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9日,中国银联与中国移动宣布,双方共同打造的移动支付产业重要基础设施-移动支付平台上线。同时中国银联和中国移动联合在北京、上海等 14 个城市推出移动支付产品——手机钱包。根据笔者截止今日统计,目前包括8家首批合作发卡银行,在中国移动的手机钱包(https://cmpay.10086.cn/)页面上,已经支持了16家银行,包括:中国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广发银行、浦发银行、上海银行银行、北京银行、深圳发展银行、邮储银行、华夏银行、兴业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平安银行和招商银行。用户可在广州、深圳、上海、北京、南京、苏州、杭州、福州、厦门、长沙、宁波、成都、合肥、兰州等城市的中国移动指定营业厅,咨询办理手机支付相关业务。这一消息对业内中小银行电子银行发展触动较大,中小银行也期望于依靠移动和银联的平台,在中国移动支付的市场上分一杯羹。
“手机钱包”是把客户的手机号码与银行卡账号进行绑定,通过手机短信息、语音、GPRS等方式,随时随地为拥有银行卡的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手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目前可以通过银行营业厅、银行网站、语音、短信四种方式开通服务,可办理手机理财,手机缴费、手机购物等多项业务。手机支付应用中心(TSM平台(见图一),http://cmpay.10086.cn/info/event/appct/index.html)方便开发者在平台上拓展应用,目前应用包括便民服务、缴费充值、休闲娱乐、其他应用等。
图一 中国移动手机支付平台
中小银行银行发展手机钱包的必要性和意义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跟进同业创新发展
其实银行发展各自发展手机钱包都有多年的历史,但因整个产业链未成熟,导致此类业务量发展较缓慢,但基于这次运营商、银联和银行共同合作,“电子钱包”再也不是某家银行单一的产品服务,而真的像“钱包”的功能进行拓展,消费者可以把更多的银行卡“放入”其中,此类业务必然会快速发展。特别是广发银行在6月9日发布会后,在媒体上大力宣传手机钱包,全面布局移动支付市场,网络金融列入战略业务高度。为跟进同业发展,避免业务滞后,在同质化日趋激烈行业现状下,中小银行需要尽早的进入市场,借助手机钱包发展移动支付业务。
抢占移动支付市场
移动支付市场潜力巨大当然是发展手机钱包业务最重要的原因。相关机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手机支付市场规模预计到2013年将达到235亿元,年增长率超过100%。随着中国手机用户的逐年上升,手机支付用户数也相继增长,中国的手机支付业务量将相当可观。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和中国移动相关研究预测,到2013年中国的手机支付产业链总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未来几年内将保持40%左右的年增长率。业内人士也指出,目前中国消费者银行卡持有量超过5亿,手机用户也高达1.7亿,一旦将银行卡和手机号码绑定,将大大拓展手机和银行卡的服务功能,并在为广大手机用户提供方便支付方式的同时,给银行、移动运营商、各行业商户以及手机制造商带来无限商机。同时随着业务量的增大,今后的“手机钱包”业务范围将逐渐扩展到彩票、航空铁路购票、公共事业缴费、证券交易等诸多领域。
中小银行由于发展电子银行时间较短、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等原因,在电子银行应用,特别是移动支付与大行还具有差距。并且由于客户数据量相对较少和线上业务发展同质化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更需要依靠银联和移动搭建好的成熟平台来发展业务。具有电子钱包功能手机可以在带有银联“闪付”标识的 POS 终端进行支付,目前全国共有这样的支付终端超过 130 万台,而且银联及下属公司银联商务还在不停对其POS终端进行改造,预计以后NFC-SIM卡支付的终端将遍布各大消费场所。同时中小银行可依据此手机钱包业务近场支付的优势,可针对性的发展出有特色产品服务与大行进行竞争。结合区域商业银行所处地域的客户特点和经营特点,向客户提供更加细致和生活化的服务,更好的拓展增值性业务。
丰富业务品种,增加客户黏度
依据对现有电子银行发展的数据分析,电子银行的客户黏度还需要增强,部分客户登录了一次手机银行后,就长期不在登录操作,使用手机银行的活跃度相对比较低。而手机银行的用户登录后,通常都会进行交易,这一现象也可能是因为中小银行使用贴膜版本的手机银行的原因,客户办理此类型手机银行后,无形中就会认为手机增加了某种功能,进而增强了客户使用手机银行的黏性。但这种手机银行在支付模式还是属于远程支付模式,在特定的环境上还是有些不便扩展。而手机钱包这一业务模式就弥补了这一缺陷,将线下和线上业务统一起来,形成多种类型产品。在线下业务中,单从北京公交卡使用频率和POS小额消费的市场环境下,就可以预测这一业务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可以真正做到让中小银行手机银行用户只需要带一个手机就可以实现线上电子商务、线下生活消费。
产品获得行业标准支撑
此次新推的NFC手机支付业务同时符合国际移动支付标准、人民银行PBOC2.0标准及新近颁布的金融行业移动支付技术系列标准,是国内目前同时符合上述3大标准的移动金融和手机支付产品。通过对手机钱包产品的应用,第一,可以符合监管层的技术标准要求,降低政策监管风险。第二,通过这种创新模式发展和对于支撑标准体系的宣传,可以使客户对整个电子银行渠道产品产生信赖,加深产品线的合规性、正规性。
手机钱包交易流程
手机钱包的交易过程,根据应用场景有所区别(见图二),比如轨道交通应用,用户只需在通行匝机口刷“机”,确保手机钱包余额足够,即可通行;而在商店里购物交易,则需要商家将金额输入POS 终端,由用户确认后刷“机”扣款,获取对应商品。但总体而言,手机钱包交易的主要步骤是类似的。
图二 手机钱包应用场景
本文以购物交易为例说明:
(1)用户从商品架选择相关商品,来到收银台请求进行手机钱包支付;
(2)收银员通过扫描条形码录入商品到POS 终端,终端上显示商品清单,并计算商品价格;
(3)POS 终端提示用户将手机靠近POS 终端进行验证和支付;
(4)如果用户预先设置了单次消费最大金额,判断本次消费是否超过限制。如超过,需修改设定,或取消单次消费限制(修改时用户需进行STK 菜单密码验证);如未超过或未设置,直接进入下一步;
(5)POS 终端确认并扣减用户卡片侧手机钱包的支付余额,卡片侧生成本次交易明细;
(6)POS 终端显示扣款成功信息,生成本次交易明细,打印出消费凭证;
(7)POS 终端批量上送交易明细至手机支付业务系统,由业务系统对上传交易明细进行核实;
(8)手机支付业务系统进行清算处理,并修改系统侧用户手机钱包子账户的余额。
收益分析
由于手机钱包业务能够拓展中小银行的线下业务,完善电子银行渠道,特别是可以在信用卡、缴费、充值方面明显。借助中国银联发放的130万POS终端和中国移动的网络,将现有的电子银行用户量进行提升,提高电子银行客户的黏性。
当然作为一种新业务,在其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一定风险。
基础环境还需完善
一方面,支持的手机型号目前较少。因为现在只在中国移动的平台下推广,中移动只开通HTC ONE、三星S3、三星S4以及华为、中兴等5款手机的支付功能。中国移动终端公司总经理助理唐剑锋表示,到今年9月底,将有超过20款NFC手机上市,价位从500元到5000元不等。在这些手机里更换一张SIM卡即可体验移动支付。由于IPHONE没有内置NFC功能,IPhone目前不支持这种业务,不过鉴于最新推出的IOS7的大改进情况,可以预测在不久的将来,IPhone也必然会支持NFC。
另一方面,需更换支持手机钱包的SIM卡。手机支付采用PBOC2.0标准,就是在手机终端的芯片中加载银行电子现金账户,因此需要特殊的手机和SIM卡。用户首先需要一部支持NFC功能的手机。然后,客户还需要把普通的手机SIM卡变为支持NFC功能的SWP-SIM 卡。此外,客户还需要在接入平台的银行申请金融IC卡,因为只有金融IC卡才有电子现金账户,可以与‘手机钱包’功能挂钩。
安全性问题
普通钱包里装的是现金,“手机钱包”里装的就是电子现金,而当电子现金被充入“手机钱包”之后,刷手机时不用再做其他操作就可以完成支付。正因为支付的简单便捷,安全性也成了此业务能否推广下去重要的原因。现在对于手机钱包进行圈存需要用户凭密码登录手机银行客户端,再凭挂钩银行卡的密码来完成,因此即使手机丢失了,只要没有泄露这两个密码,就不会造成银行卡上更多的资金损失。目前“电子钱包”的圈存限额为1000元,也就意味着即便丢失了手机,能被盗用的电子现金也最多不超过1000元。‘手机钱包’里的电子现金余额最多只能有1000元,如果是与信用卡挂钩,则可以圈存的限额更低,一般只有300-500元。行卡并向移动挂失SIM卡,即可确保银行卡账户安全。手机中绑定的贷记账户是凭密码消费,一旦手机丢失,客户需要向银行进行及时挂失。这些需要中小银行针对这种手机丢失的情况进行及时应急处理,可以借鉴目前手机银行(贴膜版)的安全应急流程。
身无分文,畅游天下。这不是梦,未来你又要携带一部手机,这个愿望就可以实现。随着移动信息技术的发手机已渐渐成为人们随分携带的生活必须品,人们消费可以通过手机去支付而无需携带现金或信用卡,手机钱包业务涉及的领域广泛,如在线票务、游戏点卡、保险业务、软件服务、福彩、网络电视、电子杂志等,手机钱包业务务必成为移动支付推广的一大发展态势。当然发展的过程中也会有曲折,由于苹果迟迟未将 NFC 芯片植入 iPhone,全球的 NFC 之路都显得颇为漫长。大背景下,中国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也不尽如人意:移动支付的使用率较低,应用场景还不丰富,各参与方利益协调及移动支付的生态系统远未完善。但相信随着中国银联和中国移动两大巨头合力大规模推出手机钱包,中小银行需把握这一发展机遇,中国移动支付金融E时代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