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策划
  • 个人所得税计算器 投资收益计算器 存本取息计算器

    “互联网思维”才是“指尖金融”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提示: 2014年5月-8月,中国电子银行网联合全国60家银行发起“指尖金融,创e无限——e时代移动金融征文大赛”。以下为热心网友通过网络渠道投过来的稿件。

    作者单位:青岛银行香港中路第二支行

    2014年是移动互联网元年,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据统计,截至2014年一月份,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到8.38亿;截至2014年一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规市场模达到330.7亿元,同比增长78.5%,预计2014年全年我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将超过1800亿元。在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金融服务向移动端延伸拓展已是大势所趋。

    所谓“移动金融”是指使用移动智能终端及无线互联技术处理金融企业内部管理及对外产品的解决方案。其中移动端主要指以智能手机为主,包括平板电脑、移动POS机等。

    “移动金融”并非像“互联网金融”那样产生了全新的金融交易平台并衍生出了新生的金融产品,而仅仅是一种金融服务入口的拓展。但是说到“移动金融”,就离不开对互联网金融的探讨。2013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一批依托云技术、社交网络、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的新兴金融产品在金融市场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以阿里为首的一批互联网企业谋求在金融市场中分一杯羹,对传统的金融企业,尤其是对商业银行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一时间引起全社会普遍关注。虽然“余额宝”等新兴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本质仍然是投资基金,但其凭借收益高、灵活性强、方便快捷的新形势,充分利用互联网媒介固有的宣传、传播优势,迅速形成规模并快速增长。

    “移动金融”可以说是金融服务的延伸,对于传统金融服务业来说是对“全景服务”的新补充。对于移动互联网的崛起,马云或者马化腾这样的互联网“大佬”显然比传统金融企业更具敏锐嗅觉,或者说两者的出发点本就不同。银行是先做“金融”,再拓展到“移动”,而互联网企业是先做“移动”,再发展“金融”业务。对于银行来讲,做得“移动”可以讲是被动的,如果移动互联网没有当今这么大影响力,可能银行业务永远都不会“移动”起来;相比之下证券公司在移动端的起步亦不算早,但是证券交易移动化的需求显然更大,市场接受程度反而高于手机银行。然而对于互联网金融,这却是梦寐以求的巨大机遇,丰富的移动端运营经验以及相对成熟的互联网思维使他们在争夺“移动金融”市场时占得几分先机。要知道在客户认同“移动金融”的过程中,认同移动互联网是关键。这场博弈的核心仍然是移动端的入口之争,谁的入口认同度高,谁就能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微信,微信本身就是借由腾讯QQ为入口,形成了庞大而粘度极高用户群,以微信为入口的“微信游戏”、“嘀嘀打车”等应用群得到了快速普及。微信支付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微信应用,不需要办理网银,只需要有一个银行卡号就可以完成支付。反观传统商业银行,虽然有着相对固定的业务受众,但是其推出的手机银行应用,也就是其移动端入口,受到各个方面的限制,普遍存在功能单一、扩展性差、UI设计相对落后等问题,导致用户体验差,粘度低,容易脱落。在入口的争夺中,银行确实处于先天劣势,这种劣势不仅来源于监管与内控的束缚,更体现在思维的固着以及对用户真实需求的漠视。

    如果说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业还没有造成太大的冲击,那么支付的移动化趋势将大大加强这波冲击的力度。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思维正逐渐上升到战略思想的高度,成为决策的重要依据:便捷、参与、免费、数据思维以及用户体验,这些才是移动互联网的竞争力所在,也是“移动金融”的竞争力所在。探讨“移动金融”的发展,就是探讨对移动互联网的深层理解,把“互联网思维”的培养作为第一课题,是发展“移动金融”竞争力的不二法门。

    这里有更多征文“指尖金融,创e无限 e时代移动金融征文"汇总

    更多详情介绍请点击活动专题

    (责任编辑:王超)

    趣图看看

      微博

      专题

      2014夏季达沃斯论坛

      2014夏季达沃斯论坛于9月10日至12日在津举办。[详细]

      联合宣传年

      第十届中国电子银行年会

      “第十届中国电子银行年会”于2014年12月3日在北京举行[详细]

      电子银行网BBS

      

      主办单位 | 支持单位-成员银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指南 | 网站地图 | 合作媒体

      Copyright 中国电子银行网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896号

      可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