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中国银行业协会周更强:银行金融科技发展面临三大问题和挑战

    来源:和讯网 2019-05-08 03:18:23 金融科技 金融科技
         来源:和讯网     2019-05-08 03:18:23

    核心提示周更强表示,虽然我国银行金融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是也面临这些问题和挑战:一是如何评估好发展与风险之间的关系?二是技术标准和规范还有待完善;三是监管科技需要大幅提升。

    5月8日,由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主办的“金融科技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新发展青年论坛”在北京召开。中国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周更强表示,虽然我国银行金融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是也面临这些问题和挑战:一是如何评估好发展与风险之间的关系?二是技术标准和规范还有待完善;三是监管科技需要大幅提升。未来,金融科技的发展离不开银行业、监管机构、社会公众和行业组织的共同努力。

    以下为嘉宾发言全文:

    尊敬的李主席、郑行长、黄院长,在座的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

    今天本来是由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党委书记潘光伟来参会的,因银保监会有重要公务不能参会,特意委托我对这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这个论坛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年,每次的主题都紧扣热点。我记得前年是“一带一路”,去年是“新时代、新民企”,今年是“金融科技助力实体经济”。充分体现了金融行业,特别是银行业青年永立时代潮头的蓬勃朝气和引领行业发展的伟大志向,也充分体现了中国民生银行,特别是研究院对行业发展的前瞻把握和人才培养的担当。

    下面我结合论坛主题,以“金融科技引领银行业新发展”为主题抛砖引玉,请大家批评指正!

    第一,银行业高质量发展需要金融科技。

    大家都知道,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阶段,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在于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在这个过程中,银行业必须主动变革,积极作为大力发展金融科技。具体来看,金融科技在助推银行业转型升级,解决银行业发展瓶颈方面至少有三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精准滴灌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实现我们金融的天职。

    金融科技在为银行业带来业务增量的同时,在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一天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破解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方面,银行可以通过创新金融工具,实现更为精准、有效的信贷审批。而大数据的交叉验证,又可以很大程度上替代人工的贷前审查、调查方面的大量工作。智能的科技风控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我们过去人工作业审批的繁琐工作,日均审批能力也可以大幅提高。

    二是金融科技对于银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在于可以助推银行转型升级。

    在解决银行业转型升级难题过程中,金融科技给我们银行业的转型变革带来了加速度。新技术在资产、负债、中间业务、运营管理等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充分应用,不断优化管理流程和产品服务,有效的实现转型发展的差异化和特色化。去年民生银行定位科技金融银行,直销银行客户数大幅增长,基本上达到了快2千万户,管理的金融资产也有了显著增长,已经达到1300多亿。

    三是深度融合,构筑全方位风险防范的防火墙。

    金融的本质实际上就是风险的防控,近年来,银行对新技术的深度运用从风险识别、风险监测、风险预警到欺诈案件防控等诸多领域的风险管控能力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我看到前一段时间,3月底、4月初的时候麦肯锡发布了一个最新的研究报告,他们认为,中国银行业以往的金融模式主要是规模驱动,到现在已经进入了关键的变革期,未来各银行的发展主要将依靠风险管控能力的提高。如果哪些银行拥有较高的风险管控能力,这将是它的核心竞争力。所以要综合运用数字化、智能化的系统和工具,有效的控制风险和不良率。

    第二,银行金融科技应用面临的主要挑战。

    当前商业银行主动变革,促进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规划发展和转型谋划。我们看到,基本上各上市行的年报都公布完毕,从所有上市银行的年报我们看到,“金融科技”是今年年报的高频词汇和聚焦点,不仅出现在各银行的战略规划当中,而且已经覆盖了各银行的各个业务板块。中国银行业协会我们也在积极推动,从我们开展的投入评价体系来看,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柜面交易替代率基本上已经普遍达到了90%以上。从金融科技的投入来看,因为各个银行的情况都不一样,我们以金融科技投入占本行的营收比例来看,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平均占比基本上都接近2%,金融科技已经成为商业银行保持长期、系统性价值创造的重要支撑。

    虽然我国银行金融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是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我简要说三个方面:

    一是如何评估好发展与风险之间的关系?

    回顾国际金融史可以看到,每一次的金融创新都可以带来金融效率的大幅提升。但是同时,一般也往往伴随着或者隐含着新型风险的累积。金融科技作为金融与新技术融合的方式,背后的风险也不容忽视。

    1、风险的复杂性变大。金融科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业务模式背后是庞大、复杂、相互关联的信息系统,而且这些系统高度虚拟化、网络化、数字化具有高度的移动性,而且分布式。这样的金融科技体系客观上造成了比传统银行风险更大的复杂性。

    2、风险的多样性、传染性。一方面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等金融科技的金融服务高度依赖线上渠道,全时全地的在线运营和持续积累,多种客户行为和金融交易数据这些特点很容易引发操作风险、运行风险和信息风险。另一方面,金融科技使得银行等市场主体可以跨越时空限制,在不同领域、不同市场、不同国别开展多元化、国际化的金融业务。这样的话,金融风险更具有隐蔽性,金融产品的风险跨界交叉传染性更广,还更容易产生成熟效应,引发系统性风险。

    二是技术标准和规范还有待完善。

    金融科技的核心是技术,技术标准和规范作为通用语言是金融科技应用的前提,可以支撑业务稳健发展和金融创新的合规性,提升金融科技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目前在监管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层面的研究已经很多了,也形成了一些标准。但是总体而言,标准还不够细,不够全,还需要建立金融科技基本的规则和标准体系。以数据为例,数据是金融科技最重要的资源,在数据开放共享过程中,如何保证客户数据和隐私不被泄漏,不被别有用心的第三方所用,避免引发客户的信任危机,这些还需要我们进行深度的研究。

    三是监管科技需要大幅提升。

    我们刚才反复讲到,金融科技是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云计算、区块链为代表的科技参与金融体系的要素整合,这样对传统的监管体系就形成了巨大的挑战。

    1、金融科技促使业务边界变模糊。再加上经济环境的开放,比如现在大家正在讨论的开放银行,这些都与现行的分业监管的制度形成了错配,所以很容易形成监管套利和监管真空,很容易通过滥用金融科技的形式,把监管套利和监管真空包装成金融创新。所以不管是从监管还是从行业的角度来看,我们都需要保持高度警惕。

    2、在金融科技的运用过程中,虚拟化技术的监管需求明显增加。这对传统的依赖统计报表和现场检查方式的监管思维和手段是一种巨大的挑战。

    3、金融科技的运用形成了来源多样、格式多元的海量数据,传统的监管手段根本无法及时有效的处理、识别、预警隐藏在这些数据背后的风险。金融科技恰恰可以帮助监管部门解决信息不对称、消除信息壁垒,有效提升监管的穿透性。但问题是,监管科技如何进一步发展。

    第三,提几点建议。

    展望未来,金融科技的发展离不开银行业、监管机构、社会公众和行业组织的共同努力。加快银行业的转型变革,适应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金融科技还需要至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力。

    一是要加快机制、理念和体系架构的优化转型。

    这一方面银行可以借鉴开放、便捷、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互联网思维,转变以往被动型的经营模式,而要转变为主动获客,从根本上改变银行的经营管理理念。要营造主动创新和变革的氛围,创造努力创新、容忍失败的环境,从市场和客户端来获取灵感,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形成示范效应,实现传统商业银行安全与创新之间的鸿沟。打破金融科技转型连接器,同时对市场的技术变化保持高度警惕。动态调整战略定位,优化组织管理,通过建设金融档案,为各类决策提供智能支持。加强科技与业务的融合,并创新金融科技管理体制,寻找风险防范和创新发展的平衡点,探索通过共享数据、嵌入外部商业生态系统开放银行模式,提升平台用户转化为银行客户的能力。

    二是加强金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吸引和培养数字化人才。

    激活银行业体系人才退出和流动机制,加强干中学的员工培训,丰富员工的知识结构,提升综合素质,提前布局,进行专业岗位后备人才库的建设。积极通过产学研的合作,与国内外高校、金融科技企业开展密切的合作,增加社会招聘,大力吸引和培养金融科技人才,为银行业绩的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加强数据治理,严防引发新的风险。

    金融科技是新晋产物,传统金融业务与金融科技的融合过程当中,风险容易交叉传染,形成共振。为了避免针对不同领域的监管真空和监管套利,需要一个跨行业、多层次的监管体系,及时识别风险,有效控制虚拟平台交易风险向实体经济的蔓延,充分保障金融科技的健康发展。

    四是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

    中国银行业协会将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平台作用,努力在金融科技转型发展方面发挥引领、沟通和协调作用。目前我们正在努力,积极打造五大平台:一是规范标准数据应用研究平台;二是推动建立银行区块链交易平台,探索去中心化的银行平台,这个我们已经上线了,正在开始初步运营;三是推动联合授信平台;四是探索建立金融科技实验室和远程智能应用实验室;五是打造中国银行业杂志的数据资讯知识库一体化的应用型数据平台。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王超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