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开年,宏观经济就越来越有意思,随着美联储的逐渐加息,央行货币政策也在被动收紧,虽然存贷款基准利率还没调,但银行们的资金成本已经上升,上海银行间拆借利率在不停上涨,逆回购的收益率也在涨,现在要从市场上借钱,已经越来越困难。不得不多付出利息才行。而与此同时,货币基金的收益率已经涨到了4%,而一个月前只有3.6%,照着这个速度涨下去,搞不好在央行加息之前,货币基金的收益率能涨回到5-6%。超过债券的回报。这说明什么,短期大家都没钱,谁有钱谁就是爷。
另一方面,我们看到炒房越来越热,随着一次又一次的调控,楼市不但没有被抑制,反而越来越恐慌,只要有个热点,马上遍地都是炒房团,甚至在当地炒还不行,绕着中心100公里,全都炒起来了。而且很多老板都不谈价,只要你敢开价照单全收,一掷千金。甚至都是全款。那么很多人一脸懵逼了,这些钱哪来的,为什么银行间没钱,正在闹钱荒,但炒房客手里却有大把的钱?
首先,我们一直说资金脱实向虚,去年下半年尤其明显,民间投资大幅下降,M1和M2的剪刀差越来越大,说明央行释放出来的货币,全部都跑到企业账面上趴着去了,没有进入实体经济循环,企业不是没钱,而是不想投资,为什么不想投资,因为经营环境变差干什么赔什么?为什么经营环境变差,主要是成本上升过快,现在一线大城市很多商铺做生意,基本上房租就占到一半,相当于一个月中间有半个月是替房东打工的。另外,现在很多大城市在疏解人口,严查拆墙打洞,把原来居民楼旁边的门脸房全都给填上了,这样就造成了小买卖也不得不去找商铺写字楼去租场地,把需求全都挤到了一起造成了商铺门脸房的价格大幅上升,很多小老板也开始纷纷关店,工厂关门了,店铺关门了。把本来用于做生意的钱,全都回到了口袋。实业太辛苦,还不如去炒房划算。所以大量的实业资金,全都在奔向了房地产。这些原本做生意的钱,不在少数。炒起房来自然也就特别的凶残。
其次,集资来的钱,越是有赚钱效应的地方,就越有金融,特别是民间金融的身影。早几年其实就已经有什么私募基金,民间众筹资金炒房的新玩法了。一些人把炒房的钱做成产品,然后当理财给卖了,然后把这些钱拿起来去买房,这样的集资出手就得有几个亿。而老百姓一听是炒房,心里乐开了花。自己本来就几万块钱,不够买房的,但一起凑份子,也就算是上了炒房这条贼船了。以后你们吃肉,我怎么也得喝口汤。所以很多人都拿出来棺材本,参与了这些集资行为,当然这里面恐怕很多都是性质恶劣的非法集资。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而且做了风险错配,也就是拿一个不确定的权益收益,给了投资人一个固定的高收益承诺。然后大包大揽承诺自保,实际上用后面人的钱,支付前面人的收益,早已经变成了资金池的庞氏骗局,房地产一直往上涨还问题不大,一旦这笔钱无法兑现,又或者遭遇集中提现,那么这种集资就会瞬间崩塌。
第三,恐慌来的苦逼钱,在炒房的热潮之下,好人也越来越恐慌,我认识一个本来家里就2套房,完全不需要房的,但手里有百十来万闲钱,也开始担心这点钱是不是会贬值,别人都在买房,如果自己不再多买一套,会不会就让别人跑在前面了。于是,去做父母的工作,把自己手头的钱给父母,再逼出了父母的棺材本,家里亲戚间又拆借了一些,凑出来高昂的北京二套房的首付(自己名下两套房,用父母的名字买二套),全家节衣缩食也要再买一套。把房买到手后,便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第四,金融市场的羊群效应,本来就有一些炒作的热钱,股票热了炒股票,楼市热了炒房子,楼市和股票都冷的时候,去抄葱姜蒜的物价。这些钱本来就不会进入实体经济,所以哪有泡沫就奔哪,现在股市不行,楼市很热,自然全都杀向了楼市。而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当楼市火热的时候,吸收了大量的市场热钱,物价是根本涨不起来的。但凡楼市冷却,这些钱就开始去炒物价了,高CPI的时刻,都是楼市冰封的时刻。
责任编辑:王超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