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金融科技156条好汉学历大起底

    来源:第一消费金融 2019-05-07 05:36:28 金融科技 金融科技
         来源:第一消费金融     2019-05-07 05:36:28

    核心提示这21家公司156人名字写进招股书,在全球二级市场留下名字,可谓一将功成万骨枯。

    成则为王,败者为寇,成功者的事迹总是随着历史长河的流淌口口相传。第一消费金融延续了这一功利却简单的是非功过评判标准,以此对趁着金融科技大势崛起的英雄好汉们做一次画像描绘,切入点则是赢家们的学历。

    第一消费金融耗费较大心血,主要根据招股书统计了21家公司156名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他核心人员的学历情况,有以下可观之处:

    一、一将功成万骨枯

    21家金融科技公司分别是:汇付天下(01806.HK),凡普金科(H00825,目前尚未上市成功),51信用卡(02051.HK),众安在线(06060.HK),维信金科(02003.HK),易鑫集团(02858.HK),积木集团(08187.HK),灿谷(CANG.NYSE),泛华金融(CNF.NYSE),品钛(PT.NASDAQ),宜人贷(YRD.NYSE),信而富(XRF.NYSE),趣店(QD.NYSE),和信贷(HX.NASDAQ ),拍拍贷(PPDF.NYSE),乐信(LX.NASDAQ),点牛金融(DNJR.NASDAQ),微贷网(WEI.NYSE),小赢科技(XYF.NYSE),圣盈信(CIFS.NASDAQ)和360金融(QFIN.NYSE)。

    前述21家公司,除了凡普金科尚未上市成功,以及信而富可能被退市外,其余多在已经成功冲进港交所、纽交所和纳斯达克等全球二级市场。近些年,以金融科技名义崛起的企业数以万计,前述21家能杀出重围成功进军资本市场可谓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21家公司156人名字写进招股书,在全球二级市场留下名字,可谓一将功成万骨枯。

    二、按照院校划分156人学历情况

    这156人,一共从985、211类院校取得175个学历,其中有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占总数较大;从普通大学取得43个学历;从海外院校取得69个学历;仅3个专科学位。其中有92人最高学历是“985”“211”重点大学,占比59%。56人有海外受教育经历,占比36%。

    985、211类院校产生的学位达175个,是普通院校的43个学位的4倍,表明985、211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在金融科技浪潮中胜出者或整体较多。这21家公司的CEO取得了12个重点大学学位、6个海外院校学位和6个普通大学学位,也能验证重点院校和有海外教育经历的人或许比普通院校的人更容易杀出重围这一研判。

    156人取得69个海外学历,这个数据可以有两种解读:如果相对于很多传统金融机构,如银行从业者中取得海外学历在银行高层的占比,这21家金融科技平台的“海龟”含量不用计算就知道应该要高得多,即相对于传统金融机构而言,金融科技的风可以说是风从海上来;从另一个角度看,69个海外学位相对于156人拥有的全部数百个学位,占比又非常低,至少这21家公司绝大多数高层没有海外教育经历,又表明中国金融科技的崛起,从学历来看就具有极强的本土化特征,也许中国金融科技的发展对美国老师、欧洲老师的依赖没有那么强,土法炮制也能搞好金融科技,比如最典型的蚂蚁金服就不是舶来品属于Made in China,所以说中国人做事情只要自己有充分依据和合理逻辑推断所从事事业是利己且利他的,就应该自信一些,固然要学习西方不能闭门造车,但绝不要崇洋媚外——西方来华的和尚由于本土化不够好,经念的不好的也不少。

    三、按照学位层级划分

    这156人,共获得14个博士学位,64个硕士学位,以及126个学士学位。

    在一些对金融与科技碰撞出时代巨变缺乏感知的传统金融机构人眼中,这些成分上绝大多数为民营的金融科技企业,被视为草根野蛮生长,蛮夷视之。

    但看一下21家杀进资本市场的公司的156条好汉所拥有的学历层次就知道,相当于每11人就有1人是博士,几乎每3人就有1人是硕士。比如,21个CEO,有2人最高学历为博士,6人最高学历为硕士,13人最高学历为学士。

    这些人很多确实出身卑微,起于行伍之间,但他们十年寒窗苦读没有被冻死成功进入大学,取得了较高的学位,习得较为完善的知识结构,通过了较为长久的训练,有的甚至远渡重洋拥有了海外视野。如果说出身虽然卑微,但他们的知识、技能、智慧和决心却不卑微,甚至站的比一众传统金融机构更高看得更远。

    四、国外高校分析

    从156人取得学位的院校分布来看,13个来自北大,10个来自上海交大,7个来自清华,7个来自上海财大,7个来自浙大,6个来自复旦,4个来自对外经贸大学,4个来自中科大,4个来自人大。前述9所中国大陆的顶级院校共产生62个学位,占比中国大陆985、211学校总数111的比例达到55.86%,超过半壁江山。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许可以说明,如果要搞金融科技,如果是招聘应届生,去这9所院校挖掘人才是比较好的选择。

    中国香港的数据方面,香港的8所公立大学中,有4所上榜,分别是香港科技大学贡献4个学位,香港中文大学3个,香港理工大学1个,香港城市大学1个。有意思的是,香港顶级大学香港大学竟然落榜。如果中国大陆的金融科技团队要去香港的院校挖掘人才且只去一所院校,那香港科技大学是不错的选择。

    结语:金融科技的人才马太效应

    针对清末死气沉沉社会局面,文人龚自珍大笔写下诗句: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从第一消费金融选择的21家基本上是上市金融科技公司的样本来看,天公是不会不拘一格降人才的。156人的学位来源,向国内顶级9所985高校倾斜态势明显,学历高者拥有高位的特征显而易见,大专及以下学历基本上很少露面,海外教育背景者云集,这种整体的马太效应和社会的财富日渐向富豪群体聚拢趋势一致。

    不过,各位出身卑微,学历也卑微的人不要自暴自弃,第一消费金融愿意与任何卑微却有志气,有智慧,有行动也有底线的草根一同前行,用柔弱之笔为你们呐喊助威。

    附属材料:156条金融科技好汉的学历(请点击图片并放大查看清晰原图,或者在PC、iPad上查看此文)




    责任编辑:王超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