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策划
  • 个人所得税计算器 投资收益计算器 存本取息计算器

    陈四清:以互联网的模式推进银行的创新与转型

    中国电子银行网讯 2014中国银行业发展论于7月8日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以“未来银行之路•变革与回归”为主题,央行副行长刘士余、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等出席并发表演讲。中国电子银行网作为合作媒体对本次论坛进行了直播。

    中国银行行长陈四清出席本次活动并作了精彩发言。陈行长认为,谈银行未来发展之路,不能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就银行业未来究竟该如何发展,陈行长列出“24字方针”——“引爆变革、努力转型、持续创新、防控风险、面向客户、服务实体。”

    陈行长在发言时简单介绍了银行业在变革、创新以及客户服务等三个方面的表现。并表示,中国银行正积极顺应银行网点智能化、网络化、互动化和综合化的发展趋势,加快网点的升级改造,打造未来创新银行。另一方面全力推进网络金融,以互联网的模式推进银行的创新与转型,利用大数据、大开放、大合作方式,打造网络服务平台,通过跨界融合的方式重构商业模式和业务流程,为客户提供更公平、更高效、更便捷、更安全的金融服务。

    以下为中国银行行长陈四清发言全文:

    陈四清:尊敬的兆星主席,各位同行、各位朋友,大家好,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论坛,和大家一起来探讨未来的银行之路。在今天,想明天,想未来,这是我们银行业长期思考的一个问题。

    关于银行业未来也引起了隔行的关注,各种观点层出不穷。今天论坛的主题是“变革与回归”,我想在这里提醒一下,我们要找到银行的发展之路,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了当初是为什么出发,借这个机会我想就银行业的未来之路做一个初步的探索。我概括为24个字,叫做引爆变革、努力转型、持续创新、防控风险、面向客户、服务实体。我认为这24个字基本上概括了未来的银行之路,由于时间关系,我今天对防控风险、服务实体经济和努力转型不展开分析,因为我在其他场合对这方面谈的比较多,我今天主要是讲变革和创新,以及服务客户这三个方面。

    第一,我认为引爆变革是银行业不变的基因。银行业作为知识、人才和技术的密集型行业,从诞生以来就是在持续的变革当中获得发展,我们可以回归一下,花旗银行为了实现专业化服务的需要,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推出了事业部制,开启了银行业首次变革的序幕。为了提高客户服务的效率,英国的巴克莱银行在1967年推出了第一台电子银行机,这些变革每一次都使银行业迈上新的台阶,回顾现业的发展历程,引爆变革是与生俱来的一个基因。当前我们中国银行业面临着“四化”同步,如何变革成为各方关注的一个焦点。

    “四化”同步主要体现为,第一是精准主体的多元化,民营银行、小微贷款公司、第三方支付公司等新兴机构层出不穷,证券、保险、信托等行业对传统银行业务有不同的渗透。第二是市场化,市场化改革进程加快,对银行业的成本控制、产品创新、风险管控带来很大的挑战,多层次的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直接融资,金融脱媒甚至金融脱银的现象在进一步加快。第三是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已经成为吸引全球贸易和投资活动的新选择,正在深刻的改变世界的金融版图,为中国银行业参与国际进程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对银行业提升国际竞争力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第四是金融服务的网络化。随着宽带技术继续以革命性的突破和移动互联网广泛的应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一种生产力,渗透到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以数字化、移动互联、智能化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的金融行为,这必将深刻的影响银行业未来的发展模式。“四化”同步,挑战是空前的,机遇也是空前的,中国银行业从来就不缺乏开放的变革的精神,再加上专业优势以及强大的资金和资本实力,以及中国银行业的有效监管,中国银行业有信心、有基础,也有能力在变革中突围,赢得未来,面向未来。

    第二,服务客户。服务客户是银行业永恒的主题,这里不存在回归的问题,也不存在变革的问题,服务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客户是银行的衣食父母,是银行赖以生存的基础。在一个柜台上,我们怎么把客户服务好,有个一米的距离问题,如何把这一米的距离给解决好,这是我们银行业的短板。同时从宏观数据上来讲,截至今年1季度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覆盖率仅仅只有21.6%,也就是说还有78.4%的小微客服还得不到银行资金的支持,当然并不是得不到银行全面的服务,我主要是指的贷款支持,这表明银行服务覆盖的广度、深度还远远不够,还存在巨大的服务空间。

    同时,我们也还看到,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网络技术的发展,客户的需求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为8个字,第一是“随时”,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商业形态从间歇性服务项向全天后服务转变,客户消费和交易习惯也随之变化,需要银行业顺应潮流,提供24小时的金融服务。第二“随机”,在年轻一代看来,银行就是手机或者iPad上的一个应用,一个软件,所以今天新浪来探讨未来的银行,我想更多的是面向我们年轻人在这里探讨。这需要利用各种新技术,为客户提供始终在你身边的金融服务。第三“随心”,客户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需要银行灵活快捷的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根据客户的需要来定制服务,实现所见即所得,所思即所得。第四“价廉”,客户要求获得银行服务准入的门槛越来越低,对于成本的控制也越来越低,需要银行尽可能提供低成本甚至是零成本的服务,近年来社会上对银行收费的舆论比较多,也正是这种心理的反应,市场的竞争得客户者得天下,面对客户不同变化的需求,银行必须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主,将客户至上的宗旨体现在每一个产品,每一项业务,每一个环节上,真正让客户享受到随时、随地、随心的低成本服务,在客户满意中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

    第三,持续创新是银行业通向未来之路。要想在变革中赢得未来,关键在创新。银行业突破旧有的思维定势,在打造最佳客户体验方面积极探索和创造新的又符合监管要求的服务模式。

    一是提升智能化水平,银行要通过渠道的协同,实现线上线下的打通与互动,通过信息技术与金融服务的深度融合,使银行服务随时随地满足客户的需求。二是要打造服务的水平,银行要通过降低开放式平台,构建广泛的合作联盟,稳固发展多元化的业务,满足客户的全方位需求,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实现金融和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围绕生产、生活的各方面全方位服务。三是要突破时空的限制,银行要通过延伸服务的半径,实现金融服务的广覆盖,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三农以及乡镇等欠发达地区的金融支持。我们中国银行是一个国际化程度最高,国际上分支机构最多的银行,但是我们仍然把服务的渠道伸向乡镇,现在我们在全国开了54家城镇银行,未来还要开办更多,所以向乡镇的服务,向三农的服务也是我们银行的一个社会责任,来填补金融服务的空白领域,普惠大众,担当社会责任。四是打破条件的束缚,银行要以国家走出去的战略和人民币国际化为契机,提高全球的服务能力,统筹好海内、海外两个市场,整合产业链和服务连资源,为海内外融合发展搭建有效平台,为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信息的咨询,资金的结算等各行业的服务。五是促进客户自主的成长,银行为客户提供服务平台,建立机制,明确规制,由客户与合作伙伴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利益定制个性化产品与服务,来支持客户的自主增长。

    当前我们中国银行正在按照担当社会责任,做最好银行的要求,结合自身在全球化、多元化、智能化方面的独特优势,积极探索未来银行的新业态。一方面我们正积极顺应银行网点智能化、网络化、互动化和综合化的发展趋势,加快网点的升级改造,打造未来创新银行。另一方面我们全力推进网络金融,以互联网的模式推进银行的创新与转型,利用大数据、大开放、大合作方式,打造网络服务平台,通过跨界融合的方式重构商业模式和业务流程,为客户提供更公平、更高效、更便捷、更安全的金融服务。

    各位朋友,作为国际化程度最高的银行,中国银行愿与国内外同业一起努力把未来银行的探索转化为现实银行的服务,为这个变革的时代谱写生动的乐章。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陈四清行长。面对来势汹汹的互联网银行,如何让银行在服务理念、服务方式、服务渠道方面的创新更加智慧呢?中国建设银行给出的答案是智慧银行,全新的感受和体验,使得历史悠久的建设银行焕发了新的生机。接下来有请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杨文升先生上台。

    (责任编辑:王超)

    趣图看看

      微博

      专题

      2014夏季达沃斯论坛

      2014夏季达沃斯论坛于9月10日至12日在津举办。[详细]

      联合宣传年

      第十届中国电子银行年会

      “第十届中国电子银行年会”于2014年12月3日在北京举行[详细]

      电子银行网BBS

      

      主办单位 | 支持单位-成员银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指南 | 网站地图 | 合作媒体

      Copyright 中国电子银行网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896号

      可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