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开放银行”:请从金融科技总规划上着力

    李鑫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19-04-28 00:36:45 开放银行 金融科技 数字金融
    李鑫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19-04-28 00:36:45

    核心提示我国当下尚不完全具备推进开放银行的背景和条件,开放银行的政策着力点可围绕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的整体规划,特别需要从数字普惠金融和风险防范能力两方面去谋划。

    开放银行

    开放银行

    自浦发银行去年7月推出API Bank无界开放银行以来,“开放银行”概念在国内迅速升温,包括国有大行、股份行、民营银行在内的诸多银行相继推出或计划推出各自的“开放银行”。

    “开放银行”是基于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SDK(软件开发工具包)等技术实现银行与第三方之间数据共享,提升客户体验的平台合作模式。银行不再如以往那样直接将产品和服务传达给客户,而是将由支付、信贷、储蓄等一系列业务产生的客户数据通过开放API技术对第三方机构共享,通过第三方机构开发各种商业生态,间接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本质上体现出“场景在前、金融在后”的思想。

    在国际上,率先推动开放银行发展的是英国。2014年底,英国政府委托开放数据研究所(ODI)和监管政策咨询机构Fingleton Associates联合发布《数据分享和银行的开放数据》报告;此后英国财政部与ODI合作组织建立开放银行工作组(OBWG),制定银行业开放API的详细标准与框架。2016年,《开放银行标准框架》(OBS)公布,英国竞争与市场管理局(CMA)要求最大的9家银行限定时间落实OBS。

    另一股推动开放银行发展的力量,是近些年欧美诸多领先银行在商业模式上的探索。一些有先见之明的银行觉察到金融数据共享的趋势,积极拥抱开放银行浪潮:以BBVA、花旗、Capital One、Barclays等为首的大型银行通过构建自有平台直接开放下层API,对接千业万态的商业生态;而诸如Fidor Bank等新兴银行通过与其他金融服务提供商合作,以账户插件扩大服务不足的市场;部分资金紧张、技术薄弱的中小银行及其他不愿开发自有平台的银行则选择借助第三方开放银行平台合作或参与模式去衔接上层生态。

    总体而言,开放银行在全球乃大势所趋。随着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进程提速,顺应国际趋势、构建我国在开放银行领域的顶层设计确实也应尽快提上议事日程。只是,作为政策制定的基础,我们有必要更理性地看待开放银行这种新生事物,不能操之过急。

    首先,开放银行的发展背景之一是企业拥抱API经济。API经济模式源自互联网产业,近年来更成为联结各类企业资源的利器,在新商业模式构建中得到大规模运用。也为金融机构获得互联网业务能力、捕捉互联网用户需求、融入互联网生态提供了更快速和灵活的途径。在“互联网+”战略引导下,我国在此领域进展迅速,各行各业都试图抓住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的机会,借助API经济模式打造新价值网络,实现转型创新。在开放银行概念被热炒之前,已有一些商业银行不同程度地通过API共享服务能力,整合上下游厂商及合作伙伴。

    其次,开放银行发展的另一个大背景是各国推动开放数据。自美国2009年颁布《开放政府指令》后,各国普遍意识到政府数据所具有的战略价值及其对社会各领域产生的外部效应。2013年夏,G8国家领导人签署《G8开放数据宪章》。此后开放数据不仅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延伸,数据也从政府数据向市场数据拓展,开放银行数据可视为在整个开放数据大背景下的一个具体行业切入点。在我国,尽管近些年在“推动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方面确有积极进展,包括近日国务院公布了修订后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只是开放数据理念尚未在政府部门及私人部门成为共识。在政府机构、商业机构等仍将数据视为自有资产和利益的情形下,各个主体持有数据的碎片化程度依然较为严重。

    再次,推进开放银行的核心目的是为了抢占金融科技高地。从银行角度看,发展开放银行并不仅仅为迎合监管要求,更是为了通过强化跨界合作来弥补自身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不足,通过构建开放式创新生态在金融科技时代持续抢占先机。就我国而言,开放银行概念的兴起确实是部分银行在科技开发实践中进一步转变经营理念、寻求差异化定位的表现;然而从国家层面看,我国金融科技创新有余规范不足,这与许多推进开放银行的国家有较大差异。

    还有,推进开放银行当以完善的数据信息保护为前提。开放银行会从根本上改变银行、金融科技公司及客户之间,数据控制者、数据使用者和数据所有者之间的权利平衡。欧洲之所以敢于推进开放银行,与其落实号称“史上最严”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密切相关。我国的数据信息保护环节还很薄弱,因此,当务之急或许不是考虑如何更快开放银行数据,而是更好地保护个人信息、保证数据安全,这也是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方面之一。

    综合来看,我国当下尚不完全具备推进开放银行的背景和条件,开放银行的政策着力点可围绕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的整体规划,特别需要从如下两个方面去谋划:一是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即通过推进银行之间及银行与其他领域的信息共享,加强数据整合与深度运用,提升数据洞察能力,增强民营小微、公共服务及其他薄弱环节的金融可获得性;二是提升风险防范能力,即基于信息风险可控的前提,在行业内及较窄生态圈内统一数据、传输与安全标准,增强信息透明度,并据此探索API等技术在支付、征信、反洗钱等领域的监管应用。

    (作者系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超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