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非接触”下的银行定位之变

    金腰子 来源:腰腰金融 2020-03-19 10:52:26 银行 非接触 银行动态
    金腰子     来源:腰腰金融     2020-03-19 10:52:26

    核心提示“非接触”的服务习惯让客户与线下的粘性变得更弱,本质上是在加速银行职能的分化。而这种分化对存量综合金融服务的压缩,是银行未来的核心挑战。

    前几天教孩子认识父母的工作单位,孩子问:“爸爸,银行是做什么的呀?”

    这个问题听起来挺简单的,但是问得我一下子有点懵。

    搁在以前做公司的视角,我可能会说,就是“借给你钱的地方”,搁在现在做零售的视角,我该说“是存钱的地方”、“办信用卡的地方”、“买理财产品的地方”吗?

    如果我不好解释,更多的人又会如何解释呢?

    最后,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仍然是“借给别人钱的地方”。但似乎这样的答案很难令人满意。

    或许对00后和10后来说,未来“银行”是什么,是一个挺困惑的问题。

    上一代人,对银行的概念挺明确,很聚焦,存取款买理财。

    这一代人,对银行的概念很模糊,很宽泛,什么都能做。

    下一代人,对银行的概念或许会非常浅,因为银行与他们的生活会越来越远。

    我一直认为银行的未来发展,要看下一代人的真实需求,因为他们代表新的服务诉求,而存量群体,会加速向新生服务诉求转化。以年轻群体为中心的网络外部性更为突出,因为他们具备越来越强的线上社会影响力。

    借款的机构渠道多样化,信用卡有“花呗”作为新兴替代,也有消金、小贷公司作为补充,投资理财有互联网机构获得相应资质,有各类金融机构的直销作为互补,高频支付介质被三方支付取代,银行除了“吸收公众存款”是不可撼动的特殊审批业务以外,其他业务都面临着不同方向的竞争冲击。

    当然,存款也不是不可撼动,在同业格局中,所有的“新基建”,都会加速产业链格局变化,也会改变从B到C再到B的循环速度,这种新陈代谢速度的加速,也会让存款市场的应对变得更被动。

    之前很多人把“无处不在”的开放银行服务作为未来的方向,然而这里面有一些很模糊的概念,很难描绘清晰。例如银行与场景之间,产品功能的关系,品牌定位的关系,场景需求的关系,人群属性的关系,在描绘不清晰的情况下,场景的长期连接能力就会失效,运营的效率也会受到持续冲击,人们在场景中也将很难与银行服务建立强连接,核心还是在于定位。

    前期我从各个渠道,非正式得问了不同年龄职业的人,银行与他们的关系是怎样的?

    绝大多数的回答都是“我的工资卡是XXXX银行”。

    这个回答的背后还有一个重要的信息,工资卡并不真的决定后续的金融服务。有人转到其他银行,有人转到微信支付宝,有人给到别人。

    对于银行与自己的关系,与其说“不强”,更准确的说法是“不太关心”。

    沿着这个趋势再往后看,银行定位更像是“存款的承接者”,和“低息贷款的发放者”,成为“货币政策向行业和人群的精准传导者”。这样的定位会越来越纯粹。

    前段日子我给这种情况起了个名字,叫做金融服务的“离行化”,是比银行业务的“离柜化”更严峻的分化。

    对于金融消费者来说,金融服务的定位似乎将与银行越来越分离,毕竟市场上有越来越丰富的机构可以提供越来越专业的服务。在市场的认知中,年轻客户也更倾向新的机构,新的服务体验。

    “非接触”的服务习惯让客户与线下的粘性变得更弱,本质上是在加速银行职能的分化。而这种分化对存量综合金融服务的压缩,是银行未来的核心挑战。

    国际上韩国的K-Bank、KAKAObank、德国的N26、英国的MONZO、REVOLUT、STARLING BANK 等一批新型NEOBANK均在加速构建新型的数字客户关系。诸如RBS的老牌银行机构也推出了新银行服务平台Bó,汇丰面向企业服务推出Kinetic平台。关于NEOBANK在增量市场的进展,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去看看,今天不做具体展开了,在增量市场中neobank占比非常高。

    新兴银行的冲击

    QQ截图20200319105003 

    传统银行的应对

    QQ截图20200319105033

    前有互联网推动金融服务“离行化”,后有新兴NEOBANK塑造新生代银行定位,对于国内的存量银行来说,应对挑战需要对“金融服务”这一市场定位进行重新塑造,仅仅依靠“场景连接”、“数字银行”是远远不够的,势必要经过以下四个方面的强化。

    1、重新塑造自身的服务品牌。新品牌激活新市场关系。

    2、改变完善线上服务的全流程。新流程适应线上服务习惯。

    3、补足专业化高质量内容方面的短板。内容实现跨平台传播,构建独有优势。

    4、打通新的营销与传播途径方法。通过新的通路触及客户,建立联系。

    理财子、基金均支持非现场见证,保险基本都实现了线上服务,在银行账户市场已经近乎饱和的情况下,金融服务模式事实上已经进入全线上数字化新阶段。

    上述这些对定位的新要求与金融产品本身关系不大,却是市场营销方面的硬功夫,是比技术更关键的能力。很多机构提出数据与科技的提升,虽然无错,但在真正去做市场连接的时候,数据与科技只是辅助支持,核心突破口仍在于体系化的市场策略。

    比起获客和业务转化,或许“非接触”银行发展中,更重要任务是赢得市场对存量银行定位的认可。

    这对于依赖传统银行品牌效能的品牌公关人员、依赖柜面业务电子化发展的线上产品人员、依赖线下网点销售的业务拓展人员来说都是全新的课题。

    银行到底是什么,与大众的生活关系如何,线上的服务什么样,线下的作用是什么,除了我们总去强调说“要提升服务能力”之外,可能更需要通过具象的服务,去向市场主动回应银行与大众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

    责任编辑:韩希宇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