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支付宝推出“信用就医”,芝麻信用能当“医药费”

    来源:移动支付网 2017-11-09 08:59:26 芝麻信用 支付宝 金融科技
         来源:移动支付网     2017-11-09 08:59:26

    核心提示“互联网+医疗”给医院带来的改变显而易见。

      11月7日,在蚂蚁金服未来医院峰会上,支付宝联合芝麻信用、花呗与上海联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发布了创新医疗产品“信用就医”,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成为全国首家应用“信用就医”服务的医院。

    支付宝推出“信用就医”,芝麻信用能当“医药费”

      免排队免诊间支付平均节省60%就医时间

      尽管移动支付、智能自助设备已经在医疗体系有了不少应用,但诊间支付“折腾”的就医痛点依然存在。患者往往需要在不同诊室、不同服务窗口之间来回穿梭、排队缴费,浪费了大量就医时间。

      据支付宝医疗行业专家杨雪清介绍,“信用医疗”对比现有的移动医疗解决方案,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无需诊间支付。“芝麻信用与花呗相结合,线上自动扣款取代了线下排队缴费,让患者诊疗和缴费几乎可以实现同步”,杨雪清说。

      以首家开通“信用就医”的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为例,芝麻信用满650分的花呗用户,在医院支付宝生活号“门诊服务”中选择“开通信用就医”,按照指示添加就诊人信息,可以获得由花呗提供的额外1000元就医额度,该院就医时可使用。“信用就医”用户完成挂号预约后可直接就诊、取药,每项检查过后,花呗自动扣费。

    支付宝推出“信用就医”,芝麻信用能当“医药费”

      华山医院信息科副主任胡士杰预估,信用就医模式能平均节省60%的就诊时间。在方便患者的同时,也给医院资金管理提供了保障。“对于类似口腔科这种先看病、后缴费的诊疗项目,信用就医、自动扣款有效避免了逃费现象。”他说。

      医疗行业“信用模式”年底有望全国推广

      据蚂蚁金服介绍,早在2016年2月,支付宝与广州妇儿中心在信用医院方面就进行了初次探索,试点上线“先诊疗,后付费”服务,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节省了3/4的排队时间,平均提升患者满意度13%。

      蚂蚁金服创新及智能服务事业部总经理王博认为,“信用就医”是在试点经验基础上的一次创新升级。“先诊疗、后付费方案对医院信息系统、财务管理要求相对较高,而信用就医引入了花呗,对于医院来说,几乎没有用户违约所带来的资金风险,接入成本也大大降低,行业适用性更强”,王博说。

      据了解,目前“信用就医”正在接入上海、杭州、广州、武汉等地超过10家医院。今年年底,有望进一步向全国更多公立医院开放。

      王博透露,未来蚂蚁金服的信用能力或将与住院流程结合,为患者提供信用免押金等医疗服务。此外,基于ZOLOZ(蚂蚁佐罗)提供的金融级人脸识别技术,在医院场景下,从技术层面出发,未来通过生物识别技术识别用户身份就可以实现‘刷脸就医’。

      顺应互联网+时代潮流未来五年看病再提速50%

      “互联网+医疗”给医院带来的改变显而易见,截至目前,包括华山医院在内,上海已有86家公立医院加入了支付宝未来医院计划,日均服务人次同比增长了35.6%。

      从全国范围来看,已经有超过2650家医院加入支付宝未来医院计划,通过在支付宝内提供实名挂号、移动支付、报告查询等服务超过3.5亿人次,平均节省患者一半的就诊时间。

      在11月7日的峰会上,易观国际分析群组总经理董旭发布的《中国医院互联网化专题研究报告2017》指出,2016年8.8亿网民中已经有近3成建立了互联网医疗使用习惯,与此同时,中国医院互联网化仍处于移动端的启动期,医院互联网化率仍低于10%。

      报告指出,互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顺应了信息时代发展的趋势,多维度的业务赋能,使得无论是院内服务还是院外服务,都能促进和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

      首先,互联网技术能帮助医院提升整体效能;其次,技术创新再造了就医流程,优化了患者的就诊体验;第三,医院互联网化正在中国整个分级诊疗系统内落地;第四,医院互联网化建立控费系统,能够完善保险服务,降低患者费用。此外,在未来的诊疗过程中,人工智能也将是重要的辅助环节。

      作为医院互联网化建设的一份子,王博表示,未来五年,希望基于蚂蚁金服开放平台的多维能力,联合更多的医疗机构、合作伙伴一起,在现有基础上帮用户再缩短50%的就诊时间。

    责任编辑:Rachel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