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拿下个人征信牌照、再次布局企业征信 小米的金融野心有多大?

    家俊辉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1-05-20 09:15:57 征信 小米 金融科技
    家俊辉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1-05-20 09:15:57

    核心提示为何小米集团频频发力征信业务?

    小米再次布局征信业务。

    日前,有消息称,小米集团在海南注册成立了一家征信公司——海南厚植征信服务有限公司(下称“厚植征信”)。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阅启信宝发现,厚植征信成立于5月14日,注册资本2000万元,是北京小米电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小米电子”)的全资子公司。透过持股路径可以看出,该公司的疑似实控人为雷军。

    工商信息显示,厚植征信的经营范围主要包括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互联网信息服务;企业征信业务;企业信用管理咨询服务;企业信用调查和评估;企业管理;信息咨询服务;大数据服务;数据处理服务;技术服务、开发、咨询、交流、转让、推广;信息技术咨询服务等。 

    再次落子企业征信

    事实上,在成立厚植征信之前,小米集团早已涉足企业征信业务。

    启信宝显示,小米电子于2015年4月成立了小米信用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雷军任董事长。在其经营范围中,同样包括企业征信服务。

    个人征信业务方面,小米集团同样有布局。去年12月份,朴道征信获批成立,成为我国继百行征信之后第二家拥有个人征信牌照的机构。其中,小米电子持股17.5%,与旷视科技并列为该公司第三大股东。

    为何小米集团频频发力征信业务?自然是这个业态的发展前景,让资本嗅到了财富的味道。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央行征信系统共收录超过11亿名自然人、6092万户企业及其他组织。同时,去年全年个人征信和企业征信业务日均查询分别达866万次和19万次,单日最高查询量分别达1445万次和117次万次。可以想象,这些数字背后蕴藏着多大的市场规模。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无论是开展企业征信业务,还是参股个人征信公司,都表明小米集团对征信行业的发展抱有较高的期待,“但想做好这个业务并不容易”。

    当前,企业征信资质采取备案制,而开展个人征信业务需要获取牌照。相比之下,机构入局企业征信的门槛较低。对此,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何南野表示,虽然门槛宽松,但企业征信对数据获取、场景应用要求很高,一般企业很难玩好征信这个业务。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有131家企业征信机构在央行完成备案。但从2016年开始,陆续有注销企业征信资质的案例出现,仅过去一年多就有超过10例,其中既有机构主动放弃,也有监管强制注销。

    而需要持牌经营的个人征信业务,一直以来发展都比较缓慢。去年11月,国常会明确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个人征信机构准入,加大征信业开放力度。尤其是在朴道征信落地后,业内人士强烈感受到,我国个人征信市场化进程将提速。 

    小米的金融野心 

    相比于在征信领域的动作,小米集团在金融领域的全牌照布局更引人关注。

    作为一家大型科技企业,小米集团涉足金融业最早可追溯到2015年。也就是在这一年5月,小米金融APP正式上线,开启了小米集团的金融征途。

    2018年,小米集团在向港交所递交的招股书中披露,该公司将其金融业务整合组建小米金融集团,业务范围包括信贷和贷款、理财和互联网保险业务。2020年10月份,小米金融业务“小米数科”品牌升级为“天星数科”,主要聚焦产业金融服务、个人金融服务、金融科技服务等三个方面,小米金融APP也正式更名为天星金融。

    在这个过程中,小米集团陆续拿下互联网小贷、第三方支付、民营银行、消费金融、虚拟银行、保险经纪、融资担保、商业保理等多个金融牌照,小米金融也发展成为覆盖小贷、理财、支付、银行、保险、消费金融、金融科技等多板块的综合型金融平台。

    回顾小米集团金融业务的发展,2020上半年无疑是一个黄金期。年初,小米通讯有限公司持股50%的小米消费金融有限公司获批筹建,5月份便正式开门营业,成为我国境内第26家持牌消金公司;6月11日,小米金融旗下的香港虚拟银行天星银行正式开业,成为香港第二家正式营运的虚拟银行,雷军称其为“小米金融业务新的里程碑”。此外,小米集团年初还披露,小米金融联合尚乘集团、新能源集团和FundingSocieties已向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正式申请发起设立新加坡数字批发银行(digital wholesale bank)。

    与BATJ等互联网巨头相比,小米集团的金融业务规模和发展尚有差距,但好在金融牌照布局还比较完整,依靠粉丝经济和规模化的海外用户,在市场上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力。

    对于小米集团金融业务之后的发展,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研究员徐翔预计,小米金融将努力往全牌照金融集团的方向发展,但侧重点仍然是消费相关的中短期金融服务。

    他认为,小米集团会将其擅长的轻科技生产零售和金融业务结合起来,打造一个完整的互联网经济金融生态链。

    责任编辑:方杰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