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中国金融开放对银行业的影响

    姜增明 周晓波 来源:银行家 2018-06-26 09:14:47 金融开放 外资银行 银行动态
    姜增明 周晓波     来源:银行家     2018-06-26 09:14:47

    核心提示金融开放将进入加速深化的2.0阶段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大幅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2018年4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强调,金融要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确保银行、证券、保险外资股比限制措施落地,加快保险业开放进程,扩大外资业务范围。4月11日,央行行长易纲宣布取消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外资持股比例限制等金融业开放的六大举措,并明确了具体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呼应了习主席“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的开放要求。这预示着作为我国全面开放新格局重要组成部分的金融开放将出现实质性突破,金融开放将进入加速深化的2.0阶段。

      中国金融开放的背景意义

      在经历40年的改革开放后,我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日趋完善,货物和服务进出口规模、吸引外商投资和资本走出去、外汇储备规模均已位列世界前二,特别是自加入WTO以来,我国银行、证券和保险等行业先后实施了一系列对外开放举措,金融开放进程不断向前推进。中国金融服务业将进入一个开放的新时代,成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现代金融体系及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主力军。随着利率市场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资本管制的逐渐放松,同时为了全面有效防范与控制各种风险,一行三会启动“强监管”的金融政策,成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强化金融监管的统筹协调,确立了“双支柱”调控框架防范系统性风险。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金融业加大对外开放的金融基础以及政策环境变得更加适宜,与此同时经历前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正面积极作用以及外部经济环境的稳健复苏,为我国进一步深化金融开放体制机制及配套举措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良好的时间窗口。

      金融业全面开放将会对国内金融体系形成倒逼的内在压力,将会加快国内金融改革与金融创新的力度和步伐,推动金融业优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提升国内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金融业从高速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型。金融开放有助于破解当前我国融资难、融资贵,金融供给不充分、不平衡问题,有助于拓展我国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有助于提高我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有助于实现与我国经济总量相匹配的金融市场规模。因此,金融开放对于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化解金融风险、参与国际金融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金融开放对中国银行业未来发展的影响

      过去五年金融市场改革过度强调金融创新、竞争力与现代化,促使金融机构过于沉溺于自我强化、自我膨胀、自我循环,引发理财产品泛滥、影子银行扩张、混业经营不合规等问题,使金融机构未充分尽到服务实体经济的责任,甚至侵占实体经济利益,导致潜在金融风险集聚发酵。而金融业的对外开放步伐则相对缓慢,远远滞后于我国实体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和外资在境内金融市场的参与度,虽然在债券与股票市场有所提升,但总体进展不大。入市以来,外资银行在境内发展总体稳健,但次贷危机后在中国银行业市场中的份额却在不断下降,持股国内银行比例呈收缩态势,这不利于促进我国银行业竞争和结构优化。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宣布取消对中资银行外资单一持股不超过20%,合计持股不超过25%的持股比例限制,实施内外资一致的银行业股权投资比例规则。总体来看,将对我国银行业产生如下影响:

      一是经营方面,外资准入的放宽对中资银行的正向激励大于负面冲击。提高外资银行参股持股比例,虽然从短期看,中资银行在面临强监管的同时,还将遭受外资银行信贷等业务的挤压,揽储压力加大,竞争更加白热化。但从中长期来看,由于外资银行发展相对成熟,中资银行可以借鉴其先进的产品理念、管理经验、风控制度、业务创新模式和公司治理机制,通过合作提升竞争力,推动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水平和服务质效,加速我国银行业转型和国内金融机构的国际化。同时,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将促进我国银行业转型,提升中间业务服务能力,通过中间收入占比稳步提升的增量来激活传统业务转型的存量,叠加未来直接融资稳健发展,预期当前银行业中间业务负增长的局面将会扭转和改善,从而有助于我国金融业从规模化扩张向内涵式驱动、高质量发展转变,为我国银行业带来新的动能。此外,金融开放在一定程度上亦有助于化解本轮银行业集聚的金融风险。

      二是市场格局方面,中资银行的主导地位不会改变。银行的竞争力在于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以及精准的风险定价能力,但外资银行由于缺乏对国内客户的了解、对客户经营环境的熟悉、对宏观经济运行及金融监管制度的把控,难以满足国内客户的服务需求,提供有效的风险定价机制。虽然我国银行业已开放十多年,但截至2017年末,外资银行仅占我国银行业资产总规模的1.28%,远低于OECD国家10%的平均水平,同时外资股东持股国内银行的比例也呈收缩态势。这既有2008年次贷危机后外资银行出于维护本国金融市场战略稳健性及满足新资本监管要求的考虑,也有我国监管当局对外资银行市场准入、业务开展、合规监管等法律法规限制的原因。此外,中国政府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向国有银行注入资金和政策资源,导致外资银行难以在同一平台上与之竞争。虽然政府宣布大幅度开放金融市场,但当前银行业利润增速及资产质量承压,对外资的吸引力有限,且中资银行占主导及政府对市场的作用没有减弱的条件,外资银行想改变目前我国银行业市场格局及利益格局并非易事。

      三是持股比例方面,中小银行或成投资标的。放宽外资机构投资境内金融业的持股比例,将大幅提升外资参与我国银行业的热情。我国大型商业银行由于体量大、资金足,对外资提高持股比例所要求的资本金高,且主要由国家财政控股,是我国金融的核心,被大规模投资持股的可能性不大。但中小商业银行由于网点少、体量小,在强监管及货币政策收紧的背景下主动负债能力减弱,有补充资本金的需求,且面临大型商业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的双重挤压,吸引外资的能力更强,被外资银行持股、控股、兼并收购的可能性较大,有望成为投资标的。同时,外资股东更容易在中小银行管理中提升自身的话语权和执行力。一些内部关联交易严重、被大股东操纵、长期业绩较差、经营存在违规违法等行为的地方性城商行将面临破产、重组和关闭的可能性。

      四是估值方面,整体估值提升可期。无论从历史周期看,还是与外资主流银行相比,当前中资A股上市银行估值普遍偏低。尽管拥有较高的净资产收益率(ROE),但平均市净率(P/B)估值仅为1倍左右。此次外资持股比例的放开,从外部条件看,将吸引更多海外资金进入,提升增配中资银行的可能性。从内部条件看,随着金融监管改革措施的逐步落地,银行业的风险逐步消化,信用风险预期改善,ROE企稳回升,叠加持续扩张的财政政策、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驱动银行放贷动力,以及大资管新规推动投资者结构变动带来直接融资提升等积极因素的作用,长期有利于改善银行业的基本面,预期银行板块估值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特别是财务报表稳健、资产质量较好、不良资产暴露充分、客户资源雄厚、管理能力优异的银行未来潜力将更为突出。

      五是国际化方面,机遇与挑战并存。以“一带一路”倡议为重点的国家对外开放新模式的提出,为中资银行加快国际化进程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中资银行可通过打造“一带一路”金融服务网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资金融通、贸易畅通、设施联通保驾护航。截至2017年末,已有10家中资银行在26个“一带一路”国家设立68家一级机构,参与项目2600多个,累积发放贷款2000多亿美元。随着全方位开放格局的不断深化,中资银行既要为“走出去”企业和“一带一路”沿线客户提供全方位、综合性、特色化的金融服务,也要满足国内居民生活日益国际化而衍生的对跨境金融服务的需求,促进中资银行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但不同国家政治、文化、经济、法律以及监管法规的差异,加之复杂的全球金融市场环境和跨国风险管理水平不足等原因也给中资银行国际化带来众多的挑战。

      六是监管方面,银行业将面临更大压力。在强监管的背景下,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也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放宽或取消外资股比限制,并不意味着监管放松,反而会进一步加强。随着金融市场渐进全面开放,外资持股比例增加,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性、海外资产的流动性以及外资母公司的风险传导将对我国银行业造成一定的负面冲击,增加国内金融体系的风险。同时,我国对外资银行还存在管理体制不健全、监管机制不完善、风控手段不到位等问题。为了给外资机构创造内外一致的公平竞争环境,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预计将进一步强化商业银行的监管水平。因此,中资银行不仅面临外资银行业务竞争的挑战,还将面临不断增强的监管压力。

      中国银行业的应对策略

      未来的金融市场是一个竞争合作发展的市场,面对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中资银行应在以下方面做好功课:

      一是深化合作、加快海外布局。中资银行虽然此前经历高速增长的“黄金十年”,但总体仍以传统业务为主,服务手段落后,服务效率低下,产品创新不足。通过与外资银行加强银团贷款、资金清算、跨境结算、账户管理、服务对接、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合作,一方面促进中资银行转变经营理念,提高管理水平,改善公司治理机制,优化股权结构,提升服务质效,增强业务创新;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中资银行走出去和国际化,通过充分利用外资股东的全球网络布局、跨境服务管理经验等比较优势,开拓海外市场空间、挖掘国外业务增长潜力,在为人民币国际化、“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专业化金融支持的同时,也实现了盈利结构的优化和品牌价值的提升。

      二是转变理念、加强创新。中资银行首先要将以“产品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聚焦有竞争力的核心客户群,开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提高获客、活客能力。尽快提升综合化金融服务能力,发挥好金融市场、资产管理、现金管理、投资银行、交易银行、资产托管等功能优势,利用好租赁、保险、基金、证券、信托、投资等综合经营平台,推动银保、银信、银证、银租等方面的协同,满足客户全方位的金融服务需求,进一步夯实中资银行在本土的服务优势。在国际业务方面,除提供传统信贷支持外,还可积极开展人民币跨境融资、发行“一带一路”主题债券、通过投贷联动方式开展项目融资,提高国际竞争力。同时,主动拥抱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手段,加快向创新性、智慧型银行转型,为客户提供聚合化的产品和服务,提高中资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三是推动战略转型、聚焦差异化竞争。虽然我国银行业资产规模位居世界首位,是美国银行业资产规模的两倍多,但大而不强,盈利模式单一、整体竞争力偏弱。在加强同业监管、MPA考核稳步推进、货币供给收紧、银行负债成本不断攀升的背景下,通过不断扩大资产规模、降低存款成本提升净息差的粗放盈利模式已难以为继。同时,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中资银行在市场分析、客户定位与差异化战略方面存在不小差距,战略同质性较为严重。在此背景下,中资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应积极推动战略转型,走差异化、特色化、精细化道路。具体来看,中资银行可根据自身发展经营状况和优势资源,选择适合自己的差异化经营策略,通过打造差异化客户维护和产品定价体系,增强自身市场竞争力。例如,招商银行多年来深耕零售业务、中国农业银行将服务三农与发展绿色金融作为经营特色、网商银行专注于小微企业等。

      四是强化合规意识、注重风险防控。商业银行经营的本质是风险管理。金融开放时代,中资银行更应牢固树立合规意识、风险意识。虽然目前外资银行在我国银行业中占比较少,影响较小,但随着金融市场进一步放开,外资持股比例将不断增加,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性、海外资产的流动性以及外资母公司的风险传导将对我国银行业造成较大冲击。因此,中资银行在与外资银行积极合作的同时应注意防范风险,通过构建多层次、多方位的风险隔离机制及防火墙系统,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同时,中资银行在国际化进程中,也要提升境外机构风险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风险信息库建设,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加强风险信息的识别与监控。强化境内外风险管理的统筹协调,并按风险条线垂直管理,建立按部门统筹与按条线延伸相结合的联动机制,提高风险管理的独立性与有效性,保证风险管理与业务范围、机构布局同步推进,实现中资银行稳健可持续发展。

      五是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本领。实体经济是金融发展的筋骨肌体,金融是实体经济赖以生存的血脉。中资银行要想在金融开放的格局中获得竞争优势,必须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本领。在信贷行业投向上,重点支持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先进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绿色信贷、现代服务业等;在区域上,进一步聚焦雄安新区、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大对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国家区域战略的金融支持力度。同时要完善“一带一路”沿线网点布局,加快线上平台建设,深化多边金融合作,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不断创新融资方式,探索包括全球授信、自贸区分行境外放款、境外融资租赁、境外供应链金融在内的全新融资模式,重点支持我国产业链向境外延伸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助力中小企业依托供应链“走出去”。

    责任编辑:方杰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