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经济学人》:美国在线银行为何止步不前?

    来源:THE ECONOMIST 2019-06-05 01:51:43 银行 美国 数字金融
         来源:THE ECONOMIST     2019-06-05 01:51:43

    核心提示《经济学人》认为,出现这个问题主要还要归因于美国特殊而复杂的金融监管环境。

    一个月前,《经济学人》曾出版过一份全球数字银行专题报告文章。时隔一个月,这家老牌金融观察机构又将注意力放在了在线银行领域,而这次关注的重点是美国。

    美国的科技实力,包括金融科技创新能力,在全球来说都是一马当先。过去这些年,美国涌现了包括PayPal、QuickLoan、LendingClub等多家金融科技领域的领军力量。但是,相比于支付、在线贷款、智能投顾等领域,美国的在线银行方面反而进展缓慢。

    《经济学人》认为,出现这个问题主要还要归因于美国特殊而复杂的金融监管环境。美国不仅有中央监管机构,各州也都有自己的金融监管部门。与此同时,还有不少因为应对各类金融危机而设立并保留下来的金融监督部门,包括美国货币监理署(OCC)、美联储(Federal Reserve)、美国金融消费者保护局(CFPB)和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都属于这类机构。这样的监管结构导致在线银行变成了"人人都管"和"人人都不管"的烫手山芋。

    据了解,目前在美国设立在线银行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

    1. 与已经获得银行牌照的美国当地银行合作:《经济学人》将这种方式称之为“协办行”(Sponsor Bank)。比如,已经登陆美国市场的德国数字银行N26和Raisin采取的都是这种方式,而这也被N26创始人Nicolas Kopp成为最快捷的方式。目前,市场表现最积极的几家美国协办行有Bancorp Bank、Cross River Bank和WebBank等多家机构。

    2. 收购具有银行牌照的美国当地银行:数字银行Moven就曾前后三次尝试过这种方式,但是均以失败告终。Moven创始人Brett King认为,最大的障碍在于,美国《社区再投资法案》(Community Reinvestment Act,简称CRA)要求收购完成后依旧保障实体分支机构的运营,而这似乎与在线银行"全数字化"的服务理念有所背离。

    3. 被具有银行牌照的美国当地银行收购:数字银行Simple采取的就是这样的策略。起初,Simple也是选择Bancorp Bank作为其协办行在美国开展银行业务,而就在2016年,Simple被西班牙银行巨头BBVA收购,就此开始名正言顺地进行在线业务运营。

    虽然数字银行在其他国家也面临着不小的发展挑战,但是相比之下,美国的银行监管路径显然更利好于已经获得银行牌照的传统银行机构及其下属在线银行。其中最明显的例子就要数高盛集团。据统计,高盛集团下属的在线银行Marcus自成立以来已经累计揽储350亿美元。其他可以匹敌Marcus的机构还包括原通用公司下属在线银行Ally Financial和Customers Bank下属数字银行BankMobile等等。

    为了更好地推动在线银行新兴力量的发展,美国的金融与银行监管机构必须尽快做出相应调整和改变。比如效仿英国模式,采用从"限制性银行牌照"向"完全银行牌照"的过渡方式,同时辅以“监管沙盒”和“开放银行”策略,有效推动数字银行发展。或者是参考欧洲地区的《支付服务指南》(Payment Services Directives),允许第三方企业提供支付和账户数据整合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国内的中央及地方监管部门目前的确也开始了尝试。比如,消费者金融保护局(CFPB)和美国货币监理署(OCC)就曾建议,设立金融科技发展沙盒,而犹他州、亚利桑那州和怀俄明州也都先行做出了表率。


    责任编辑:Rachel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