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借助电子商务的发展,第三方支付平台雨后春笋般崛起,并开始向银行传统的支付领域渗透。本文旨在探讨电子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关系,通过二者产品的优劣对比,从中寻求电子银行应如何借鉴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经验来增强其竞争力。
一、电子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概况
我国传统的电子银行业务经历了近10年的高速发展,正在逐步实现对所有“可移植”传统柜面业务的“复制”,大部分电子银行都已构建了以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为主、以电话银行和自助终端为辅的电子银行业务平台。2012年各大银行年报数据显示,建行、中行、农行网银客户分别是1.2亿、9322万和9027万,工行在2012上半年末达到1.3亿,13家上市银行网银客户总数达到4.9亿。下图显示了2012年工农中建四大行网银的客户数量。
图1 单位:万人
同时,各行电子银行交易替代率普遍超过60%,尤其一些中小银行,如招商90.66%,民生90.35%,中信85.87%的高替代率,四大行也都在70%以上水平,由此可见电子银行已成为银行金融交易的重要渠道之一。
电子银行常被人们用于网购。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网购用户已达2.2亿人,交易规模突破100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66.2%。我国已成为全球网购人群规模最大的国家,网购的蓬勃发展引发了电子支付领域的巨大变革,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应运而生。由于电子商务中买卖双方的交易不是面对面进行,物流和资金在时间和空间上也是分离的,这种没有信用保障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了买卖双方的博弈:买家不愿先付款,卖家不愿先发货,而第三支付平台为买卖双方建立了一个可以信任的公共平台,使其可以放心地进行交易。图2显示了2012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的竞争格局,从中可以看出支付宝作为最大的一家第三方支付平台占据了支付市场的半壁江山。
图2
数据来源:艾瑞咨询:《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调研数据显示,2012年61.3%的中国网民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完成在线支付,仅次于网上银行直接支付。可见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迅速壮大给电子银行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二、 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优势
1 第三方支付平台带来的方便快捷体验。
第三方支付平台起源于网购时代的兴起,如阿里巴巴的支付宝、腾讯的财付通等平台,成功打破了买卖双方的不信任关系,使客户付款、发货风险降低,更加方便。此后,其服务目标从各自的交易网站(淘宝、天猫、阿里巴巴、腾讯拍拍)逐渐扩大到各类商户,如2013年6月6日,12306铁路客票招标支付宝参加其支付功能,打破了之前只有中农工建招以及银联平台的支付方式,并且,当当网、同程网、TCL等虚拟、实物交易网站支付渠道开始与支付宝合作。对于客户来说,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出现省去了其大量时间来寻找自己银行卡的图标链接、登陆网银。之前,某些网站并没有客户所使用的银行链接,只好到其他银行建立账户或是取消网购。而支付平台几乎与所有银行合作,客户只需要点击平台链接,就不必再去寻找自己所在银行,网购通过第三方平台变得“有卡就能付”;对于商户来说,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产生直接降低了商户运营成本,之前商户不在某家银行开户,其客户就不能使用该行账户支付,造成不必要的客户流失,如今只需在一家支付平台开户,所有银行账户都能付,并且减少商户在各银行的账户维护费用,平台直接使其资金归集到一起,极大方便了商户网上支付渠道的运行,并且商户不需和每家银行对账,只需要在平台上对账即可;对于银行来说,平台的存在直接导致了电子银行使用群体减少,如使用支付宝开发的“快捷支付”,该产品并没有通过电子银行进行交易,而是签约各家银行后调用后台数据验证,直接进行的支付,如此一来,网上银行显得可有可无,银行对于客户信息的掌握也将缩水,之前银行可以查看其客户交易,从而判定客户层级,是否值得营销,而如今银行只能看到客户付款到支付平台,具体是何种交易、用途如何,银行一无所知,客户信息完全被支付平台屏蔽,而这类宝贵信息都被支付平台截获,对其发展高端客户,甚至发放贷款有极大帮助。
2 第三方支付平台在各家银行的互联。
以支付宝为例,支付宝作为较早且使用者最多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其银行转账业务如日中天,早已实现了银行间互转、银行与支付宝账户互转等业务,着实在中间业务收入方面从各家银行分一勺羹,它依靠强大的客户暂存资金为后盾,实现了各家银行资金互转,其优势在于并未通过人民银行收付系统,不受人行可转账时间限制,手续费用相对各银行较便宜,深受客户喜爱。依靠其银行互转机制,支付宝又相继开发了信用卡免费跨行还款、个人担保交易、水电暖通信费缴纳等业务,极大方便了客户生活。值得一提的是支付宝开展的手机号码转账业务,只要知道对方手机号码即可向对方转账,若对方使用过支付宝绑定银行卡,可直接入账;若未使用过支付宝,则会收到提示短信,回复银行卡号后入账。
同支付宝相似,大部分第三方支付平台存在此类业务。该类业务对银行的威胁显而易见,相比柜台转账,支付平台省时省钱;相比各银行网上银行转账,这类业务则更为便宜,如此一来,第三方支付平台在银行间资金收付业务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虽然2013年2月5日,支付宝微博称“永不做银行”,但现实中,支付宝已然经手了多种银行业务,与银行相比,其没有实体店面,而是在经营一种虚拟金融,下文还会谈到第三方支付平台投资、融资等业务,更是其带给银行巨大威胁的良好佐证。
3 第三方支付的投资、融资业务。
支付宝在第三方支付领域是最大最强的,其很早就在其网站上开始了基金投资、彩票购买、保险、定存等各类业务,起点低、收益高。针对2013年6月7日人民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支付宝推出余额宝业务,6天内余额宝用户超100万,成功绕开了《办法》的监管,如同银行直接吸收客户存款,解决了不能再使用备付金投资的问题,余额宝对外称其实质是购买了货币基金,年息将近4%,而现实中货币基金很少能有达到4%之高。在几天之后的6月21日,证监会表示余额宝违反其规定,或被叫停。有评论分析,“余额宝”意图在于吸纳银行存款到其公司账面,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客户黏性,同时也将客户支付宝余额取出,在《办法》出台后可以使用余额宝降低固定10%的备付金,闲出大量资金作于他用;而也有分析认为毕竟余额宝刚刚兴起,称是投资天鸿货币类基金,而具体其将披露什么、投资什么并不好说,天鸿基金公司在业界算是小规模基金公司,知名度并不高,与支付宝如何分账,如何管理还未可知。
支付宝母公司阿里巴巴依托强大的资本金开办了两家小额信贷业务机构,审批快、额度高是其特性,由于支付宝有强大的客户群,物流、订单信息一应俱全,审核贷款得心应手。2013年4月,推出了阿里信用支付,对于特定客户,其赋予该客户一定循环信用额度,供日常使用,撼动了银行信用卡地位。
至此支付宝投融资产品几乎完全赶上了银行之所能,称其为“虚拟银行”毫不过分。余额宝上线10天,客户增百万,资金规模增数亿,可想而知,假如阿里巴巴开实体银行,凭借如此巨大的吸引力,以及网络电商、网络客户的巨大客户量,应该可以与任何一家银行分庭抗礼。
三、如何借鉴第三方支付平台将电子银行做大做强
第三方支付行业的迅猛发展给传统银行业带来了巨大挑战,这需要银行不断发展金融创新,加强电子渠道建设,提高银行在金融脱媒这一趋势下的竞争力。
1 完善电子银行功能,增大客户群,真正做到以客户体验为中心
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曾经说过“客户要的不是服务是体验”。这一理念成就了马云的成功,电子银行可以借鉴这一观点,在客户体验方面下功夫。如第三方支付机构可以主动免费为客户推送全量业务电子账单,而银行目前只能提供信用卡业务的电子对账单,客户在银行整体资产情况的电子对账单无法提供;再如大部分银行网银并没有直接缴纳水电燃气、电话费等生活常用费用的渠道,而常是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下单,再用网银支付;各银行支付通道仅限于该银行本身,并不能在网银上支付其他银行账户余额,而第三方支付平台往往可以使用各家银行支付,这是大部分银行所不及的。
针对这些问题,电子银行首先要着想于客户,为客户提供最大的方便,推出日常生活中常用功能,以客户为中心来发展网银业务,才能争取到更大的客户群;目前通过“超级网银”只能做到管理他行账户,而在支付中大部分银行还未能支付他行账户资金,如果各家银行的网银可以联合组织一个支付系统,如类似银联支付,在客户购物付款时可以选择所有银行,将会给客户带来极大方便,客户便不必绕道第三方支付平台间接支付,银行的客户资金信息也不会被第三方平台所拦截。如“余额宝”类的产品,在客户申购赎回基金时都能做到及时到账,相当于支付平台垫付了资金,如果银行也能做到如此快捷,应该会给客户带来极大方便,而垫付资金的代价可以通过收取客户部分费用来实现,如果客户急用钱,这点费用应该是值得的,同时也不会让银行白白垫付资金。
总而言之,电子银行首要目的是完善其功能,增大客户群,假如拥有如同支付宝那样的客户群,开展任何新兴业务都会一呼百应,得心应手。
2加强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合作
由于银行有特殊的性质,如同建行那样自行组织“善融商务”B2C交易网站将受到一定限制,且规模更是无法与“天猫”、“京东”、“当当”等大型专业网站抗衡,笔者认为直接插入网购行业并非银行解决根本。而近期平安银行收购了明华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控股“壹卡会”,取得三方支付牌照,借此打造“平安付”,进军第三方支付领域,重点发展互联网支付,依托强大的资金来发展第三方平台业务,既有银行的资金后盾,又有第三方平台的方便快捷。
同平安银行相似,如果银行能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加强合作甚至收购,既解决了第三方支付平台资金短缺的问题,又帮助银行增加了支付渠道,互利共赢,使用该行网银不仅可以支付本行资金,还可以跨行付款,一定能给客户带来极大方便。
3实行电子银行优惠政策
电子银行的自动化,减轻了银行柜台压力,如通过电子银行进行的转账汇款,虽然不至于费用全免,但完全可以给予一定的优惠,毕竟没有占用银行柜台通道,同时也没有占用人工服务。电子银行相对各银行网点运营成本更低,使用电子银行如果可以获得优惠,将吸引更多客户使用,大大减轻柜台压力,减少实际网点运营成本,同时也增加了电子银行使用量。
4做好电子银行安全工作
相比支付宝等三方支付推出的“快捷”类支付,电子银行有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安全”,风险大是快捷支付一大弊端,一般只要拿到持卡人的预留号码手机,知道其卡号、姓名、身份证号,就能支付,用不到密码更用不到卡PIN,一般身边的人都能得到上述物品;而各家银行的电子银行不论USBKEY也好,动态口令密码也好,都是增加了一道安全的保证,同时本行支付时完全可以验证卡密码,这是快捷支付所不能做到的,打好“安全”牌应当是战胜三方支付平台的好方法。倘若银行间联合制作支付平台,或是通过支付平台支付他行款项,“安全”也应当是首选。
5加强电子银行产品的研发与创新
第三方支付平台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得益于其持续不断的创新能力,而这正是银行需要借鉴的。以支付宝为例,其研发团队人数众多,远远超过运营、服务、营销人员,而银行往往招来高学历人才置于前台,就再也不管不顾,这是各家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的极大弊端,开发不出有用的电子银行、想不出有用的电子银行创意,都是电子银行输给支付平台的重要原因,而其根源在于研发人员少,机械地工作者多。如果各家银行能够合理安排、时常吸收基层创意,制作出好产品绝非难事。
6加强电子银行宣传
支付宝依托淘宝、阿里巴巴等大品牌深入人心,在许多电影、广告中都有其植入的宣传资料,加之其之前以营销各大网站为主,各网站、商铺使用其支付宝业务后,这些网站、商铺的客户自然变为支付宝客户,而其网络支付又如同pos机一般方便,支付宝收单,各银行卡都通用,实在方便,客户群与日俱增。因此电子银行也应当加大宣传力度,或是寻求一个增大客户群的发力点,推广自己的产品,或许能获得支付宝一样的成功。
总而言之,电子银行应积极借鉴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成功经验,依托其安全、资金雄厚的特性,来打造“产品+服务”的新型发展模式,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不断强大自己。
(作者系中国银行石家庄管理部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