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金融科技投资新逻辑:持牌机构成立子公司方兴未艾

    辛继召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1-03-16 08:32:45 金融科技 子公司 金融科技
    辛继召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1-03-16 08:32:45

    核心提示持牌机构金融科技类子公司陆续设立,包括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设立的13家金融科技子公司,去年新批5家消费金融公司及3家互联网银行增资。

    2020年,国内金融科技投资继续大幅下降,几乎停滞。

    去年11月,蚂蚁集团突然暂缓A+H上市,京东数科上市计划亦无果,唯平安集团旗下金融壹账通、陆金所控股先后在美上市。根据毕马威数据,2020年,中国金融科技投资连续两年下跌,当年投资总额仅逾100亿元。

    与之同时,持牌机构金融科技类子公司陆续设立,包括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设立的13家金融科技子公司,去年新批5家消费金融公司及3家互联网银行增资。

    金融科技投融资大幅回落的原因,一方面,金融科技赛道已经拥挤不堪,大型支付巨头占据市场大部分份额。另一方面,金融科技监管陡严,金融活动全面纳入监管,涵盖利率上限、反垄断条款、数据隐私限制、网贷资本要求、贷款规模上限等政策陆续出炉,导致PE/VC和资本市场对金融科技投资活动出现“观望”态度。

    金融科技投资几近停滞

    2020年,蚂蚁集团、京东数科等大型金融科技IPO项目折戟,国内金融科技投融资连续下降,几近停滞。

    去年11月,上交所发布暂缓蚂蚁科技集团科创板上市的决定。上交所称,蚂蚁集团实际控制人及董事长、总经理被有关部门联合进行监管约谈,蚂蚁集团也报告所处的金融科技监管环境发生变化等重大事项。该重大事项可能导致公司不符合发行上市条件或者信息披露要求。2021年3月,蚂蚁集团CEO胡晓明辞职,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兼任CEO一职。

    2021年1月,京东宣布将云与AI业务与京东数科整合后,正式成立京东科技子集团,原京东数科CEO李娅云将出任京东科技子集团CEO。多家媒体报道称,京东数科暂停上市,静待监管政策明晰。

    不过,中国平安集团(601318.SH、2318.HK)旗下两家金融科技独角兽上市。继2019年12月金融壹账通(OCFT.N)美股上市后,2020年10月,陆金所控股(LU.N)在纽交所上市,发行1.75亿份ADS,发行价为13.5美元,募资规模23.63亿美元。陆金所总市值上市时313亿美元,截至目前几乎未变。

    第三方数据也显示了金融科技领域投资的颓势。根据毕马威数据,2020年,中国金融科技投资连续两年下跌,当年投资总额仅16.35亿美元(约合106亿元人民币)。根据投中数据,2020年,VC/PE市场投资规模1767亿美元,略低于上一年度;其中金融领域投资交易量占比5%,远小于IT、医疗、互联网、消费等行业。

    国内金融科技投资高潮发生在2018年二季度,当季投资规模达207亿美元,随后逐季下降,到2020年回落至每季度3亿-5.5亿美元的水平。

    缺少大型IPO项目的金融科技市场颇为寡淡,金额较大的PE/VC投资亦甚少。2020年,金融科技投融资规模较大一笔发生在当年8月份,从事互联网众筹的水滴公司完成2.3亿美元D轮系列融资,由瑞士再保险集团、腾讯公司联合领投,IDG资本、点亮全球基金等老股东跟投。

    金融科技投融资大幅回落的原因,除监管政策调整外,另一重要原因是金融科技赛道已经拥挤不堪。毕马威称,金融科技融资令人难以置信地疲软,反映了中国金融科技行业的显著成熟,尤其是在支付领域由少数科技巨头所主导。

    持牌机构Fintech方兴未艾

    不过,若将设立新设公司纳入考量范围,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券商等持牌金融科技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方兴未艾。

    商业银行中,目前已有12家银行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其中,2019年,工商银行、北京银行、中国银行分别设立工银科技、北银科技、中银科技;2020年,交通银行、农业银行分别设立交银金科、农银金科。保险公司中,除平安集团外,2020年7月,中国太保公告出资成立太保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为7亿元,持股比例100%。

    同时,近年来新设立、线上展业的互联网银行陆续增资扩股,包括浙江网商银行、中信百信银行、吉林亿联银行。2020年初,浙江网商银行完成了成立以来的首次增资扩股,注册资本由40亿增至65.714亿元。2020年11月,国内首家直销银行——中信百信银行增资扩股方案获得银保监会批准,为其A轮融资,增发16.34亿股股份,除中信银行和百度公司两家老股东继续跟投外,引入了加拿大养老基金投资公司作为战略投资者,认购4.66亿股股份,投后估值126亿元左右。2020年12月21日,吉林银保监局公告,批复同意吉林亿联银行上报的增资扩股方案。

    此外,主要通过线上方式展业的消费金融公司也陆续获批设立。2020年以来,银保监会相继批筹5家消费金融公司,分别为重庆小米消费金融、北京阳光消费金融、重庆蚂蚁消费金融、苏银凯基消费金融以及唯品富邦消费金融。此外,北银消费金融、晋商消费金融、杭银消费金融纷纷进行增资。

    金融行业投融资重点亦转向中小银行,通过专项债、永续债等补充城农商行资本,防范化解中小银行风险。2020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着眼增强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能力,允许地方政府专项债合理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2020年11月,财政部披露,用于支持化解地方中小银行风险的新增专项债券额度2000亿元,目前分地区额度已全部下达。

    监管转变导致估值重估

    金融科技投资转变的背后,是监管形势之变,导致金融科技估值逻辑随之变化。近年来,监管机构多次强调,金融是特许行业,必须持牌经营,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非法放贷和金融诈骗活动。

    金融科技监管陡严信号出现在去年10月,金融委召开专题会议明确指出,“要加强监管,依法将金融活动全面纳入监管,有效防范风险。”随后,监管机构发布了多个草案和公告,对金融科技投资产生影响,涵盖利率上限、反垄断条款、数据隐私限制、网贷资本要求、贷款规模上限等,导致PE/VC和资本市场对金融科技投资活动出现“观望”态度。

    央行连续发布中国人民银行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商业银行法(修改建议稿),将监管金融控股公司、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新增纳入监管职责。银保监会、央行就《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监管范围涉及蚂蚁两款核心贷款产品——花呗、借呗。

    一位资深业内人士指出,像蚂蚁这类从事金融业务的非金融机构,如经国务院金融委认定,也可能既要受到金融控股公司办法的约束,又要纳入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

    展望未来,3月12日,“十四五”规划全文公布,提出探索建立无人驾驶、在线医疗、金融科技、智能配送等监管框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审查规则。

    今年初,央行也把加强对互联网平台公司金融活动和支付领域的审慎监管,补齐在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等方面的监管制度短板,作为2021年金融风险管控工作的重要抓手。


    责任编辑:韩希宇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