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关于金融科技开放,这是互联网公司和银行的正确姿势

    王超 来源:中国电子银行网 2018-07-24 10:20:17 金融科技 金融开放 原创
    王超     来源:中国电子银行网     2018-07-24 10:20:17

    核心提示只有在掌握自己核心能力的基础上搭建符合用户需要的消费场景,才是金融科技开放的正确姿势。

    开放银行 图片来源:中国电子银行网 制图/王橙子
    开放银行 图片来源:中国电子银行网 制图/王橙子

      随着一系列政策的落实,金融开放的步子越来越快。“我国全面开放新格局重要组成部分的金融开放将出现实质性突破,金融开放将进入加速深化的2.0阶段。”(《银行家》)

      金融开放最明显的外部表现之一就是,外资金融机构开始以战略合作者的身份入股中资银行,如,美国银行入股中国建设银行、瑞银集团入股中国银行,还有花旗银行入股广发银行、恒生银行入股兴业银行、法国巴黎银行入股南京银行等。

      但这种金融开放并不意味着一切都只有输入而没有输出,我们甚至要去除掉有一些敏感部分,特别是在金融科技方面。比如,去IOE(IBM、Oracle、EMC)。一些金融应用领域的核心硬件、数据库和高端存储都将逐步国产化。这大概是金融科技开放为数不多的,需要谨慎考虑,而非盲目开放的领域。

      于国内而言,金融科技开放已经达成了一个较高的段位。这不仅体现在互联网公司身上,在传统金融机构身上也有所体现。

      互联网公司:金融科技开放的三个开放逻辑

      从互联网公司层面上来看,他们已经在平台、信息,以及科技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开放。

      平台开放:他们不仅通过自己以后的金融平台进行自身产品的推广,还协同传统金融机构一起进行相关金融产品的包装和销售。

      信息开放:他们对自己掌握的大数据进行脱敏处理之后,直接共享给其他公司或消费金融机构,让商户和用户建立更便捷的业务联系。

      科技开放:他们不断地进行技术迭代,对一些技术研发较为弱势的机构进行整体的技术输出,帮助他们解决数字化转型的问题。

      不仅如此。

      随着我国移动支付业务的进一步国际化,国内的互联网公司已经开始愿意逐步向国外开放移动支付平台的技术、经验,甚至源代码。这样,他们比较容易在国际市场上争取更多的用户,获得更大的商业利益。

      银行:金融业务和风控能力的输出

      银行的开放除了是于BAJT进行合作之外,银行自身已经从以往的表面合作,转向了更为精深高效的层次,将金融服务通过技术手段直接把自己的金融服务与用户的交互场景进行深入融合,并将自己的核心能力进行了合理输出。

      光大银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杨兵兵在接受中国电子银行网采访时曾表示,“为解决个人客户生活缴费场景中的痛点,光大银行创建云缴费平台将复杂繁乱的业务集中在一起,制定出统一的接入和输出标准,与全国范围内数百家机构达成合作,开拓全新的B2B2C服务模式,为用户提供一键式缴费服务。”(《光大银行金融科技路径解析:云缴费如何盘活个人业务与场景金融》)

      2017年,光大银行接连与腾讯、蚂蚁金服、京东金融三家互联网机构展开战略合作。这种合作就是银行以解决用户实际痛点,而将自身的金融服务和风控能力进行输出的典型案例。

      浦发银行副行长潘卫东也于近日表示,“通过API平台,银行将突破传统物理网点、手机APP的局限,开放产品和服务,嵌入到各个合作伙伴的平台上。银行与生态圈伙伴,结合双方的优势资源,进行产品和服务快速创新,形成金融+教育、金融+医疗、金融+制造业、金融+社交……各种跨界金融服务,满足企业和个人各类金融需求。”(《“开放银行”打造无边界场景服务》)

      不论是互联网公司,还是银行,在进行金融科技开放时,都需要想清楚自己的能力输出的点。

      平台、信息、技术是互联网公司的核心能力,金融业务和风控能力是银行的核心能力。只有在具备相应能力的前提下,才有服务用户,并获取市场回报的资格,也才有了与对方进行合作的基础。

      总之,无论是银行,还是互联网公司,只有在掌握自己核心能力的基础上搭建符合用户需要的消费场景,才是金融科技开放的正确姿势。

    责任编辑:王超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