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隐私数据都在被谁使用?这个问题如果是在2018年以前问,或许可能很多人都一笑了之。很多人在使用APP之前遇到的“隐私政策”弹窗,往往都是看都不看一眼,就点击了同意。直到今年Facebook东窗事发,我们才意识到,自己的隐私已经被滥用到了如此地步。
今年3月,媒体曝光一名研究员在未经Facebook许可的情况下,向剑桥分析分享了5000万Facebook用户的数据,并被剑桥分析用于投放政治广告。随后,Facebook CEO扎克伯格就数据泄露事件进行了道歉,他承诺将调查剑桥分析是否仍持有这些数据,同时扩大对其他开发者的调查。与此同时,美国立法者正式要求扎克伯格到国会作证,解释为何5000万Facebook用户的数据会落入剑桥分析的手中。
接下来扎克伯格亲自参加了美国众议院和参议院的两场听证会,用数个小时的时间来回答隐私安全争议;德国、法国、英国等多国政府,也要求扎克伯格做出合理解释;在 Facebook的股价也重挫超过20%,市值蒸发达到千亿美元。
在棱镜门爆发后的五年,隐私安全从未受到过如此高的关注度。苹果、谷歌、Twitter等科技巨头也都因为Facebook的影响,被放置到聚光灯之下,种种泄露隐私的行为被挖了出来。
放眼国内,今年8月,中消协组织开展 “App个人信息泄露情况”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5458份。结果显示,个人信息泄露总体情况比较严重,遇到过个人信息泄露情况的人数占比为85.2%。当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后,约86.5%曾收到推销电话或短信骚扰,约75%的受访者接到诈骗电话,约63.4%的受访者收到垃圾邮件,排名位居前3位。
此外,中消协发布的《100款App个人信息收集与隐私政策测评报告》显示,在针对通讯社交、影音播放等10类共100款APP的评测中,多达91款列出的权限涉嫌“越界”。
《人民日报》发文称,在信息化时代,APP获取用户位置等权限,如同手握通向用户的钥匙,意味着更精准的用户画像、更具体的使用分析、更便捷的服务提供。然而,当平台逾越合理界限任性索权,一旦疏于保管防护,个人信息便大门洞开,难免被不法分子“乘虚而入”,不仅用户信息安全无法保障,还可能滋生个人信息买卖、电话短信骚扰、网络电信诈骗等乱象,侵扰网络空间良性秩序。
对于公司来说,如何在APP使用的便捷和安全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如何坚守住“保护用户隐私”这道底线? 对于用户来说,如果你还没认识到隐私泄露的危险,或许你该听听他们的故事。
北漂人员:来到北京我才发现,我的身份证已经“被注册”到极限了
讲述人:李茂
职业:创业者
我三年前来到北京,打算创业,当时还没有取消漫游费之类的说法,所以我肯定得办理一个北京当地的手机号。
我到营业厅准备办理手机号的时候,营业员就跟我说“先生对不起,您身份证绑定的手机卡已经达到了上限,没办法继续办理手机号了。”
我是科技圈的,所以记得特别清楚,按照规定,一个身份证最多可以注册五个手机号,但我根本就没印象开过这么多的手机号,我就跟营业员要求看一下自己身份证绑定的是哪些手机号。
我一看绑定的手机号,好几个都不是我办过的,完全不知道。我顿时就特别愤怒,没有我的身份证是办不了手机号的,这中间到底是怎么弄的?
从那儿以后,我就觉得自己的隐私无时无刻都在泄露。我经常接到各种陌生的电话,显示来自湖南长沙、湘潭、株洲,最频繁的时候一天能接到十几次,有时候是问我是否有贷款需求,有时候是跟我说他们那里有特价活动。
金融白领:我被一个陌生人询问是否可以付费裸聊
讲述人:曾颖、牛志广
职业:金融白领、程序员
曾颖:
我在金融领域工作,其实对自己的隐私保护得挺好的,但是突然有一天,在我最常用的一款社交软件上,被一个陌生人添加,我以为是圈子内的朋友,就通过了验证。
加完好友之后,他直接开口询问是否可以付费裸聊。我当时就感到被侵犯,追问他是如何得知自己信息的,他说通过加人软件就可以轻松做到,而且不需要进行任何回应,直接聊天。
我这次真是觉得自己的隐私被无耻地盗用了,而且这事也给我造成了很大的阴影。我现在对于一些敏感信息,都很没有安全感,比如财产信息、居住城市、消费记录等等,感觉都被商家了如指掌。
牛志广:
我之前曾收到过陌生人打来的电话,询问我是否需要贷款,是否需要理财。
其实这都是无所谓,有可能是电信密集轰炸,但是他们给我的对话,我可以很明确一个信息:他们不仅知道我的电话,而且他们知道我最近的状况,知道我买房了,可能需要贷款,于是就把电话给我打过来了,但是我根本不知道他们从哪儿得知的我的信息。
我是个程序员,知道有些APP确实读取了用户隐私,但是真的没想到,隐私可能就是这样被一点点泄露、贩卖了。
媒体人:为了保护自己的隐私,我动用了小号
讲述人:魏国强
职业:媒体人
我在科技圈媒体工作很久了,也知道一些隐私盗用的事情,所以我自我感觉,自己的隐私保护措施做得很好。
比如我购物的时候,会选择用小号来进行保护隐私,原来我有一个用了多年的号,因为广告太多,也放弃使用了。
我现在的手机号是一个大王卡,基本上没有什么骚扰短信和骚扰电话。这年头,没两部手机,感觉都要废了。厂商拿着隐私到处用,弄得我隐私满天飞。
不过两个手机号来回切换,也是一件麻烦事,但我依旧坚持这么做,一个自己用,一个就纯粹是处理那些骚扰信息了。
另外还有现在标榜人工智能的APP,使用日常隐私的情况比较多。比如有个短视频APP,会读取我的地理位置,给我推荐一些周边美食的视频,这不就是知道我确切的地理位置吗?更恐怖的是,有段时间我想打羽毛球,我还啥都没看呢,它就给我推荐了羽毛球的教学视频,太恐怖了!
责任编辑:韩希宇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