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闲鱼经济通过社交、娱乐、养宠等各种形态渗入日常生活,其自成一派的平台运营打法,为商业银行数字化运营提供了新的启示与思考。
一、“闲鱼经济”的概念
“闲鱼”是阿里巴巴旗下的闲置交易平台,随着闲鱼GMV(商品交易总额)日均破10亿元,闲鱼经济这个概念就逐渐涌现至大众视野。在这里你不仅可以出售你闲置的二手商品,你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与技能、闲暇的时间、情绪陪伴都可以成为你开辟副业的良机。当然,你也可以作为买家,薅羊毛,买二手。平台整体呈现“低碳循环”、“共享生态”、“情绪消费”的显著特征。
二、闲鱼经济的数字化运营逻辑
(一)洞察:聆听市场脉搏,把握赚钱风向。年轻人在这里开拓了无数与风口配套的副业,什么“宠物绝育恶人扮演”“人机恋爱指令”。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闲鱼抓不住的商机。你一上闲鱼就知道“现在什么最火”,真应了那句“春江水暖,闲鱼先知”的平台口号。闲鱼对市场热点的准确预判,开启平台“0帧起手式”交易的超强营销力。
(二)匹配:重视情感需求,建立高频链接。把握下沉经济的广阔市场,利用年轻人“体面的省钱就是变相赚钱”的思维转变,旧物不再是负担,而是链接同好的媒介,闲鱼越来越成为炙手可热的“鲜鱼”。从IP联名盲盒、二次元手办、电影周边,牢牢抓住年轻人愿意为兴趣与爱好买单的情绪认同感,营造全民共创的社区文化。平台打造的闲鱼式消费观、生活观、价值观、世界观搭建起与年轻客户的稳定链接。
(三)触达:与平台共生,同用户共鸣。闲鱼创造出一种新的经济效益与文化符号,用闲置撬动社交,用交易重构价值。这里流通的不仅是商品,还有创意、情绪和人设,人们不再追求一手商品的新鲜感,而是关注使用权的拥有。这也让闲鱼经济的触达涉及吃穿住行各方面,平台营销的边界无限延伸。
三、闲鱼经济的数字化运营启示
闲鱼经济是如何在消费者愈发理性的当下,走出一条弯道“超车”新路径,释放出新的消费潜能,对商业银银行有以下几点运营启发:
一是玩转“AI”,想客户之想。商业银行应学习借鉴闲鱼平台对大模型、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深度玩法。融合NLP模型精准预判客户搜索高频词,利用ResNet算法优化图片点击率,Apriori算法揭示产品关系链条,chatgpt改写商品标题,7*24小时实时监控数据源,差异化商品页自生成、秒级响应买家咨询。线上平台通过构建全方位需求预测模型,充分探寻客户需求,做平台信息的前哨兵,用数据思维走出了“理解人性”的确定性。
二是拥抱“闲鱼文化”,乐客户之所乐。如果将闲鱼经济定义为消费降级是不准确的,客户对于个性化消费的追求,不仅使其扭转了对旧物的直观感受,还出现了大批愿意为情怀买单,为稀缺资源支付溢价的闲鱼们。平台成为用户表达生活态度与情绪的容器,实现了环保与情怀共存,理性与怀旧并重的“江湖”。商业银行应积极拥抱“低碳循环”的热点趋势,关注平台受众对平台价值与文化的深刻共鸣,丰富交易形态与供给,赋予商品新的价值定义。当商业银行更多的闲置资源被再次激活,是否也能成为新赛道的掘金者。
三是参与“平台生态”,忧客户之所忧。闲鱼平台聚集了一群认可循环经济,用省钱信息对冲通胀的用户群体。他们作为循环经济的共建者,利用闲鱼平台比价已然成为他们日常的消费习惯,用更低的成本享受更高品质,开辟出一条属于闲鱼们的“新节俭主义”。商业银行应深刻洞悉当代都市青年的焦虑感、孤独感,他们对传统消费主义的反思,以及对可持续生活方式探索的理念导向。线上平台运营应从无论是目标客群、产品定位、内容设计,还是活动营销都主动顺应闲鱼生态的变化趋势,抢抓战略布局,真正做到与用户同频共振。
(文章系作者投稿,文中内容不代表中国电子银行网观点和立场)
责任编辑:王煊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