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银行创新教父布莱特·金的“金融服务无所不在,就是不在银行网点”的金句点醒了金融机构,也许是银行数字化转型本身就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总之银行构建生态的“破圈”之路越走越远,段位也越来越高。
“强强联合”阶段
银行在经历了互联网金融的洗礼之后,逐渐稳住阵脚,而随着国家对于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治工作的深入,大型科技公司也在重新定位自己的业务,于是出现了一波儿声势浩大的合作潮,而显著的特点就是“强强联合”。
农村金融时报张缘成在《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进入合作时代》一文中是这样描述的:2017年,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迎来了全面合作时代。其中,标志性的事件就是在3月28日那天,阿里巴巴集团与中国建设银行的管理层办了场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正式对外宣布将开展一系列战略合作。
而那一年,给笔者印象最深的就是国有大行与科技巨头战略合作的消息层出不穷,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均与BATJ(百度、阿里、腾讯、京东)分别展开战略合作,国有大行和互联网巨头的强强联合着实吸睛。
“开放银行”,朋友圈下沉
时间来到2018年,这一年被称为开放银行元年。那么,何为开放银行呢?
亿欧智库认为,开放银行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以API技术为手段,通过与商业生态系统合作伙伴共享数据、算法、交易、流程和其他业务功能,聚合更多生态场景,为用户提供无感、无缝、无界的金融服务体验。
麦肯锡发布的《开放银行全球实践与展望》则认为,开放银行是一种平台合作模式,它利用开放API等技术实现银行与第三方机构间的数据共享,从而提升客户体验。
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发布的《2018中国电子银行调查报告》认为,通过API平台,银行可以突破传统物理网点、手机App的局限,开放产品和服务,嵌入到各个合作伙伴的平台上,形成金融+教育+医疗+制造业+社交等多种跨界金融服务,把金融与各行业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开放共享、共建共赢的生态圈。
由此可见,全新商业模式也好,平台经济、生态圈也罢,银行的交友方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在单纯追求高大上的朋友了,而是从自己的战略出发,打造层次更加丰富、更下沉的朋友圈。
据零壹财经统计的2019年银行中报数据发现,从25家银行的金融科技合作公司来看,除了有华为和BATJ外,科大讯飞、邦盛科技、第四范式、眼神科技、同盾科技、旷视科技、依图科技、云从科技等公司也赫然在列最受欢迎公司名单。
多线程、立体生态朋友圈体系
如果说在开放银行阶段,银行的交友方式还停留在一对一“单线程”模式,那么随着银行技术越来越成熟,战略也越加清晰,银行的交友方式也变得多线程和立体化,一个生态型的朋友圈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浦发银行最近推出的“In+hub”社区就是一个典型例证。
2021年6月18日,浦发银行上海启动了“In+hub”创新社区,致力于打造汇聚产业头部企业、科创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投资机构等多方参与的创新平台。启动会上,30家科创企业围绕产业数字化、金融数字化、科创数字化三大领域进行现场路演,向太平洋保险、国泰君安证券、北大荒集团、光明食品集团、百联集团、上汽集团、好孩子、亚士创能等17家头部企业展示了碳中和、供应链金融、智能制造、数字营销等垂直行业的创新解决方案,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持。
何为“In+hub”?浦发银行行长潘卫东解释道,创新社区取名为“In+hub”有创新、孵化、投资的含义,是敢为人先、坚持不懈的象征,寓意“开启无限可能”,社区将成为企业成长的加速器和创新生态的连接器,让各生态方共享社区运营红利。
责任编辑:方杰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