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腾讯发布2021年第二季度财报,报告显示: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增长40%至419亿元人民币,占腾讯Q2总收入的30%。腾讯称,数字支付交易增长,企业服务收入同比大幅增加,其日活用户数及支付频率同比健康增长。同时强调,中小企业是其支付生态发展的重要贡献者和受益者。
有市场分析师认为,腾讯数字支付在小程序带动下仍保持较快增长节奏。
在今年5月20日,腾讯发布的2021年一季度财报显示,腾讯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Q1收入同比增长47%至人民币390亿元,其核心亮点依然包含移动支付业务。
腾讯介绍,一季度财报期间,随着消费增长及数字经济扩张,移动支付在中国日益普及,通讯的商业支付金额也得以受惠。因为移动支付场景的特殊地位,对此,腾讯称,他们将对支付投入大量补贴。
支付如此重要,因为它是支撑金融科技企业建立金融生态平台的基础。
有媒体在描绘蚂蚁金服开放蓝图时写到,“蚂蚁金服的基础是支付入口,而其优势在于利用超级支付入口持续不断带来流量客户,基于大量的用户消费交易数据,依赖强大的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持续建立信用评价体系,服务于金融生态平台的建立。”
用支付场景支撑起生态建设,蚂蚁如是,腾讯亦是如此。
腾讯基于微信等社交工具的高频场景,依托腾讯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向企业输出服务,并由此建立金融生态体系。
据中国电子银行网报道,仅就今年上半年,腾讯云已与北京银行、富邦华一银行、广州农商行、华泰保险、中国银行、国信证券、山西证券、中信建投证券等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推进金融上云、大数据等服务的输出。
同样,阿里云今年上半年也与深圳农商行、平顶山银行、上海华瑞银行、湖南农信、富滇银行、广东农信、中原银行、常熟农商行、中华财险、太平财险、国海证券、友邦人寿等多家机构合作进行金融科技输出。
以支付为起点到生态为目标,都锁定一个关键词——场景,这是腾讯、蚂蚁金服等企业长期摸索出的一条路径。
其实,关于支付场景,银行并不陌生,也并非不重视。
2015年初,时任中国银行网络金融部副总经理的董俊峰撰文称,传统金融跟互联网金融是相向而行,最终会走向一个融合,融合点就是场景。这一年的12月3日,在由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电子银行年会上,他表示,支付、资管、融资、交易等四点是银行在挖掘新场景方面的突破口,并认为,银行在支付领域可挖掘的场景还非常多。
近年来,为了响应政策,也为了丰富移动端场景的受众范围,多家银行开发了适老版和县域版手机银行APP,让手机银行能被更多老年人和农村人接受和使用。
建设银行的惠生活APP则推出了优惠资讯、生活服务、掌上银行、客户经理、手机预约等便利功能, 以更贴近居民生活的服务场景,让手机用户随时随地享受便捷优惠的服务。
民生银行手机银行App6.0全新上线,包含个人版、5G版、至简版、小微版、私银版等多个版本,为客户提供个性化、高品质的移动金融生活服务。
招商银行、北京银行等多家银行为手机用户提供理财资讯并配套推荐理财产品。另外,兴业银行落地教育云平台,浦发银行等多家银行跟进地铁消费场景……
时至今日,数字人民币又带来了支付场景的新风口,商业银行纷纷跟进尝鲜,其中,民生银行新版手机银行就嵌入数字人民币功能。金融科技公司、银行都在积极开展数字人民币营销活动和场景衔接,场景“竞赛”,没有谁想掉队。
责任编辑:王超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