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网联总裁董俊峰:打造高效网络支付清算平台

    来源:《中国金融》 2018-01-12 13:49:12 网络支付 清算 金融科技
         来源:《中国金融》     2018-01-12 13:49:12

    核心提示网联平台的建立不仅是对新支付链条清算环节基础设施的补全,更是解决行业既有问题,推动市场长远健康发展的关键布局。

      导读:

      网联平台的建立不仅是对新支付链条清算环节基础设施的补全,更是解决行业既有问题,推动市场长远健康发展的关键布局。

      作者|董俊峰「网联清算有限公司总裁」

      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以下简称“网联平台”)被业界称为国内最年轻的新金融基础设施,是在中国人民银行指导下,针对网络支付新型金融科技领域,由市场机构按照“共建、共有、共享”原则建设。面对新支付行业的诸多特性和挑战,网联平台充分立足金融基础设施的底层服务和行业枢纽优势,在理念、技术、标准以及路径模式等全面创新驱动下,经过一年的高效建设,已逐步实现既定设计目标,开始发挥引领行业规范发展的积极作用。

      承担金融基础设施重要责任

      近年来,作为世界新支付代表的中国网络支付行业高速发展,在便利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机构多头直连、备付金分散存放、跨行资金清算导致的信息碎片化、资金监管困难、市场竞争失衡等问题对支付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制约,特别是在清算基础设施缺位情况下的非中心化清算安排蕴含了显著的系统性风险隐患。

      为促进网络支付市场规范健康发展,2016年国务院部署整治互联网金融风险,中国人民银行会同14部委推动非银行支付机构(以下简称“支付机构”)风险专项整治,强化牌照监管,打击违规经营,推行备付金集中存管,并推动建立网联平台,深化网络支付领域改革。同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批准网联平台筹建工作。

      网联平台是在中国人民银行指导下,由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组织支付机构按照“共建、共有、共享”原则进行建设,主要处理支付机构发起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提供统一公共的转接清算服务,实现资金清算的集中、透明和规范化运作,提升清算效率,降低连接成本,并助力资金流向有效监控。网联平台的建立不仅是对新支付链条清算环节基础设施的补全,更是解决行业既有问题、推动市场长远健康发展的关键布局。

      打造新金融基础设施范例

      技术新——统筹兼顾,融合前沿先进技术方案。面对世界最大网络支付市场的交易转接清算服务需求,网联平台经行业顶级专家共同评审确认,采用先进的分布式云架构体系,三地六中心多点多活,金融等保四级标准,实现高性能、高可用、高安全、高扩展以及高自主可控和高数据一致的系统全面高标准。2016年12月,网联平台总体技术方案顺利通过中国人民银行组织、由中科院院士领衔的行业专家组集中评审,获得一致认可,保障了平台作为金融基础设施,与所服务的新金融科技领域的技术水平和系统能力匹配。

      标准新——标准先行,构建统一规范体系保障。网联平台建设过程中,由行业机构共研共商共议,构建统一、公正、可行的标准规范体系。截至目前,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已经发布了网联平台最新版本的业务规则及技术标准,风险规则体系搭建和平台规则落地工作正在扎实推进,保障业务平稳过渡与正常开展,并以金融基础设施建立为契机,推动标准完善和交易连接的同步中心化,实现市场统一规范化运行,有效健全市场规则,强化行业纪律。

      路径新——迭代开发,整合复用行业成熟资源。由于建设时间紧、任务重,网联平台采用组件化、模块化、一体化以及敏捷迭代、灰度升级的前沿开发模式,为快速实现切断“直连”、承接真实业务提供支撑。同时网联平台贯彻市场共建原则,充分倚重支付机构现有成熟业务、技术、人才优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与支付机构携手共建、汇聚英才、博采众长、统筹融合,共吸纳8家机构20项成熟系统技术组件,并先后有30家支付机构近200名专家现场参与建设,实现了网联平台建设的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和高质量,也成为金融基础设施新型建设路径的积极探索。

      治理新——行业共有,搭建市场化公司运营架构。网联清算有限公司作为行业共商设立的平台运营机构,共有45名股东,其中包括38家经营业绩靠前、行业地位突出以及战略意义显著的支付机构。同时人民银行下属相关机构按照市场化方式参股网联平台,确保在市场主体角色及市场化运作基础上,由监管合理防控系统性风险,宏观审慎管理,保障金融基础设施高效稳定运营,为金融基础设施的市场化运营管理和搭建混合所有制及平衡型治理体系提供实践范例。

      保障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成效

      网联平台从2016年秋季开始筹建,到2017年3月31日成功完成首笔资金交易验证并启动试运行,再到2017年6月30日正式启动实际场景交易的转接清算业务切量,在短短一年时间内高效、并行、有序地完成了系统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机构接入、业务切量等各项工作任务。目前,18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和9家大中型支付机构已完成接入工作并开始有序切量。截至2017年12月25日,网联平台日切量规模已稳定持续超过7000万笔,平台已完成接入投产的银行222家,已完成接入投产的支付机构56家。同时,网联平台已进行内外部多层次、多种类压力测试,顺利组织完成2家巨头支付机构与多家大型商业银行的真实环境高并发峰值联合生产压力验证,平台处理交易峰值超过4万TPS(Transaction Per Second ,TPS),1/2配置下单机房挡板压测峰值超过1.5万TPS(共三地6机房),并平稳支撑处理近期电商大促销期间切量交易。在9月底实现迭代2期主要交易功能全面上线投产基础上,目前网联平台正加紧推进长尾机构功能覆盖及备付金集中存管配套功能上线,同时启动预付费卡机构接入工作,为逐步切转处理原有直连模式全量网络支付交易提供坚实保障。

      全面发挥金融基础设施积极作用

      严格防范系统性风险。在支付机构和商业银行直连清算模式下,交易链条长,交易个体的流动性和信用风险难于监控,易导致风险积聚。而通过建立集中化清算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可基于网联平台清晰了解个体风险敞口,识别机构间风险关联,进行风险预测,并通过多边轧差和风险分担降低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并可采取必要隔离措施,防止个体风险扩散。同时集中清算的支付系统和各成员机构的清算头寸也是央行货币政策传导的必要途径。直连模式下市场资金相对分散,不能及时监测资金动向,会直接影响货币政策操作的精确性和有效性。此外,集中清算还可为更多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实施提供支持,通过网联平台有效监控大额和可疑交易资金转移路径,为落实相关监管要求,助力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监管提供必要手段。未来还可基于支付机构的集中清算通路将跨境支付纳入有限额控制的银行账户体系,便于跨境资金统计监测,防止各种违规套利行为。

      提高行业整体生态的普惠性和公平性。网联平台立足金融基础设施定位,以支撑金融普惠为出发点,为行业主体提供均质化的转接清算服务。依据非歧视性原则,网联平台将向所有接入的支付机构平等开放银行渠道,可实现全体支付机构渠道服务能力的大幅提升,平抑各机构清算渠道起点差异。通过公开统一的接口标准,支付机构和商业银行可一点接入网联,无需维护直连模式下复杂的两两互联接口,化繁为简,集约高效,显著降低行业成本。通过改变渠道资源过度博弈的不良现状,网联平台能够促进机构回归支付本质,专注前端产品及模式的合规创新,提升服务质量体验,为商户及用户创造更多价值,构建更加平衡的市场生态,切实提高行业整体的公平性。

      降低金融创新不确定性。金融科技的创新发展对提升服务体验发挥积极作用,但相伴而生的负外部效应也较为显著,在网络支付领域尤为突出。相较于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多年累积的账户和交易数据优势,互联网金融机构则在行为和场景数据方面具有优势。两相侧重导致数据各自垄断、割裂、不透明,不利于国家数据统筹治理,对消费者也有失公平,并带来数据属权争议。而网联平台作为中心化、集约化运作的金融基础设施,可发挥居间优势和引导作用,促进行业专业化分工,使得支付服务、信息服务、清算服务以及银行账户服务有效分离侧重,从而进一步提升清算效率,降低行业整体成本。同时,网联平台的行业基础设施连接枢纽地位,可对行业数据实现有效汇集,有利于构建更加良性、透明、健康的市场环境,强化支付清算体系的风险防控能力,显著降低市场负外部性,实现“帕累托改进”。

      深化改革创造行业安全规范价值。我国网络支付机构前期分别与银行多头连接,体系复杂并割裂,蕴含显著的安全和风险隐患。网联平台建设将安全性和风险防范作为关键侧重点,提供客户信息极高标准的保密措施和防火墙机制,数据提取挖掘严格参照国际标准以及国家相关数据安全保护法律法规,确保不出现违法违规外泄。同时,网联平台的架构设计保障系统高可用性,最小化系统运行风险,可实现支付资金流和信息的可追溯,有效监控支付体系运行。今后,网联平台将立足行业基础设施构建信息中枢,强化金融业综合统计和监管信息共享,形成金融“双反”重要抓手,为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有效监管提供必要的载体和工具,强化金融监管的便利性和有效性,防控系统性风险,成为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稳定的关键力量。

      推动金融系统技术架构转型升级。网联平台作为世界首个全面采用先进的分布式云架构体系的大型清算基础设施,有利于改善目前网络支付领域系统散落、技术与风控水平参差不齐、服务范围和能力难以统筹把控的现状,为全行业提供高标准基础系统支撑。网联平台的前沿技术实践将成为国家金融科技体系架构转型的先行样本,通过积极培养输出分布式架构技术服务、技术方案和技术人才,助力传统金融机构更好应对金融科技领域新业态、新技术挑战。

    责任编辑:方杰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