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市银行2022年半年报发布收官在即,从半年报中披露的战略、组织、业务、技术、人才、生态等六个方面看,“数字化”已成为中国银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
2022年1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了《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其中提到,要推动我国金融科技从“立柱架梁”全面迈入“积厚成势”新阶段,力争到2025年实现整体水平与核心竞争力跨越式提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无论是半年报,还是各银行的“十四五”规划,大都将金融科技提升到战略引领层面,并在资金投入、人才结构等方面给予持续支撑。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近年来我国金融科技快速崛起,在全球市场表现出较强竞争力,一些基础领域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但不同银行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股份制银行比较领先,比如战略上比较持续和稳定,方向很明确,在产品创新、人才引进以及敏捷转型和生态建设等方面,都有值得行业借鉴的经验,将为更多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起到标杆示范作用。
问题也显而易见,金融和科技融合过程改变了金融体系自身的风险特征,改变了传统金融业务的期限转换、信用转换、收益转换以及风险转换。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8月29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虽然个别银行虽然明确了金融科技发展愿景和战略,但缺乏清晰可行的实施路径,组织文化和业务模式仍然“原地踏步”,个别银行不顾自身资源禀赋和客户需求,片面追求区块链、元宇宙等概念,投入较多但未见实效。
科技引领变为业务驱动
在新发展阶段,银行的态度也更为务实,从过去的科技引领变为业务驱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多家银行科技条线负责人均表示,近年来银行管理层越来越关注金融科技投入带来的效益提升,“过去是科技引领,现在更多是业务驱动。”一位银行科技部门负责人8月29日表示,科技对业务是否具有正向促进效果成为未来是否能坚持数字化转型战略的关键考量因素。
六大国有行中,交通银行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集团金融科技投入28.05亿元,同比增长14.50%。报告期末,手机银行月度活跃客户数MAU为4055万户,较上年末增长了6.40%;云端银行服务用户数规模达400.8万人,较上年末增长69.24%。
交通银行副行长郭莽在中报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交行在人工智能、企业级隐私计算等新技术应用的布局加快推进,不断提升数据支撑能力,推进零售信贷和B2B支付领域企业级架构建设,健全数据治理体系、数据中台,夯实安全生产保障,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全力保障业务的连续性。
在科技领先的股份行中, 2017年就明确定位为“金融科技银行”的招商银行2022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招行信息科技投入53.60亿元,同比增长6.03%,占营收比为3.26%。
招行金融科技创新项目基金也备受市场关注,报告期内,该行金融科技创新项目新增立项203个,新增上线项目165个。截至2022年6月底,招行累计立项金融科技创新项目2868个,累计上线项目2126个。
在人才储备上,截至2022年6月底,招行研发人员达10392人,较2021年底增长3.48%,占总员工的10.00%。
零售领先的平安银行也在加强科技赋能,2022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平安银行IT资本性支出及费用投入同比增长15.9%。并全面贯彻以开放银行、AI银行、远程银行、线下银行、综合化银行相互衔接并有机融合的“五位一体”新模式。
2019年在业内率先将电子银行部升级为数字金融部的光大银行2022年半年报介绍,光大银行拟将信息科技部更名为金融科技部,并新设数据资产管理部、科技研发中心和智能运营中心,未来将形成“两部两中心”金融科技体系,推动业务、数据和技术三大中台能力建设。
光大还推动具有科技背景的人才进入董事会和高管层,如光大银行数字金融部总经理杨兵兵从2020年起进入高管层担任副行长。光大银行2022半年报显示,至报告期末,该行科技投入21.38亿元,同比增加4.34亿元,增长25.47%;全行科技人员2598人,比上年末增加237人,占总员工比为5.69%。
兴业银行在2022年也实施了科技、零售、企金三大条线改革,科技改革重在强化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把原有的“一办、一部门、一公司”架构,调整为“一委员会、四部门、一公司”架构,提升科技规划、建设、管理、安全能力,促进科技和业务深度融合。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不少城商行的半年报成绩十分亮眼,也走出了一条数字化转型为业务提供硬核支撑的特色路径。
比如,身处数字化改革前沿地区浙江,杭州银行上半年净利润增速达到30%以上。杭州银行将金融科技作为突破传统、推进业务模式转型的关键变量,以其聚焦智能场景的“财资金引擎”TMSC2021为例,产品丰富了平台内泛金融链接,打造集开放、移动、互联、智能为一体的全新场景式服务平台。
截至2022年6月末,“财资金引擎”累计服务集团客户数2589户,期内各类账户交易笔数135.72万笔,同比增长206.78%,这也是该行促进科技与业务融合互促的缩影。
人工智能赋能成为焦点
人工智能在银行的应用成为今年半年报的一个热点。
平安银行、招商银行、邮储银行等都在2022年半年报中提及,人工智能对业务的赋能是重点方向之一,在零售业务转型方面的应用已经出现成效。
比如,邮储银行半年报中提到,该行智能语言语音系统内嵌于信用卡APP、新一代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赋能语音播报、语音输入、模糊搜索、逾期提醒、还款提醒、动账确认、客服助手等12类业务场景,助力远程银行中心每日完成16万通座席录音转译,转译准确率达85%以上,实现三地两中心座席录音100%覆盖。
招商银行也在半年报中提到,在零售金融数字化服务方面,持续提升“人+数字化”能力,经营模式从客户经理管户为主向“管户+流量”双模式并进升级,智能财富助理“AI小招”上半年服务用户487万户。
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曾表示:“过去我们做零售银行更多的是靠人,长尾客户就不管了,但科技进步使得我们可以通过AI驱动来改变这一点。”
平安银行半年报显示,截至2022年6月末,“AI+T+Offline”模式已上线超3200个应用场景,上半年为超3500万名客户提供服务,同比增长约130%。2022年4月,平安银行虚拟人功能正式对新客客群开放,并上线“升金大赢家”和“新客福利”两个场景。2022年6月末,AI客户经理累计上线超1400个场景,上半年月均服务客户较2021年月均水平增长63.2%;平安银行客服一次性问题解决率、非人工服务占比均超90%。
在降低成本方面,AI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
招行在其半年报中指出,报告期内,AI模拟人、辅助人、替代人成效显著,AI智能客服、语音质检、智能审录、海螺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等共实现人力替代超过1万人。
责任编辑:王超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