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去十年,金融行业一直站在数字科技最前沿,既是前沿技术场景应用的试验田,也是新技术产业价值的试炼场。”7月18日,2025年腾讯云金融数智峰会上,腾讯集团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OO兼腾讯云总裁邱跃鹏在演讲中表示。
在邱跃鹏看来,过去十多年,金融和数字科技的深度融合,产生了移动支付、互联网银行等全球领先的创新应用。同时,国产云平台、数据库、操作系统等基础软件的能力不断增强,为金融机构数字化提供了可靠的支撑,也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创新驱动力。
得益于全球金融机构的数字化发展,成立十年的腾讯金融云已服务超过10000家金融客户。据邱跃鹏介绍,在国内,腾讯云已和央行、六大国有银行都建立了合作关系,服务了TOP200的银行中90%以上的客户;在保险领域,12大中资保险集团和300多家保险客户都采用了腾讯云方案;在大资管领域,覆盖了90%以上的资本市场买卖方和头部经营机构;并且服务了超1000家消费与产业金融领域的企业。在境外,腾讯云已服务覆盖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家金融客户。
邱跃鹏强调,金融关键基础设施的自主创新是行业发展的基石。腾讯云已搭建出包括数据库TDSQL、大数据TBDS、操作系统TencentOS、专有云TCE等在内的全栈融合创新软件体系。目前,TDSQL已服务超100家金融机构核心系统,并且实现了四大行主力数据库的全覆盖。在某国有大行核心系统场景下,TDSQL支撑的日交易峰值达到了19.6亿笔。这意味着,在金融级最挑战的场景,已全面实现了技术自主。
面对AI加速融合的新形势。他表示,腾讯云将AI大模型定位为“离产业最近的AI”,希望通过云智融合重构金融生产力。中国银行基于腾讯云TI平台搭建“分析师工作台”,现在已经服务了总行和分行共95个租户,近4000名分析师,生成了反欺诈模型、客户流失预警等3000多个AI模型,大幅提升了业务的质效。
在十年的金融科技深耕过程中,腾讯云积累丰富的融合创新落地实践。邱跃鹏提到,腾讯云正在将这些自主创新技术带到海外,助力金融机构全球展业。“现在,我们已经为中银香港、建行亚洲和中国人寿海外等众多金融机构的全球业务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邱跃鹏介绍道。
以下是演讲全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来到腾讯云金融数智峰会!很高兴能够和大家一起探讨金融行业的数智化发展。
今年是腾讯金融云成立的十周年,也是我们见证金融行业数字化变革的十年。这些年,金融和数字科技的深度融合,产生了移动支付、互联网银行等全球领先的创新应用。同时,我们的国产云平台、数据库、操作系统等基础软件的能力不断增强,为金融机构数字化提供了可靠的支撑,也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创新驱动力。
尤其是这两年,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日新月异。大模型创新应用正加速在金融行业落地,截止到目前,已经有上百家金融客户接入混元大模型,上线了AI代码助手、智能客服、保险代理人助手、信贷审核助手等众多AI应用。最近,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稳定币也异常火热,为跨境贸易结算、供应链金融等场景创造了更多可能。
过去十年,金融行业一直站在数字科技最前沿,既是前沿技术场景应用的试验田,也是新技术产业价值的试炼场。回顾过去十年,我也想就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和基本特征,谈几点看法。
首先,融合创新已步入关键阶段,正由点及面加速行业覆盖
金融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稳定,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随着全球贸易博弈,以及部分国家脱钩断链,建设一个自主可控的技术底座势在必行。
面向融合创新,我们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打造了覆盖专有云TCE、专有云PaaS平台TCS、数据库TDSQL、大数据平台TBDS、人工智能开发平台TI和操作系统TencentOS的6T产品矩阵,并成为了金融机构国产软件的首选。比如我们的TCE,为人民银行、建行、招行、银联、中信建投等各类金融机构打造了自主创新的云平台。
与此同时,我们的数据库TDSQL已经走进了超100家金融机构的核心系统,并且实现了四大行主力数据库的全覆盖。在某国有大行核心系统场景下,TDSQL支撑的日交易峰值达到了19.6亿笔。这意味着,在金融级最挑战的场景,已全面实现了技术自主。
如今,融合创新步入了全面铺开的关键阶段。我们和头部金融机构的实践,为中腰部机构提供了经验参考。比如,我们采用「单元化」的领先技术,帮助四川银行构建了「两地四中心」的分布式IT架构,一次性实现了全栈自主创新、全面云原生和全景单元化。让四川银行的核心业务并发处理能力提升了28倍,日终批量处理效率提升4倍,整体灾备等级提升到6级的最高等级。
今天,我们也将发布升级版的《腾讯云商业银行核心系统分布式转型白皮书》,系统性阐述单元化架构,如何在不同规模的银行进行落地,希望能够给行业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引。
其次,云和AI大模型的融合,正在加速重构金融行业的生产力
在AI大模型方面,腾讯始终坚持做“离产业最近的AI”,围绕AI基础设施、大模型创新、智能体开发、知识库建设等多个维度,构建了一套真正适用的AI原生体系,帮助更多企业打造更好用的AI。
比如,我们的TCE智算集群,能够提供一站式的异构算力资源整合、调度、运营服务。今年4月,我们联合深证通在“深证云”上推出了一站式大模型智算服务,向行业提供“基础资源+模型仓库+AI服务平台”的完整方案。机构不需要一次性投入高成本,也不需要耗时数月进行多技术栈的集成与建设,大幅降低了大模型创新的门槛,加速了大模型技术在行业的落地。
除此之外,云和AI的加速融合,在知识管理、信贷审批、舆情服务、金融风控等典型场景,也在重构金融行业的生产力。比如中国银行通过腾讯云TI平台,搭建了面向全行的“分析师工作台”,现在已经服务了总行和分行共95个租户,近4000名分析师,生成了反欺诈模型、客户流失预警等3000多个AI模型,大幅提升了业务的质效。
在保险行业,我们的腾讯乐享也帮助东吴人寿、长生人寿等客户,打造了智能化的企业知识库,有效管理了千万级知识单元。并且通过乐享的AI陪练系统,为保险经纪人提供模拟真人的一对一陪练,大幅提升了他们的专业性和面客能力。
再次,中国经验出海,将重塑企业全球竞争力
这些年,中国金融机构不仅实现了技术自主,也在全球发展方面取得了突破。助力中资机构全球展业,也是我们的重要责任。
目前,我们以云架构为基座,支撑客户全球部署与安全合规;以生成式AI为引擎,重塑了风控能力和运营效率,并且通过本地化的生态协同,降低了金融机构的海外展业门槛。现在,我们已经为中银香港、建行亚洲和中国人寿海外等众多金融机构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将服务国内金融机构的自主创新技术带到海外,打造了众多海外最佳实践。比如去年12月,我们帮助香港天星银行实现全量业务搬迁上腾讯公有云,弹性应对业务变化,预计每年可为天星节省数百万成本;我们还联合微众银行助力香港富融银行,在10个月内实现核心系统升级改造。另外,印尼最大的数字银行Allo Bank,依托腾讯云基础设施和TDSQL等产品,有效提高了扩展性和运营效率,让它在开业 5 个月内就收获了500 万用户。
作为一家拥有金融科技基因的云厂商,腾讯在微信支付、微众银行等自身金融业务发展过程中,积累了扎实的技术基础和创新经验,这也是我们赢得越来越多海外客户认可的重要原因。
截止到目前,腾讯云已经累计服务了全球超过10000家金融客户,其中境外客户超过300家,覆盖亚洲、中东、欧洲和美洲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国内,我们和央行、六大国有银行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TOP200的银行中90%以上的客户选择了腾讯云;在保险领域,12大中资保险集团和300多家保险客户跟我们合作;在大资管领域,我们覆盖了90%以上的资本市场买卖方和头部经营机构。另外,还服务了超1000家消费与产业金融领域的公司。
最后我想说,腾讯云在金融行业的成绩,离不开客户的信任和生态伙伴们的支持。在这里,我谨代表腾讯云,向大家表以最真挚的感谢!未来,我们将持续夯实产品和技术能力,和大家一起,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能量。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陈爱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