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解读|蚂蚁“金服”变“科技” 金控管理办法落地在即?

    姜樊 来源:财联社 2020-06-23 08:29:59 蚂蚁金服 蚂蚁科技 金融科技
    姜樊     来源:财联社     2020-06-23 08:29:59

    核心提示在“金服”变“科技”背后,究竟有何深意?

    近日,蚂蚁金服悄然更名。财联社记者获悉,已经成立了6年之久的蚂蚁金服,如今已经更名成为“蚂蚁科技集团”。而在“金服”变“科技”背后,究竟有何深意?

    蚂蚁向财联社记者表示,“新名称意味着我们将全面服务社会和经济数字化升级的需求,但蚂蚁还是那个蚂蚁,坚持创新,用技术为全球消费者和小微企业创造价值是我们不变的初心。”蚂蚁更名并回归科技,实际上并不突然,且动作频频。一位接近蚂蚁的人士表示,实际上蚂蚁一直是个科技公司,改名也一直在进行中。

    不过,有分析认为,蚂蚁的更名一方面是更适合其自身业务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是更加符合监管的要求和标准。实际上,《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已经写入央行2020年规章制定工作计划。而蚂蚁则是第一批金融控股公司试点的企业之一。有业内人士认为,该办法自去年9月份发布征求意见稿至今已有半年多,正式办法下发或已不远。

    回归科技 蚂蚁科技布局动作频频

    针对更名,蚂蚁向财联社表示,“新名称意味着我们将全面服务社会和经济数字化升级的需求,但蚂蚁还是那个蚂蚁,坚持创新,用技术为全球消费者和小微企业创造价值,是我们不变的初心。”

    自去年以来,蚂蚁便在多个场合强调了自己的科技属性,并开始了更名的准备。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多次强调了金融科技的创新和输出。

    一位接近蚂蚁的相关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蚂蚁一直以来都是一家科技公司。新名字去掉了浙江的区域特征,同时超越金融服务的定位,全面拓宽数字经济服务的边界,与今年3月支付宝的升级相呼应,而加入科技的元素则体现这家公司一直以来坚持技术解决问题的基因,体现这家公司服务数字化升级的方式。

    蚂蚁早已开始行动。在人员配备以及相关科技领域的布局,蚂蚁这半年以来更是动作频频。

    2019年12月19日,蚂蚁金服宣布新一轮高层调整。井贤栋不再担任CEO,继续担任蚂蚁金服集团董事长,蚂蚁金服总裁胡晓明接任CEO职务,胡喜担任蚂蚁金服CTO。此次调整,也被外界视为蚂蚁金服未来三大战略负责人的就位,井贤栋、胡晓明、胡喜将分别主管推进蚂蚁金服全球化、内需、科技三大战略。

    从业务上,蚂蚁这半年更强调区块链等技术。在上周举行的陆家嘴论坛上,井贤栋建议,上海继续极大支持力度,推动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突破,建设数字经济时代的信任新基建。数据显示,蚂蚁区块链技术已经落地50余个场景,技术上能够支持10亿账户规模,每天10亿笔交易量,每秒10万笔跨链信息处理(PPS)。

    此外,蚂蚁近年来更多将自己定位为“服务商”的角色。今年6月8日,蚂蚁自研数据库OceanBase独立公司成立,OceanBase支撑了支付宝、网商银行等业务,经过淘宝超大规模业务场景、支付宝金融级场景以及双11等历练。另据蚂蚁数据显示,自今年3月支付宝升级数字生活平台以来,已经有超过1000家景区、300个市民中心、1000多家知名企业纷纷上支付宝开设数字“办事处”。

    合规求变?金控管理办法或落地在即

    蚂蚁的更名的确早在去年就已经开始。不过,除了业务上的调整以外,有业内人士认为,蚂蚁的更名或与监管不无关系。多位知情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金控的相关办法正式文件的出炉或已不远。

    “蚂蚁的更名从自身角度来说,更加适合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更加迎合监管的要求。”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涛向财联社记者表示,此前监管已经下发了《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的征求意见稿,蚂蚁更名科技集团,无论从自身角度还是迎合监管角度都比较明显。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文也认为,蚂蚁系作为金控公司五家试点单位之一,更名也是为了迎合日益严格的监管趋势。当下金融业务的开展必须依托牌照,而金融控股公司也同样需要。不仅如此,当下整个金融市场的估值水平并不乐观。“无论合规监管还是从自身板块估值的角度来看,整个互联网金融科技,突出科技、淡化金融都将是一种趋势。”

    实际上,去年9月《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的征求意见稿出炉,央行指定蚂蚁金服、北京金控等5家公司成为首批金控公司试点。据不完全统计,蚂蚁牌照涉及支付、银行、基金、保险、小额贷款多个领域共十余张金融牌照。

    在央行根据央行发布的《2018年金融稳定报》中,蚂蚁金服属于第五大类金融控股公司——互联网金融公司。同时,央行还指明,部分金控公司占用主业资源盲目扩张金融业务,导致脱实向虚,加大了金融业和实业之间的风险交叉和传递;盲目发展加大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由于金融控股公司业务领域多元、资产规模庞大、组织架构复杂,实际上已成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该该征求意见稿下发数天后,蚂蚁曾在媒体上发声称,“蚂蚁不想成为大象”、“想做一个科技超人”。

    蚂蚁还曾传出即将拆分的消息:科技归科技、金融归金融,蚂蚁金服或将成立单独子公司并将相关金融牌照装入其中,单独申请金融控股公司。这一消息随后被蚂蚁方面否认。但蚂蚁也表示,已设立独立团队研究金融控股公司相关要求。

    不过,此次更名是否与金控有关,目前蚂蚁对此并未官方表态。一位接近蚂蚁的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目前金控试点方面暂无进展。

    更名之后 业务会否将有所调整?

    更名科技,对蚂蚁的业务是否也会有所影响?对此,接近蚂蚁的人士表示,目前蚂蚁的业务没有变化,“蚂蚁还是原来的蚂蚁”。

    不过,财联社记者获悉,蚂蚁近年来一直在悄悄调整业务结构。据媒体报道称,蚂蚁近年来正在调整收入结构,降低如支付等相关行业的收入比例,同时将技术收入占比逐渐提高。根据内部预测,到2021年,蚂蚁来自技术服务收入的占比将提升至65%。而据蚂蚁金服公开披露,从收入结构看,2015年,蚂蚁金服的收入构成中,14%来自技术服务。到2017年,技术服务占比上升至34%。

    有分析认为,金融控股等金融强监管,也会互联网类的金融科技类金融控股公司的业务构架有所影响,所以会出现业务上的调整,但大多数这类公司不会就此放弃金融业务。

    陈文认为,虽然在组织构架上的调整仍然需要时间去稳步推进,但这些互联网巨头并不会轻易放弃金融板块。“单纯做科技,营收跟利润增长空间还是比较有限的,本身金融还是最赚钱的,所以从盈利角度来看,各家都不会去放弃这一点,有一些公司甚至还要依靠金融业务盈利。”

    尹振涛也表示,金融控股的相关政策势必会对蚂蚁等类似公司产生影响。从蚂蚁的角度,未来可能会更加突出它的科技能力,而将科技能力作为金融的增加和补充,而不是以前金融科技是融合的非常紧密。“今后可能有两个不同的板块出现,一个突出金融科技,另一个则更加突出金融牌照,这也是监管希望看到的,这两个板块之间做一定的隔离。”

    此外,柒财智库高级研究员毕研广认为,从整个大环境来看,在2017年开始监管部门就要求,科技企业回归本质。科技归科技,金融归金融。2019年央行出台了金融科技规划发展纲要,各地也开始了金融科技监管沙箱的试点,这一系列举措代表着,未来服务于金融的科技企业概念清晰、业务清晰、方向清晰。“蚂蚁金服名称的变更,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是把自己归为了科技类公司,去金融属性,未来科技服务于民生,并不是金融。那么至于是否调整业务,只能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王超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