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银保监发〔2022〕15号)正式发布,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理念,助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从战略高度推进绿色金融和碳达峰、碳中和。这是银行保险机构更好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参与国家经济发展并承担社会责任,促进自身和全社会共同实现转型升级的责任所在,也是金融工作政治性、专业性和人民性的具体体现。
《指引》在全面覆盖绿色金融发展目标、机制、流程、职责、权限、内督、考评、报告、信披及监管等同时,还做出了支持“一带一路”境外项目ESG风险管理,遵循项目属地生态、环境、土地、健康、安全等各类法律法规、国际惯例准则,确保与国际良好做法接轨并在实质上保持一致等国际化战略的框架性导向。与2012年《绿色信贷指引》相比:机构适用幅面从银行扩展覆盖了保险机构以及其客户和主要承包商供应商等“业务链”主体,体现了起自金融支持和资金流转重要源头的全流程穿透管理原则;风险防控从环境(E)、社会(S)扩展覆盖了治理(G)维度,体现了包含ESG在内的全面风险管理原则;管理幅面从信贷业务扩展覆盖了授信、投资等直接、间接投融资绿金业务,体现了全面业务管理原则。《指引》明确要求,机构要制定绿色金融发展战略,数字化则是战略有效发挥作用的必备要素。
一是战略研究数字化。指引明确要求,银行保险机构要根据国家绿色低碳发展目标和规划以及相关环保法律法规、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政策等规定,落实碳排放、碳强度政策要求,积极支持清洁低碳能源体系建设,支持重点行业和领域节能、减污、降碳、增绿、防灾,实施清洁生产,促进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应用,同时,把握国家重点调控限制类和有重大风险的行业,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密切关注国内外法律、政策、技术、市场变化,有效分析对行业、产业发展及自身以及客户经营状况产生的影响,需要依托有效的研究工具和量化研究方法,保持对宏微观政策的持续跟进、对管理导向和其具体表达的深入解析和支撑这些政策的行业产业数据变化的跟踪研究,实现从松散、定性研究向精准、定量研究的能力提升和快速过渡。
二是战略制定数字化。绿色金融战略既是机构总体战略的组成要素,也是自成体系的专业子战略。从独立的战略规划体系角度,要保证总体战略和各子战略以及与集团或成员单位战略协调配套有机关联、上下贯通,各类重要指标序时进度分解安排和重点任务里程碑计划衔接配套;从与短期经营衔接角度,需与各类年度预算、经营管理计划、各业务模块或业务领域发展节奏相互协调;从落实国家政策体现政治责任角度,要确保与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以及监管窗口指导等协调一致。具体到专业子战略的制定原理也一致,需要保持全方位贯通和协调一致。在关联要素、制约因素、扰动元素多样、作用机理复杂多变的情况下,要做到深刻洞察、贴合实际和科学有效,且支持及时动态捕捉重要变化和调整优化,做好全方位充分考虑和合理安排,唯一的出路同样在于运用数字化能力,形成支撑战略规划的数据标准、指标体系,依托规则、模型、算法,让各种牵一发动全身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变得可捕捉、可解析、可观察,让是否科学合理变得可测度。
三是战略执行数字化。指引要求,机构要根据国家调控政策等,稳中求进实行差异化、动态的授信或投资政策并持续调整完善,积极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各种科技手段提升管理水平,完善产品开发、经营销售、投融资管理等业务流程,配合通盘谋划,有保有压、分类施策,在保障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同时,渐进有序降低资产组合的碳强度,最终实现资产组合的碳中和,并在依法合规、有效控制风险和商业可持续前提下,建立有利于绿色金融创新的工作机制,推动流程、产品和服务创新,开展环保、气候变化、绿色产业和技术等领域保险保障业务创新。从管理的关联面和复杂度又或动态性上看,落实全文多处提出的“动态”“及时”“调整”“评估”“差异化/差别化”“识别”等具体要求,必须依托数据化方可有效实现,包括对碳强度的计量要求和最终实现资产组合碳中和目标,都需要运用数字化手段基于对资产组合所对应的项目本身的碳排放、碳减排等计量。第十七条还特别对绿色金融数据治理提出了要求。事实上,战略执行就是机构整体服务、经营和管理的“合集”,战略研究、战略制定的数字化,与经营管理的数字化贯通,既是全面升级升维的必然要求,也是转型发展的必然结果。
四是战略风险管理数字化。ESG风险管理是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内容,机构需重视自身ESG表现,建立有效的考评体系和激励约束奖惩机制,将绿色金融政策执行情况纳入内控合规检查和内部审计工作范畴,并完善尽职免责及问责机制,同时还需本着依法合规和自律原则主动及时、准确、完整进行信息披露,公开披露绿色金融战略、政策和绿色金融发展情况,对涉及重大ESG风险影响的授信或投资情况,接受公开监督,以及来自合格第三方对履行ESG责任的必要鉴证、评估或审计,形成体现ESG治理政策、制度和流程,并随国家政策导向和自身情况变化所适应的差异化资源投放、动态调整和配套风控管理体系。
公众对于机构ESG治理能力和水平的判断,除了战略制定、业务策略及具体执行情况本身,还包括机构自身的绿色金融理念宣教力度,绿色办公、绿色运营、绿色采购、绿色出行、“光盘”行动等精细化、集约化行政及管理安排,以及积极运用数字化手段等实际情况,所实现的节能降耗、优化服务、竞争实力增强以及增长效率提升,都有助于提升对ESG治理能力和对风险水平的合理判断。机构自身对于线上化数字化转型的重视程度和实施能力,一方面反映在其分支机构和广大雇员的服务经营管理模式和工作习惯、生活方式变革上,另一方面则会深刻影响所服务的各类客户,引导其形成绿色低碳生活观念和行为模式,进而以此作为传导节点,促成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的改变,积累各领域变革所需的方方面面准备,这是更为潜移默化却巨大的社会效应。因此,能否有效推动数字化转型和经营模式变革,是与ESG紧密关联且同样重要的战略风险要点。
五是战略评估和校准所需基础能力数字化。指引要求,在机构自身业务风险防控方面,要实施风险敞口管理制度,加强对高碳资产的风险识别、评估和管理,制定针对客户ESG的风险评估标准,并做分类管理和动态评估,评估结果作为客户评级和名单制管理、信贷准入和退出、资产风险分类、准备计提、承保管理和投资决策,以及在贷款定价、经济资本分配、保险费率确定等方面采取差别化管理措施的依据。在履行客户ESG风险管理方面,要开展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等动态管理,监测客户ESG风险暴露并督促其及时采取风险处置措施,建立健全客户ESG内部报告制度,并视其影响评估结果等做必要报告安排。对机构而言,依法合规帮助客户提高ESG风险管理意识,开展必要风险隐患排查和预案制定等预防措施,输出风险管理方法、技术和工具,既是新的业务领域和创效机会,也是通过增值服务提升自身业务质量和有效风控能力的可行安排,还是参与同业竞争形成稳固客户关系和健康生态的必要手段。这些都是现有各类管理能力的延伸扩展或升级,需要面向新的管理要求,立足当前基础,打通不同系统,形成统一数据标准,不断增强数据引入/采集、分析和应用能力,逐步突破现有管理认知和能力制约,集成各类动态、及时的环境、政策、自身情况变化监测+检测机制,有效预判、识别并管理战略风险,及时对战略或与之配套的具体业务计划或行动方案进行单点或联动调整或校准。
综上所述,战略管理数字化既是机构数字化转型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顶层设计力量。这是一个实现各类数据标准化,深化数据治理,形成量化研究、政策追踪解析、动态监测和预警、智能识别、信用评估、在线认证、第三方监督、防下迁管理和干预、压力测试、ESG关联创新、绩效评价等各环节和各方面的全面数字化能力建设和贯通以及一体化融合的过程。在各行各业数字化改造推动过程中,产业和金融业管理体系也将逐步连通,通过有效运用各类适用技术,形成标准统一、更为广泛和立体的数字化连接,贯通可量化、可执行、可追溯的高质效服务、经营、管理和监管体系,从局部数字化走向全面智能化并向全局智慧化不断迈进。
未来可期!
责任编辑:王超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