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数据“杀熟”掀起热议。大数据时代,消费者本以为提供信息可以获得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服务,没想到“数据”却成为商家牟利的温床。
据微博网友自述,他经常通过某旅行服务网站订某个特定酒店的房间,长年价格在380元到400元左右。偶然一次,通过前台他了解到,淡季的价格在300元上下。他用朋友的账号查询后发现,果然是300元;而自己的账号却还是雷打不动的380元。
上述微博发出后,瞬间转发破万,引起无数共鸣。没有任何意外的,这事演变成了一场吐槽“被宰”经历。XX打车、X程、X票票、X哪儿等一众知名服务纷纷成为吐槽对象,某些运营商的“老用户与狗不得办理”政策自然也没有被放过。
但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是大数据吗?非也,它本身自始至终都处于中立之状态,并给很多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潜在可能甚至引发变革,比如大数据金融。
大数据金融是利用大数据技术突破、革新并发展传统金融理论、金融技术和金融模式的全球性趋势。在广度上,大数据金融重塑了银行业、保险业、证券投资业等金融行业的核心领域。深度上,大数据金融不仅推动了金融实务的持续创新,更催生了金融模式的深刻变革。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大数据更是在金融风控领域发挥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基于大数据的实时交易反欺诈解决方案成为了对抗黑产行之有效的方案。
本月24-25日,移动支付网、北京移动金融产业联盟将于北京.新世纪日航酒店举办2018第二届中国移动金融发展大会。届时,邦盛科技副总经理孙斌杰将受邀出席本次大会,分享基于大数据的实时交易反欺诈解决方案及实践案例。在分享中我们可以了解金融黑产最新动向、金融反欺诈现状及发展趋势、流式大数据极速处理技术在实时反欺诈中的应用价值等干货内容。
大数据不应被用来“杀熟”,它是现代金融风控变革的催化剂。
责任编辑:陈爱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