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银行网讯 “2013陆家嘴论坛”于6月27日至29日在上海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为“金融改革和开放新布局”。众多国内外嘉宾对近期金融领域热点话题,包括货币市场流动性问题、金融互联网发展前景等展开热烈讨论。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教授陈志武在论坛期间接受了中国电子银行网的采访,他表示,中国经济未来五年会有非常多的挑战,政策层面稍微不谨慎就会使得中国经济在未来五年出现根本性的危机,此次银行业的资金紧张,从长远来说只是一个预奏,只要根本性的结构问题不解决,资金紧张或更大、更严重的金融危机以后很难以避免。
上图为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教授 陈志武
以下为访谈实录:
中国电子银行网:目前,中国很多行业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都感觉到下半年日子很不好过,您认为中国经济在未来可能的走势是什么?什么时候可能会好转?
陈志武:中国经济未来五年会有非常多的挑战,政策层面稍微不谨慎就会使得中国经济在未来五年出现根本性的危机。上个星期的“资金紧张”现在看起来多多少少是个试验,让各个银行能够感觉到压力,但在我看来,尽管这次“资金紧张”危机差不多已经结束了,到了后续的影响还会持续很久。从长远来说这只是一个预奏,只要根本性的结构问题不解决,“资金紧张”或更大、更严重的金融危机以后很难以避免。我说的结构性问题是,中国商业银行在过去四年、五年做了那么多的放贷,特别是四万亿推出以后,各个地方政府都响应政府的号召,不顾一切地做那么多的放贷。现在回想起来,今年第一季度尽管新发放的贷款相对去年同期增加了百分之五十几,但实体经济层面、中小企业根本没有感觉到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之所以是这样,就是因为新增加的很多贷款,第一是为了借新还旧,第二是帮助已经开工的基础设施项目,像南京到处在修地铁,那些地铁要好多年才能修完,而这些项目是不断需要资金支持的,否则没有资金支持就会变成烂工程。
现在回过头看,中国商业银行从原来一般的计算,他们的流动性应该很好,因为他们的贷款期限平均值可能只有一年多。之所以有这种错觉,就是因为按照一般的金融行业的算法,比如银行A给地方政府B做一笔贷款,三年到期,实际这个贷款用来修高铁或高速公路、修桥梁、修机场、修地铁用的。我们知道,三年贷款不可能三年以后真正回收回来,因为基础设施项目往往都需要十几年或二十几年才能真正还本。这样就造成一个局面,实际这些贷款三年到期以后肯定要续借,而且要续借很多次,实际这些贷款流动性很差,实际期限是十几、二十年,但在那些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都算成三年就到期的,就是流动性相对比较好的贷款,这就造成上个星期出现“资金紧张”,让大家觉得很不可思议。周行长今天也说,中国的经济和金融体系流动性非常多的,银行层面看来钱是很多的,但问题是我们把那么多钱都用来放贷,而且那些放贷要好多年才能回笼,就造成短期稍微有一点风吹草动,他们就没有流动性的灵活度了。我觉得,今后这种问题还会出现,尽管有了这次“资金紧张”的小危机,但商业银行已经投放出去的基础设施和其他投资项目的贷款明年、后年或更多年回不来。
中国电子银行网:中国经济的硬着陆可以避免吗?
陈志武:未来五年是不是会出现中国经济硬着陆关键还取决于根本性的改革,那些根本性的改革和城镇化没太大关系,而是和土地制度是不是能够改革,这是更能够帮助农民增加他们收入,改善福利的一种办法。第二,政府的征税权,财政税收的增长是不是能够得到控制,要是得不到控制的话,中国经济在未来五年硬着陆的概率会非常非常高。第三,地方政府作为投资者、消费者的角色是不是能够受到制约,下降很多,因为只要地方政府是主要的中国社会的投资者,基础设施靠投资带动增长的模式就必然会持续下去。这种模式持续下去越多,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硬着陆不可避免性就会越强。第四,国有企业发展空间、扩张空间能不能受到根本性的制约和抑制,把这种“国进民退”的趋势受到根本性的抑制,这也是决定中国经济未来五年硬着陆还是软着陆的根本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