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生物识别、智能风控……当银行业随着互联网等科技进步而变得越来越“聪明”时,互联网公司怎么想?
5月29日,浦发银行与蚂蚁金服在上海总部举行了一场隆重的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根据签约内容,蚂蚁金服将优先向浦发银行开放金融科技能力,包括人工智能、行业解决方案及供应链合作、生物识别辅助校验能力、指纹身份认证合作、基于大数据的风险控制业务的合作等。
这是浦发银行全面数字化转型的一系列举措之一。伴随着全领域、全流程的转型和创新,银行业正在迎来一个全面拥抱科技的时代。从5月份开始,华夏银行、光大银行、浦发银行先后与蚂蚁金服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合作重点都是聚焦于金融科技。
有意思的是,蚂蚁金服没有觉得“吃亏”,或者被抢饭碗,反而表示“早就想要这样了”。
去年6月,蚂蚁金服CEO井贤栋曾宣布,蚂蚁金服所积累的技术能力和产品,将全面向金融机构开放,成熟一个开放一个。开放不会有亲疏远近之分,唯一的选择标准是是否创新和具有用户价值。
确立开放战略后,蚂蚁金服的金融场景陆续开放给了金融机构,包括支付、理财、保险、小微企业金融、农村金融、消费信贷、余额宝、花呗、借呗等金融应用场景,全部实现了与金融机构合作。
曾几何时,蚂蚁于银行,可以看作是“坐在桌子对面的人”。当零和游戏的规则被打破,银行和蚂蚁金服坐在了桌子的同一边,共同面对广阔的市场。
“蚂蚁今天讲开放,蚂蚁和金融机构相互成全,不是剃头挑子一头热的事儿。”据蚂蚁金服相关人士透露,开放的意义,在于能力互补。
上述人士举例说,蚂蚁的优势在于了解小额、长尾的客户诉求,310的数据化风控能力和一系列科技能力等等,而传统的银行和金融机构则长期积累了综合化多元服务能力,线下能力也非常强,“两种燃料放在一个引擎里面,当然可以产生更大能量。”
据了解,此次浦发和蚂蚁牵手,双方还将在普惠金融、互联网支付市场营销等方面合作,为小微实体经济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所谓“两种燃料”,可以看成是蚂蚁对自身定位的理解:我能提供的是金融之外的另一种能力,科技能力。金融场景全面开放后,带动银行和金融机构等合作伙伴高质量发展,产品创新红利由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提供者共享。然后蚂蚁自身可以专注锤炼成熟的金融科技和其他技术创新。
据了解,在非金融的出行、医疗等商业领域,蚂蚁金服也一样全面开放能力,希望在这些行业找到自己的发力点,助力行业转型升级。
责任编辑:方杰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