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策划
  • 个人所得税计算器 投资收益计算器 存本取息计算器

    廖理:金融互联网的优势在于强大的基层渗透力

    中国电子银行网讯 2013年陆家嘴金融论坛于6月27日-29日在上海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金融改革开放新布局”。由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联合和讯网承办“专题会场五:金融互联网发展的前景”于29日举行。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廖理在发言中首先回顾了互联网和基于互联网的新金融模式在近些年的发展历程,他指出互联网对金融业的跨界参与给予了金融发展本身正面的提速和多样化的影响,尤其是可以将金融业务参与的主体扩散到最基层的民众范围内,这一点已经在欧美国家得到了广泛的证实,并对于中国同业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并希望政府和监管部门加快研究与立法,使金融互联网事业得到更加健康快速的发展。

    上图为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常务副院长 廖理

    以下为廖理发言实录:

    首先感谢主办方的邀请。主持人让我回顾一下互联网的发展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发展,我先抛砖引玉了。我们都知道96、97年的时候是互联网爆发的一年,如果大 家能够记得的话,我们都知道其实96年的时候国内才广泛的通过“猫”来上网。其实在美国也一样,96年、97年是互联网迅速应用推广的一年。首先受益的是 信息的收送,跟互联网有关的是证券信息的推送,我们看到一个老牌券商推出了基于网络交易的服务,后来其他的互联网券商开始陆续出台,96、97年的时候互 联网进入金融领域的元年开始。之后的10多年我们看到了第三方支付出来了,后来基于家庭的金融门户开始出来了,中间碰到上了一波美国IPO低潮。基于互联 网的私募股权的交易,包括有限合伙权益的交易,我们称之为互联网的交易所出来了,理财社区也开始出现,我本来今天想着重讲讲大家都很关心的“众筹”模式。

    过去10多年间我们看到了互联网在金融发展经过了一个功能的增强,效率的提高,比如说以网银为代表的,以及部分替代和全面替代,比如说基于互联网的基金产 品的销售和券商的经济,我们叫部分替代和全部替代。还有众筹这种全新的基于互联网的全新金融模式的出现。现在对互联网金融或者金融互联网做一个全面的定 义,我觉得还为时太早,更重要的大家关心它每一步的发展。前段我看了一张图,这张图是有人google上搜了众筹这个词的点击量,现在做的比较好的众筹是 Kickstarter,现在有超过10万个项目在这个网站上进行融资,超过4万个已经融资成功。11年美国证监会主席当时在华尔街日报上出了一篇文章, 希望大家关注这样的一个面向老百姓的进行大规模融资的金融服务模式。

    当时西方有媒体称之为融资的民主化?什么叫民主化?一般老百姓也能够参与一些早期项目的融资,这种融资包括借贷、也包括股权融资。一直到去年的12月份, 奥巴马签署的中小企业的融资法案,这个法案在当时国内也有过报道,我看网上大概超过10篇左右的报道,但是这个报道都相对集中在前三部分。前两部分主要强 调在一个企业IPO的时候放松了IPO的限制,放松了当时要严格遵守萨班斯法案,包括遵守这些法案的标准,使得一大批中小企业比较容易地在美国融资上市。

    实际上这个法案非常重要的一章是第三章,专门讲众筹的,当时的监管层敏锐地发现了像这样的一个众筹创业项目,有数千人上万人可能带来的巨大风险。所以在这一章特地强调了,在众筹的这样一个问题上,平台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投资人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以及出资人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互联网金融发展已经向我 们生活中渗透。前段时间余额宝出来的时候,我让学生体验一下,只要1块钱可以买余额宝,第二天可以有收益,他买了一千块钱,隔一天就有1000.18,这 就使余额更低的人也可以参与这个金融市场。

    所以西方称之为融资的民主化是有道理的。给我们的启发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比我们想象的要快,渗透到每个角落,如果不加以关注可能会酿造成大的风险。众筹 网站有将近40%的项目都拿到钱,参与的人数几十万之多,而且直接参与融资,这样一个大规模的融资,如果不积极的研究,不加快监管,蕴藏的风险很大。如果这样一个新兴的互联网服务模式,包括P2P中领先的,美国有两家这样的企业,ProsPer和Lending club。希望我们的政府和监管层加快研究和加快立法,才能使我们的互联网走上健康之路。

    (中国电子银行网与和讯网联合报道)

    (责任编辑:韩希宇)

    趣图看看

      微博

      专题

      2014夏季达沃斯论坛

      2014夏季达沃斯论坛于9月10日至12日在津举办。[详细]

      联合宣传年

      第十届中国电子银行年会

      “第十届中国电子银行年会”于2014年12月3日在北京举行[详细]

      电子银行网BBS

      

      主办单位 | 支持单位-成员银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稿指南 | 网站地图 | 合作媒体

      Copyright 中国电子银行网 2009,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802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896号

      可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