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管指引》将存管范围覆盖到从发标、投标、流标、撤标、项目结束的网贷全业务流程中,使用户在网贷平台上的资金得到全程监管并与平台银行账户隔离,大大提升了用户的资金安全性。这代表了网贷平台淘汰的开始,留下来的只有优质平台,网贷行业也可借此加速出清,回归中介本质。
张 锐
作为强化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最新成果,《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下称《存管指引》)历经半年精心打磨后终于落地。在厘清与界定了委托人和存管人各自身份与职责的基础上,《存管指引》从业务定义、操作流程、办理条件等方面对网贷资金存管作了全面规定。就控制P2P网贷风险而论,《存管指引》可起一剑封喉之效。
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的翅膀,传统金融得以华丽转身与开疆拓土,但一些金融新业态却在飞行过程中迷失了方向。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P2P网贷平台多达4856家,可快速繁衍中又难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本来只是一个信息中介,平台却私设资金池变相吸储,继而随意挪用出借人的资金;有的平台以虚假标的高额回报率为诱饵,诓骗投资人上钩,资金忽悠到手后,立马“隐身”与“跑路”;还有同一法人同时操纵多家平台,资金在不同出借人之间倒来倒去,简直就是个网络版“庞氏骗局”。
在各种问题被持续揭露与曝光的重压下,网贷平台也开始洗牌瘦身。数据显示,目前能正常运营的网贷平台占比不足一半,其他要么停业倒闭,要么作为问题平台接受监管与执法机构的处罚而处于关停状态。据《中国互联网金融安全发展报告2016》统计,尽管眼下正常运营的网贷平台数量越来越少,可交易量却越来越大,去年P2P成交额近19544亿元。这也充分说明,作为普惠金融的落地平台,P2P仍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必须通过有效监管将其导入正途。
吸收了证券资金第三方存管的经验和现行做法,根据《存管指引》的规定,P2P平台在账户体系设置上采用了分账管理的模式,即由委托人在存管人处开立网贷资金存管专用账户,同时为委托人的客户(包括出借人、借款人及其他网贷业务参与方等)在存管专用账户下分别开立子账户,这样就能从物理意义上防止网贷机构非法触碰客户资金,确保网贷机构“见钱不摸钱”。不仅如此,银行作为存管人,还在客户充值、提现、缴费等资金清算环节设置交易密码,或通过其他有效指令验证方式,通过履行表面一致性的形式审核义务认证客户资金及业务授权指令的真实性。在此基础上,每笔资金划转都由用户授权操作完成,杜绝了委托人非法挪用客户资金的可能。
不同于以往仅将投资人资金纳入银行或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受托存管对象的做法,《存管指引》将平台的风险准备金、担保资金都列入存管范畴,这样既可以降低网贷平台卷款跑路的风险,还能最大限度减少平台监守自盗的可能性。不仅如此,《存管指引》还将存管范围明确覆盖到从发标、投标、流标、撤标、项目结束的网贷全业务流程中,使用户在网贷平台上的资金得到全程监管并与平台银行账户隔离,大大提升了用户的资金安全性。另外,作为委托人,P2P平台还须每日与存管人核对账务,确保系统数据的准确性,银行也要每日根据委托人提供的交易数据核对账务。在此基础上,银行将会定期出具资金存管报告,供客户在网站上查询,客户据此可随时审视与调整投资行为,进而将风险降到最低。
在《存管指引》发布前,除了少数银行参与P2P网贷资金存款业务外,部分投资人的资金放在非银金融机构的第三方支付机构中存管,这就是所谓的“联合存管”模式。但依据《存管指引》,如今商业银行已成为唯一的存管人,第三方支付机构显然将退出存管市场。明确商业银行作为唯一的存管人,有效切断了委托人与第三方支付结构利益合谋与勾兑的风险,进一步锁定了投资人的资金权益安全。
为了调动商业银行参与存管业务的积极性,《存管指引》明确了商业银行的免责条款,即存款人开展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不对网络借贷交易行为提供保证或担保,不承担借贷违约责任,不承担借款项目及借贷交易信息真实性的审核责任,不对网络借贷信息数据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可以预见,出于业务创新的需要,会有更多银行打消之前的顾虑,转而加速推进网贷存管业务。而随着网贷存管的快速普及,P2P客户尤其投资人的利益也将得到更为广泛与可靠的保护。
当然,基于之前网贷平台所演绎出的一系列风险事件,加之为期一年的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银行仍会对网贷存管保持相对谨慎的态度,那些无法达到合规水平、资金体量和技术实力脆弱的平台,定然不会进入银行存管业务合作的法眼。再进一步分析,即便网贷平台有幸被银行挑中,动辄2%。至3%。的存管费用也是不能不充分掂量的。而如果再加上通道费用,综合存管成本接近5%。。正因为如此,虽然《存管指引》为委托人提供了不超过6个月的整改过渡期,但显然只有一部分P2P能在银行存管市场落地站稳。由此不妨说,《存管指引》的发布代表了网贷平台淘汰的开始,留下来的只有优质平台,网贷行业可借此加速出清,回归中介本质。
最后还想强调的是,银行作为存管人走到了P2P平台的前列,也为投资人判别网贷平台合规与否提供了一个重要标准。同时,依据《存管指引》,委托人不得用存管银行做公开营销宣传,这还将有效减少部分网贷机构利用银行存管过度宣传和夸大安全性的现象,从而降低银行可能面临的舆论风险,促使投资者独立识别风险。不过,由于银行只履行存管业务,说得直白些,就是只负责看管资金,至于平台项目是否真实,回报率到底有多大,借款人信用以及偿还能力究竟如何,平台的系统是否安全等这些外部风险,银行并没有任何兜底的责任。因此,所有的风险识别与控制,仍有赖于投资人去锤炼一双火眼金睛。
责任编辑:松崎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