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平安的科技“雷达”和数字化城池

    来源:财联社 2021-06-28 08:32:50 平安 数字化 数字金融
         来源:财联社     2021-06-28 08:32:50

    核心提示马明哲有两个大脑,一个想今天一个想明天,一个想金融一个想科技。

    当下,数字化已成为潮流热词,“数字+”模式层出不穷。无论是学界还是商界,都在对数字化概念进行解读。近日,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一席《新数字化之我见》,系统阐述了数字化的基础理论,并以平安在经营、管理、服务、成本、风控等方面为例,对数字化之于社会、企业的价值与意义进行深层次剖析。

    他将数字化视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提升生产力的基础工程,是人类跨越式提升认识水平和能力的革命性进步。科技的进步,赋予数字化颠覆性的计算能力、颠覆性的认识方法和颠覆性的数据基础。

    与此同时,马明哲从数字化点状线状的记录功能,到网状面状的关联图谱,再到无限深化的生态建构,指出数字化不仅将助力人类历史实现“客观化”、“完整化”、“连续化”,还将帮助人类社会发觉事物间的复杂关联及客观世界与人类活动的发展规律,继而在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无限提升认知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马明哲有两个大脑,一个想今天一个想明天,一个想金融一个想科技。”业界对马明哲如此评价,“能有如此见地令人叹服,也在意料之中。”

    平安的科技“雷达”

    站在平安第四个十年往回望,马明哲对数字化的探索与热情并非一朝一夕,凭借敏锐的危机与科技“雷达”,平安全面数字化战略早有迹可循。

    将时间拉回至1988年,平安甫一成立,马明哲便提出“我们公司以后要给每个人都配一台电脑”。

    百废待兴的上世纪80年代末,深圳蛇口还是一个小渔村,电脑自然也是稀罕物件。即便是有单机的公司,都要配置机房、架空地板、恒温恒湿。马明哲此言一出,便惹来质疑。

    但凭第一张用电脑出单的保单,平安堵住了外界的质疑声。自1988年8月起,平安总公司电脑室便逐步开发出处理保险业务的系统软件。第二年,平安员工的工资首次实现用电脑发放。随后,平安又成为国内罕有的为中层干部配备移动办公设备的企业。

    马明哲超前的视野和果敢的决策,早已为平安埋下数字化的种子。

    在一次次尝试、调整、重构的往复中,马明哲对科技愈发坚定执着。在马明哲的领导下,平安在2002年至2008年六年间完成了IT基础的技术平台统一和应用系统建设,建立起技术和业务之间的紧密协作机制和预算机制,在这段过程中,中国金融业界率先将后台业务标准化、数据化、整合化的金融工厂——张江后援中心的投入使用成为其中的标杆事件,海量数据的处理、分析以及后续的人工智能学习,都为平安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支撑和广阔的应用场景。

    长达六年的蓄力,平安终于在2009年迎来突破,在其成立的第三个十年开始,正式宣布“金融+科技”战略模式。

    而马明哲敏锐的察觉力和前瞻力真正广而深地在大众面前展现,要属2013年互联网金融热潮来袭之际。彼时,互联网正超越过往任何一种发明,以更长远、深刻、广阔的力量,渗透至社会方方面面。

    国外微软、亚马逊势如破竹,国内BAT三巨头也激战正酣。那一年,也是马明哲和平安25年来最具危机感最强、经营作风转变最大的一年,用马明哲的话来说,那是“一场不得不打的仗”。

    但笃信互联网和大数据将改变世界的马明哲面对危机并没有退缩,而是义无反顾地加入了这场互联网大潮中。

    他将之视为挑战,也将之视为腾飞的机遇——“科技,以人为本。科技及互联网的发展,一定会让平安的业务同仁插上腾飞的翅膀。”马明哲当年在一封内部信中讲道。

    平安2014的年报首次按照互联网公司的做法,公布包括用户数、用户活跃率等多项互联网数据,开金融企业先河。

    更为难得的是,金融出身的马明哲还提出了针对互联网的前瞻性见解。他曾预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60%以上的现金、信用卡会消失,大部分中小金融机构的前台由互联网企业代替,大型金融机构的前台向“小型化、社区化、智能化、多元化”发展,90%以上的个人金融业务在线上服务。

    事实证明,十余年后移动支付作为支付通道和载体,确已渗透至大众的衣食住行。一部手机、一个二维码便能覆盖和触达诸如零售购物、公共出行、休闲娱乐等各类需求场景。而近两年数字人民币的加速落地,更赋予移动支付多维度的发展可能。纵观当下数字化对金融行业产生的影响,足以证明马明哲当时预判之准。

    对时代潮流的敏锐度,叠加对科技趋势的前瞻力,辅以个人强大的学习能力,平安的数字化基因日益显现。附加至平安,则使其从“综合金融”朝“金融+科技、金融+生态”转向。

    平安成立三十周年之时,马明哲在一次会议上点明数字化经营本质——为了实现先知、先觉、先行。未来任何竞争的成败都取决于数据化能力,平安的目标就是“全面数据化经营”。

    同时,平安的“科技赋能金融,科技赋能生态,生态赋能金融”的战略构想也开始实施,金融、科技、医疗、汽车及智慧城市等生态圈陆续搭建起来。

    将目光重新聚焦于当下,2021年的马明哲一席《新数字化之我见》,不仅是多年沉淀后、对数字化又一次鞭辟入里的解读,更为平安在数字化挑战与机遇下提供正确航向。

    此文结尾,马明哲坦言,自己“时常坐在办公室都感到诚惶诚恐、提心吊胆,担心一不留神就落后于人,不知不觉就被数字化时代所淘汰”。的确,各行各业正在数字化大潮中浮沉,可幸的是,平安早已筑起数字化城池,收获了丰厚果实。

    平安的数字化城池

    回顾过往33年,平安在“科技极客”马明哲的引领下,从最初投入IT技术为业务降本增效,到数据集中产生化学反应、衍生诸多新应用,再到不断完善科技技术外溢给市场、形成产业生态,最终又以更高效的方式反哺经营,走出了一条截然不同的数字化之路,更走在了行业前列。

    纵观平安庞大的业务体系和完善的生态圈,“科技赋能金融、科技赋能生态”体现得淋漓尽致。

    目前,平安已建立集群化、矩阵化、原创化的科研体系,搭建人工智能研究院、区块链研究院、云计算研究院、金融科技研究院、医疗科技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院、智慧城市研究院、生物制药研究院等8大研究院、50余个实验室。

    同时,拥有约9.9万名科技人员、2.9万名研发人员、1000余名顶尖科学家,近2万国内外专利申请等等,平安强大的科技能力正为金融、医疗、智慧城市等业务开展布局数字化盘面。

    在平安,基础科技赋能应用科技,有两条路径。其一,平安基础、共享的科技都由平安科技子公司开发,同一项技术可应用于广泛的场景与领域;其二,平安的八大研究院、数十个实验室,又全部根据实际业务的方向和需求进行设置,精确匹配。

    共享型科技的应用上,诸如“微表情”技术、AI人工智能等基础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平安普惠、银行、寿险。

    例如,“微表情”技术若用于银行,或被用于客户满意度调查、判断客户是否对平安银行的产品感兴趣;若用在平安普惠,就是防控风险的有力抓手。

    “平安普惠利用微表情测谎及反欺诈技术,分析客户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化。”马明哲在文中也以此例举, “从审贷入口就严控高风险客户进入,减少了33%的信贷损失,这项成果的研究报告登上了《经济学人》,非常难得。”

    再者,平安的AI智能系统不仅是寿险业务提质增效的有力推手,也是客服体系的降本高手。

    近年来,平安以数字化手段,赋予寿险在渠道、产品、经营等多维度想象空间。以代理人为例,AI代理人从面试开始到后续的培训、销售,已全方位应用于寿险。同时,平安寿险通过数字化增员,正在打造一支“三高队伍”。目标未来两三年,代理人队伍坚持以质量为导向,建立稳定、健康、优质的代理人队伍。

    而曾拥有数万名员工、全球最大的电话客服中心平安张江后援中心,也于近年来逐步用AI机器代替人工客服。2020年,19.3亿次电话客服由AI完成,占比超过82%。

    从另一条路径出发,基础科技则为平安在金融、医疗、智慧城市等多维领域均一一匹配相应研究中心和实验室。

    平安的医疗科技研究院,设有AskBob智能引擎、智能医生、智能医学影像、智能疾病防控及医疗AI算法平台等五大实验室,在辅助诊疗、影像筛查、疾病防控和AI问诊等方面已取得全球领先的成果。

    除此之外,智慧医疗依托平安集团庞大的五大医疗数据库——药品库、疾病库、处方/治疗库、健康因子库、医生/医疗机构库,已建立起全球领先的医疗数据中心。

    当前,平安借助知识图谱,已可找到50多种糖尿病健康风险因子、300多种相关疾病及症状、2000多种相关药物。马明哲在最新的撰文中希冀,未来平安或将是全球首批研发出“糖尿病、高血压、阿尔兹海默症、高尿酸”等多种慢性病高危群体定位与管理模式的机构,通过对这些慢性疾病进行提前干预与预防,避免患病或降低患病的可能性。

    而AskBob智能医生通过人工智能学习技术,不仅可以对部分疾病进行辅助诊疗,其在诊断的准度、精度、速度上均已超过三甲医院专科医生。

    “我们正持续升级AskBob智能医生,争取在大多数疾病的诊疗范围与精准度超过99%的医生,未来推广到缺医少药的偏远国家与地区,有望大幅提升当地居民的健康水平,提升全人类的平均寿命。”马明哲在文中指出。

    科技除了赋能金融生态和医疗生态之外,也在为智慧城市建设注入新血液。

    平安的智慧城市研究院下设的实验室多达21个,是八大研究院中最多的一个。基于此,平安围绕优政、兴业、惠民三大应用场景,在事故分析、AI监测、互联网+政务、智慧办案等方面成效显著。

    以“i深圳“APP为例,平安以集约化的形式打破了不同部门间的数据孤岛,覆盖95%以上的个人事项和70%的法人事项,实现8000逾项政务和生活服务“秒批”,且通过刷脸、扫码实现查询“0等待”。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智慧城市业务累计落地城市数达151个,覆盖企业数同比增长220%,服务市民数按年增加108%。疫情之后,公共治理的线上化和智能化更为紧迫,平安在智慧城市领域的发挥空间还将扩大。

    眼下,平安的各大生态圈已成为公司庞大的流量入口,并进一步反哺平安本身的经营管理,“生态赋能金融”逐步得以检验。

    如马明哲在文中提及,通过数字化技术,企业可以实现聪明经营、提升管理效率。近两年,平安通过数据治理的书架化、数据传输与分析计算的自动化,实现提前3个月、仅耗时34天完成年报,在全球大型金融企业中排名第一。

    从关注科技到大手笔投入,从构建人才、技术能力到金融科技、医疗科技专利数双双问鼎全球,从科技赋能主业到面向行业输出,直至生态系统的完善甚至反哺,平安始终以危机感为锚,以数字化为盾,筑就起坚固的数字化城池。

    而马明哲从0到1的创新还仍在继续,平安从1到N的拓展也未曾停止,数字化与平安还将碰撞出何种火花,值得期待。


    责任编辑:王超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