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互联网金融业加速合规 生态竞合、科技赋能将成新常态

    来源:上海金融报 2017-12-29 09:53:05 金融科技 金融科技
         来源:上海金融报     2017-12-29 09:53:05

    核心提示2017年,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来说,监管和合规成为了全年的主旋律

      2017年,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来说,监管和合规成为了全年的主旋律。一方面,监管规定密集出台,网贷等业态遭遇重拳出击,行业洗牌加速,头部平台积极赴美上市,寻求资本盛宴;另一方面,互联网巨头纷纷将金融科技能力向传统金融机构输出,与之深度合作,加速智能金融的落地。展望2018年,生态竞合、科技赋能将成为互联网金融新常态。政策密集出台 行业迎强监管

      互联网金融进入中国十年来,凭借网络的快速传播特质实现了快速扩张,一路爆发式增长,迄今整个行业已达数万亿元规模。但发展初期,由于政策滞后、监管缺失,行业呈现野蛮增长,乱象频生。近两年,其风险开始集中爆发。鉴于此,互金行业在2016年迎来了监管元年,开启了全面监管时代。而2017年,监管层在对这一行业取得的成果予以充分肯定的同时,也在不断加大整治力度,各类监管政策密集出台,地方细则悉数落地。

      2017年2月23日,银监会发布《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明确了网贷资金存管业务应遵循的基本规则和实施标准,鼓励网贷机构与商业银行按照平等自愿、互利互惠的市场化原则开展业务。

      4月14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关于开展“现金贷”业务活动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对各地区开展“现金贷”业务活动进行清理整顿的具体要求。

      6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对下一步的清理整顿工作进行了详细的进度安排。

      7月初,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的《关于对互联网平台与各类交易场所合作从事违法违规业务开展清理整顿的通知》曝光,通知要求互联网平台在7月15日前停止与各类交易场所合作开展涉嫌突破政策红线的违法违规业务的增量。

      8月17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再一次下发了《关于落实清理整顿下一阶段工作要求的通知》(84号文),强调对整改类机构提交的整改计划,要履行批准程序,确保符合要求,一是明确业务规模不能增长、存量违规业务必须压降、不再新增不合规业务,二是整改时间原则上不超过1年,超过1年的需经领导小组组长签字同意。

      8月25日,银监会官网发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信息披露指引》,至此,P2P网贷行业银行存管、备案、信息披露三大主要合规政策悉数落地。该信披指引与2016年8月24日发布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备案登记管理指引》、《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共同组成网贷行业“1+3”(一个办法三个指引)制度体系。

      9月5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关于《互联网金融个体网络借贷资金存管系统规范》征求意见稿和《互联网金融个体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规范》,明确了资金存管系统在功能、技术、业务和风险管理方面的要求,有助于解决当前可能存在的假存管、只存不管等问题。

      9月22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又制定并下发《互联网金融个体网络借贷借贷合同要素》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此标准规定了个体网络借贷业务中借贷合同的必备要素,用于指导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制定借贷合同。

      10月17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再一次针对各会员单位发布《互联网金融信息披露个体网络借贷》团体标准,该《信披标准》适用于从业机构开展个体网络借贷信息中介业务信息披露。

      11月21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立即暂停批设网络小贷公司的通知》,宣布自即日起,各级小额贷款公司监管部门一律不得新批设网络(互联网)小贷公司,禁止新增批小贷公司跨省(区、市)开展小额贷款业务。

      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正式下发《关于开展“现金贷”业务活动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要求,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开展“现金贷”业务进行清理整顿。

      12月8日,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做好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整改验收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应在2018年4月底前完成辖内主要P2P机构的备案登记工作、6月底之前全部完成,各地整治办应指定官方网站对拟备案网贷机构的整改验收情况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得少于两周。

      与此同时,紧跟全国性监管的步伐,各地方金融办也在积极整改当地的网贷平台,密集出台地方政策。以上海为例,6月1日,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出台《上海市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管理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9月1日,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和上海银监局共同发布《上海市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事实认定与整改工作指引表》,等等。

      “自2016年互联网金融行业首部监管暂行办法出台之后,中国互联网金融市场在监管的高压关注下日益回归普惠金融的本质。迈入2017年,金融部门监管力度依旧,多措并举,一系列密集的监管举措,让"脱实向虚"的行业重回服务实体经济的轨道,普惠金融得到长足发展。”91金融创始人、董事长、CEO许泽玮向记者表示,至此,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逐步健全,监管趋于规范化。

      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会长周禹鹏也表示,2017年发生了很多大事,行业监管进一步细化、落地;网贷行业一个“办法”加三个“指引”的监管框架体系逐步成型;互金协会成立个人信用信息平台,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处在越来越规范、加速合规落地的阶段。行业洗牌加速 上市成发展趋势

      不过,尽管2017年是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合规整改年,但整个行业仍然保持着高速的增长。根据网贷之家发布《P2P网贷行业2017年11月月报》显示,截至2017年11月底,P2P网贷行业历史累计成交量达到了60091.32亿元,突破6万亿元大关,去年同期历史累计成交量为31847.67亿元,同比上升88.68%。而网贷贷款余额也整体有所增加。

      同时,活跃投资人数、活跃借款人数分别为454.1万人、520.77万人。11月P2P网贷行业的成交量为2278.43亿元,环比上升4.33%。

      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一系列风险整治措施的出台,加速了整个互金行业的洗牌,新一轮合规潮随之而来。而随着行业合规整改最终期限临近,正常运营的平台数量还将进一步减少,行业成交量将向头部平台靠拢。

      网贷之家数据显示,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下降至1954家,相比10月底减少了21家,而累计停业及问题平台达到4008家。资金存管业务方面,据网贷之家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12月4日,共有879家正常运营平台宣布与银行签订直接存管协议(含已完成资金存管系统对接并上线的平台),约占同期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总数量的44.98%,其中有663家正常运营平台与银行完成直接存管系统对接并上线(含上线存管系统但未发存管标的平台),占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总数量的33.93%。

      上海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喆表示,随着监管的不断加强,行业的三大特点已凸显。一是,集中度明显提高,过去网贷平台共2万多家,到如今只剩下1900多家。二是,集聚的风险正在逐渐的化解。三是,服务普惠金融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在不断提升,良币驱逐劣币的趋势逐步形成,行业也从无序走向了有序的监管。

      与此同时,随着行业发展日渐进入正轨,一边是行业洗牌进一步加剧,另一边一些头部平台的发展也开始提速。进入2017年三季度,互联网金融行业掀起了赴美上市的小高峰,先后有信而富、趣店、和信贷、拍拍贷、融360、乐信等多家中国互联网金融平台成功登陆美国资本市场,12月21日点牛金融也向SEC递交了招股书。

      而从业绩表现来看,以拍拍贷上市后首次披露的财报为例,其在2017年第三季度撮合借款交易总额21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56.5%;第三季度服务借款人450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07.5%,平均借款金额为2542元,平均借款期限为7.3个月。另外,拍拍贷在保持稳健增长的同时,也重视发掘新的成长机会。拍拍贷近日与总部位于香港的新鸿基达成战略合作计划,双方将共同探索在资产和资金端、新产品以及互联网科技等领域的业务合作机会。

      趣店第三季度净利润6.5亿元,同比增长322%;和信贷三季度净利润为1270万美元,同比增长784.8%;乐信第三季度净利润为6817万元,净利润率为4.7%。但目前,信而富和融360仍处于亏损状态。

      “监管逐步落地使得头部平台脱颖而出,头部平台具备更强的科技实力和更多的数据积累,具有较强风险承受能力,使得自身在此次监管的大浪淘沙中得以生存下来。”业内人士表示。

      招银前海投研部首席研究院王朝阳也向记者分析,强监管下行业洗牌对行业影响和发展是深远的,驱逐劣币利好长远前景。短期看行业洗牌加剧,中期看,行业集中度将在明后年持续提升,监管也可能将从区域向中央集中。长期看,行业将进入有序发展阶段,明确场景+精准客户定位+供应链服务,龙头企业有望获益整合红利,有益于整个行业健康发展。

      “经历了此前的野蛮发展,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核心竞争力已不再是单纯的"高利率",而是平台的合规化程度,这将成为平台吸引投资者、增强用户黏性的重要方式。”许泽玮说,当前,备案已成为互金平台实现合规化发展的必争之地。谁能成为首批备案成功的互金平台,谁就能够占据先发优势,将成为平台胜出、超越的实力体现。

      而在广东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网贷之家联合创始人朱明春看来,互联网金融发展到今天,又来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中国的金融科技企业2017年已经有6家到美国资本市场上市,至少还有二三十家企业正在准备或者排队要去到境外资本市场。作为创业者,上市首先是完成一次大考,但登录资本市场后,怎样才能走出一条循序渐进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仍然是摆在创业者和企业家面前特别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金融科技加速赋能传统金融 智慧金融落地

      如果说2016年是金融科技的元年,那么2017年则可以被称为金融科技的发展之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逐渐应用于金融业,以BATJ领衔的金融科技企业通过自身技术实力纷纷与传统金融机构展开深度合作,加速智能金融的落地。

      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例,其中,2017年3月28日,中国建设银行与阿里巴巴、蚂蚁金服宣布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推进建行信用卡线上开卡业务,以及线下线上渠道业务合作、电子支付业务合作,打通信用体系。6月16日,京东董事局主席刘强东与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易会满正式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双方将在金融科技、零售银行、消费金融、企业信贷、校园生态、资产管理、个人联名账户乃至电商物流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6月20日,百度与中国农业银行达成战略合作,合作领域主要是金融科技、金融产品和渠道用户,双方还将组建联合实验室、推出农行金融大脑,在智能获客、大数据风控、生物特征识别、智能客服、区块链等方面进行合作探索。6月22日,中国银行官网公布与腾讯合作成立“中国银行-腾讯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

      业内人士指出,传统金融与金融科技深度融合的时代已经到来。

      “金融和数据天生就连接在一起,人工智能加快普惠金融的到来。数据和场景是人工智能的前提,金融科技在数据和场景方面有着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京东金融CEO陈生强说。

      “传统金融行业仍面临诸多痛点。”业内人士总结指出,与此同时,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生物识别、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领先科技已经进入了大规模工业化应用的临界点。利用科技为金融业发展提供突破性的技术方案,已成为行业共识。许多技术引领的创新场景也已经显现。第一是通过大数据从多角度分析、识别客户需求,开展精准营销;第二是结合生物识别技术,交叉验证用户信息真实性,防止盗用身份套取资金等欺诈行为;第三是通过机器和深度学习算法分析相似行为、识别异常交易。

      由此看来,金融科技企业早已不再是传统金融的“搅局者”,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更多扮演的是“赋能者”。百度高级副总裁朱光进一步表示,在智能金融时代,金融行业正在从四大方向发生改变,包括获客、服务、风控方式和IT基础设施。第一,获客方面,以用户画像为基础的更精准的用户触达;第二,服务方面,千人千面的便捷的在线服务,服务品质提高,营业网点及客服大幅压缩;第三,风控方面,大数据和智能算法为基础的反欺诈和风控体系,提升用户体验并拓展服务边界;第四,IT基础设施方面,高效安全的私有云及区块链将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智能金融带给金融行业的变革将远不止于此。“从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互联网技术革新,整个金融行业通过流程电子化,使得服务更加便捷;通过设备移动化,使得金融服务场景进一步线上化,客户可以享受更丰富的金融服务;下一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驱动,用户体验将得到大幅提升,用户能够随时随地随需地享受到金融服务。更重要的是金融服务边界得到极大地拓展,金融机构借助人工智能将服务更多原来服务不了的客户。”朱光说,百度金融正在形成智能获客、身份识别、大数据风控、智能投顾、智能客服、金融云、区块链七大金融科技输出方向。

      苏宁金融研究院薛洪言认为,从整个行业来看,人工智能从风口到落地,2018年或是量变引发质变的一年,继智能风控之后,智能营销、智能客服、智能投顾等相继成熟,金融AI化或全面落地,重塑金融业务流程。

      展望2018年,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指出,大数据、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得到进一步发展,区块链、物联网、云计算等也会继续升温,金融科技企业寻求跟持牌金融机构的合作会成为生存策略,与此同时,生态竞合、科技赋能将成为互联网金融业的新常态。

    责任编辑:方杰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