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科技为普惠金融小微金融提供发展机遇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2021-02-09 08:32:50 普惠金融 科技 金融科技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2021-02-09 08:32:50

    核心提示在消费互联网转向产业互联网的背景下,以5G、云计算、AI为代表的新兴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变革与重构了企业的设计、研发、生产、运营、管理、商业等形态,进而推动企业重新定位和改进核心业务模式。

    访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何宝宏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席卷下,数字经济加速发展。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呈现怎样的特点?在数字经济变革之下,数字金融将呈现怎样的趋势?《金融时报》记者就上述问题采访了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何宝宏。

    《金融时报》记者:数字经济呈现怎样的发展态势?

    何宝宏: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各领域数字经济稳步推进,质量效益明显提升。据中国信通院的研究显示,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35.8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6.2%,占比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按照可比口径计算,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名义增长15.6%,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约7.85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

    《金融时报》记者:当前数字经济发展有哪些特点?

    何宝宏:总体而言,当前数据价值化加速推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集成融合,产业数字化应用潜能迸发释放,新模式新业态全面变革。以2019年数据来看,我国产业数字化增加值约为28.8万亿元,占GDP比重为29.0%。其中,服务业、工业、农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分别为37.8%、19.5%和8.2%。数字化治理能力提升,数字政府建设加速推进政府治理从低效到高效、从被动到主动、从粗放到精准、从程序化反馈到快速灵活反应转变,新型智慧城市已经进入以人为本、成效导向、统筹集约、协同创新的新发展阶段。

    在消费互联网转向产业互联网的背景下,以5G、云计算、AI为代表的新兴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变革与重构了企业的设计、研发、生产、运营、管理、商业等形态,进而推动企业重新定位和改进核心业务模式,完成数字化转型,其本质是推动企业主体利用数字技术提升效率和优化资源配置,成为数字经济新时代的引擎。5G、云计算和AI的各自发展和成熟,让他们相互融合协同成为可能,并将从数据中精炼出更多应用价值,以数字溢出的形式加速企业、行业以及供应链等不同层面生产力的提升,进而推动政府、企业、产业进入智能化时代。

    《金融时报》记者:在数字化背景下,数字金融发展有何变化?

    何宝宏:无论是数字金融,或是金融科技,现在已经走过了金融电子化的第一阶段以及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第二阶段,目前正在迈入大规模场景下的自动化和精细化运营的第三阶段。与此同时,金融服务模式也从售卖金融IT软硬件服务的第一阶段,基于云的整套业务解决方案的第二阶段,进入到以金融科技为依托提供跨界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第三阶段。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金融科技正在以迅猛态势重塑金融行业生态。面对着新的历史机遇,金融科技关键技术也在突飞猛进地发展。云原生技术发展迅猛,将推动金融IT基础能力转型;金融中台将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新基建将带来金融业转型新机遇;技术的融合发展将加速金融业务全流程的智能化转型。

    《金融时报》记者:面对金融科技大潮,未来数字金融还有哪些新机遇?

    何宝宏:金融科技能够帮助金融企业更好地分析和利用现有数据,更快捷地对用户需求做出反应,更深入和低成本地挖掘用户需求,提供场景化、生活化驱动的产品服务,扩大产品和服务范围,拓宽客户基础。

    未来金融科技的进一步应用,能够让普惠金融、小微金融和智能金融等成为金融业转型发展的重点方向和结构性机遇。在普惠金融方面,金融科技所带来的金融创新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扩大覆盖面,为更广大的用户提供差异化和个性化的服务体验;在小微金融方面,金融科技能够解决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高、场景服务不足和风控难等问题,为小微企业提供特色化的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在智能金融方面,以智能客服、智能营销、智能投顾等为代表的智慧金融场景应用,能够使金融行业在业务流程、业务开拓和客户服务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智慧提升,实现金融产品、风控、获客、服务等全流程的智慧化。

    《金融时报》:数字金融给金融监管带来哪些新挑战?

    何宝宏:金融科技给金融监管带来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金融科技具有跨市场跨行业特性,而且带来金融服务市场主体的不断多元化,传统监管模式面临巨大挑战;二是由于金融科技具有去中心化的发展趋势,金融风险也呈现分散化和蜂窝式分布,目前采取的对现有金融机构自上而下的监管路径,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三是金融科技的发展使金融交易规模和交易频度呈几何级数增长,金融监管面临的数据规模性、业务复杂性、风险多样性持续上升,面对日益纷繁复杂的金融交易行为,金融监管能力面临巨大挑战。技术的问题需要用技术手段去应对,未来需要加大金融监管技术和模式的创新。

    《金融时报》记者:对机构未来发展数字金融有哪些建议?

    何宝宏:金融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正在得到关注,底层技术突破得到更多重视,因此,自主创新能力正在成为金融科技的生命线。金融科技的市场主体类型不断丰富,各主体之间对接合作将不断拓展,跨领域金融科技市场主体合作正在成为重要的趋势。面对着系统性风险,大规模交易支撑等多重压力和挑战,以及金融业务线上化迁移规模不断提升,金融业基础设施承受运行压力不断增大,金融业基础设施的数字化转型和能力提升正在成为下一步金融科技应用深化的重要趋势。目前金融科技明显进入到注重落地实施的阶段,在这过程中,需要面临监管政策、业务机制和技术实现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预计这一探索发展阶段将持续3到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责任编辑:韩希宇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