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是解决农民融资难的突破口

    徐绍峰 来源:金融时报 2021-08-12 13:55:24 数字普惠金融 数字金融
    徐绍峰     来源:金融时报     2021-08-12 13:55:24

    核心提示“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是破解农民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突破口。

    “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是破解农民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突破口。其具有共享、便捷、低成本、低门槛的特点,能延伸金融服务触角,降低交易成本,扩大金融服务范围和覆盖面,是让农民享受正规金融服务的数字化途径。

    “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是破解农民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突破口。

    之所以说是突破口,是因为“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具有共享、便捷、低成本、低门槛的特点,能延伸金融服务触角,降低交易成本,扩大金融服务范围和覆盖面,是让农民享受正规金融服务的数字化途径。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发展普惠金融提出明确要求,即“稳妥扩大农村普惠金融改革试点,鼓励地方政府开展县域农户、中小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加快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银保担’风险共担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推出更多免抵押、免担保、低利率、可持续的普惠金融产品。”而“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正可以在“线上线下相结合”“免抵押、免担保、低利率、可持续的普惠金融产品”等方面大展拳脚。

    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怎样做,才能更好地破解农民融资难问题,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

    不久前,农业农村部计划财务司召集积极性高、条件比较成熟的7个省份的省级农业农村部门和建设银行分行,以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实地开展黑龙江省“农业大数据+金融”模式联合调研,学习借鉴和总结推广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好做法好经验。

    黑龙江省在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方面探索出了什么模式,吸引了如此高规格的团队前去学习?

    2018年以来,针对农民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黑龙江省在农业农村部金融支农服务创新试点项目支持下,联合哈工大和建设银行,依托省农业大数据平台,建成“黑龙江省农业金融服务平台”,探索出“农业大数据+金融”支农模式。该模式坚持以方便农民、惠及农民为出发点,以数据增信为切入点,共享土地承包、土地流转、农业补贴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涉农信息,创设“地押云贷”“农信云贷”等“随借随还”“按日计息”金融产品,让农民“有尊严”地贷款,调动了金融机构和农业农村部门两个积极性,唤醒了沉睡的农业数据和找寻出口的农村金融资源,实现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金融增效三个目标,是破解农业“贷款难、贷款贵”的突破口,是解决农业信贷特别是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问题的重要渠道,是农业农村金融发展的重要方向。

    黑龙江省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模式的核心在于大数据,正是依托农业大数据中心,开发农业金融服务平台,实现政府与金融机构数据共享,黑龙江省才夯实了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数字”根基,并借助这个根基,用数据对农民进行增信,用丰富的涉农信息,供金融机构进行产品创新。

    从黑龙江省的经验不难看出,要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首当其冲必须实现数据共享。人民银行等六部门不久前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中,就特别强调要“鼓励各地整合农村土地确权、土地流转、农业补贴、税收、保险、乡村建设项目等涉农有效数据,并积极与金融机构等共享,推动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但数据共享从来不是一件易事,要实现共享,就必然需要相关部门配合,更需要更高层级的领导统筹协调。谁来协调?在黑龙江省,这个数据共享是由黑龙江省领导强力支持的。正是有了更高层面领导的支持,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才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农业大数据管理中心,实现了农业行政管理数据脱敏脱密后集中管理。在此基础上,开发农业金融服务平台作为统一数据接口,支持建设银行等共享有关农业数据,创新信贷产品。

    其次,要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就必须大力推进线上抵押。部分地区,由于没有开发专门系统,要实现全省范围内的土地流转抵押,很不方便,也很不现实,这就极大影响了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深入推进。黑龙江省探索的方法是,抓住农村土地确权的政策契机,开发全省土地流转抵押系统,实现鉴权、授信、抵押、放款等全流程线上操作。很显然,要实现全流程线上操作,就需要开发先进技术支撑下的专门系统,需要鉴权、授信、抵押、放款等环节的完全打通。事实上,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线上抵押,唯有线上能简便快速完成抵押,贷款人办理贷款抵押手续才能方便省心,商业银行才能提高放贷效率,农民融资道路上的抵押难问题才能得到较好解决。

    再次,要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还要实现线上申请。线上申请,看似简单,其实不易。这不仅需要强大的科技投入,也需要大数据支撑。因为农民在线上申请,意味着可以不去物理网点,不需要从乡下赶到镇上或者城里,只需动动手指,就可以在APP上完成操作,贷款便利性得到极大提高。这方面,黑龙江省目前不仅实现了农民通过手机APP就可以申领贷款,而且可以“随借随还”“按日计息”,贷款周期大幅缩短,农民贷款成本大幅降低。而“随借随还”“按日计息”在给农民带来便利的背后,是强大的数据和算力的支撑。

    最后,要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同样需要实现对农民的精准授信。传统授信方式是客户经理“扫户”,到农民家走访,询问信贷需求,进行信用评级,发放小额信用贷款。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可以实地考察,缺点是获取的数据信息比较单一,很难立体精准画像,农民的信贷需求一般不能足额满足。而黑龙江省的探索是,金融机构根据农户申请,通过农业金融服务平台,调用土地确权、土地流转等农业数据,多维度为农业主体画像,在线精准授信放款。此类贷款,由于有信息交叉验证,风险可控,因此,发放的贷款额度通常较高,可以满足农民更大金额的融资需求。


    责任编辑:王煊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