足用户多样化的投资需求。相比之下,美国的一些智能投顾平台,如 Betterment等,仍然依赖传统的规则引擎,大模型仅用于报告生成,交互深度不足。中国在财富管理智能体应用方面,正凭借创新的技术和丰富的场景,走在世界前列,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个性化的财富管理服务。
C端智能体爆发,金融服务下沉
随着智能体技术的不断发展,C端智能体市场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方言交互、老年友好界面等创新功能的出现,使得金融服务能够更好地触达不同群体,尤其是三四线城市及老年人群体。一些金融机构推出的智能体产品,支持多种方言交互,方便了不同地区用户的使用。针对老年人设计的简洁、易懂的操作界面,降低了老年人使用金融服务的门槛,让金融服务更加普惠。这种C端智能体的爆发,推动了金融服务的下沉,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提升了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
2025年金融智能体的集中落地,开启了行业智能化新篇章。虽面临技术、人才、监管等挑战,但随着各方协同发力,智能体将推动金融服务更高效、普惠,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引领金融进入智能时代。
责任编辑:陈爱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