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现金贷倒闭潮:平台“消失”,供应商千里追债,员工报警讨薪

    戈森 来源:一本财经 2017-12-15 10:14:45 现金贷 金融科技
    戈森     来源:一本财经     2017-12-15 10:14:45

    核心提示行业依然走不出“不管就乱,一管就死”的魔咒……

    现金贷倒闭潮:平台“消失”,供应商千里追债,员工报警讨薪

      现金贷的监管风暴之后,数家平台被曝出倒闭。

      “今天去公司门口,发现门牌都换了,变成了一家婚庆公司。”一家现金贷公司的员工称。

      而另一家现金贷公司已开始倒闭清算,还拖欠供应商一些费用,员工说:“可以上门来搬电脑、台灯、插线板,值钱的都可以拿走抵账。”

      行业洗牌来得如此急促,导致依附行业的产业链都备受波及,大量的供应商被拖欠款项,甚至经营困难,开始裁员。

      风口陨落,繁华时代一去不复返。行业及其周边产业链,又将何去何从?

      01 人间蒸发

      12月11日上午,李洋去上班,却发现公司突然消失。

      “公司名牌不见了,直接换成了一个婚庆公司。”李洋称。

      李洋自称是现金贷平台“钱到”的员工,该平台有一个可申请贷款的微信公众号,账号主体显示为:杭州钱趣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之前,公司一直通过这个微信公众号放贷,并用大量的贷款超市为其导流。

      “公司虽然只有十几个人,但业务不错,大家工资不低。”李洋称。

      而监管之后,公司瞬间陷入败局。

      11月21日傍晚,《关于立即暂停批设小额贷款公司的通知》下发之后,现金贷的监管风暴席卷而来。

      11月24日凌晨,李洋接到上司电话,上司让他紧急通知合作方,要停止放贷。李洋赶紧通知各个贷款超市,下架“钱到”,停止导流。

      一切才刚刚开始。

      第二天,整个公司都笼罩在恐慌之中,大家在惴惴不安中度过了几天,很快,所有员工都前后接到了“遣散通知”。

      “很多人当天结款就走了。”但李洋却抱有一丝幻想,“事情也许还没有这么糟,也许还能把我调到其他分公司。”

      结果12月11日,他就发现公司人去楼空。

      因李洋还有几千元遣散费没有领,他多次拨打上司电话,一直无人接听。事后,李洋报警,希望找到公司,追讨遣散费。

      有趣的是,李洋发现12月11日“钱到”的公众号又“复活”了,推送了一条广告,此后又再无消息。

      一本财经多次拨打“钱到”公众号上的官方电话,只有一次接通,对方反复称:“我们现在只处理还款和催收问题。”

      离场的玩家,远远不止“钱到”一家。

      “上海一家名为现金帮的平台,拖欠了我们几万元的流量费用,说他们不干了,也没钱,让我们直接去他们办公室搬办公用品抵债。”某贷款超市的负责人沐颜称。

      他曾去“现金帮”的办公场地寻找,但对方称公司正在清算,可以搬电脑、台灯、插线板,值钱的都可以拿走抵账。

      而这轮洗牌和倒闭潮,几乎是难以逃脱的命运。

      11月下旬,现金贷的监管陆陆续续出台,给行业持续加压。

      而借款人在舆论的撑腰下,开始抱着侥幸心理,“抱团”不还款。

      一本财经曾经报道,几十万的老赖军团开始集结,喊着口号集体赖账。

      各大公司的逾期率都开始上涨。“入催率(逾期需要催收的比例)普遍上涨到50%。”多位从业者称。

      逾期的全面爆发,导致很多现金贷平台资金链断裂。“之前挣的钱,基本都要亏进去。”某现金贷平台的负责人大概计算了下,“2017年6月份之后新建的平台,大多都会亏损。”

      “一些现金贷平台的资金来源一般是P2P、信托或银行,如果借款人的钱催不回来,他们无法向资金方交代,可能选择直接跑路。”该负责人称行业的倒闭潮已然开始。

      这只是刚刚开始…...

      02 千里追债

      实际上,最先感知行业危机的,就是帮现金贷公司导流的“贷款超市”。

      此前,现金贷和贷款超市是密不可分的合作伙伴。

      现金贷作为甲方公司,却对乙方贷款超市颇为依赖,在各大群里呼唤他们为“乙方大大”和“流量爸爸”。

      而最近,双方的关系开始反转。

      “我们和甲方每天都要在群里对接,反馈双方数据,从11月开始,甲方商务不是联系不到,就是爱答不理了。”某贷款超市的CEO王凯称。

      到了12月,监管压力之下,情形变得更为严峻。

      “大量的甲方开始拖款,以各种理由不给钱。”王凯称,他的平台上有二十几家现金贷公司,近十家拖欠款项,还有平台预计拖款。

      以前双方的合作方式以“CPA”为主,按照注册量结款。每到月底,双方会统计注册数,然后结算。

      一个注册用户大概是10元左右。从12月开始,一位甲方商务称:“公司马上就要没钱付了,只能按照一个用户2元结算。”

      另外一些甲方,不仅要求打5折,还需签订“保密协议”,不许向外部透露。

      而“钱到”人去楼空后,乙方的钱同样也收不回来。

      “联系一个说离职了,又联系一个说遣散了,第三个问啥也不说,直接拉黑了。”王凯称。

      遭遇如此情况的贷款超市,远不止王凯一家。大量的流量乙方都反映,自己都被“恶意拖欠”。

      他们在群里相互打气:“绝不妥协,绝不接受2A。”

      他们还组建论坛,将欠债平台名单汇总,每日更新。

      现在双方矛盾的解决方式,无非是两条,一条是走司法程序,一条是“上门讨债”。

      一家中型平台被传出倒闭的消息,王凯组织乙方人马,准备前往宁波,“千里追债”。另一贷款超市的负责人赵倩最近和甲方斗智斗勇,已心力憔悴。

      她发了一条朋友圈抱怨:“抵制老赖的甲方,变成了老赖,是不是一种讽刺?”

      03 黄金时代终结

      现金贷黄金时代,这条产业链上的所有公司,都过得颇为滋润。

      巅峰时期,王凯能月入十几万。而上个月,他只收入3万。

      “以前一个注册用户十几元,现在打5折,都没人要。”王凯知道,黄金时代已然离去。

      以后该怎么办?贷款超市还有出路,现金贷退下,还有银行等传统贷款机构。“业务还可以做,只是再也没有暴利。”王凯称。

      实际上,现金贷产业链的上下游公司,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上游的资金方,在失去现金贷这个标的后,陷入了庞大的“资产荒”中,在四处寻找新的目标。

      “以前都是坐等平台上门,现在商务人员天天去找新资产,供应链金融、场景分期,一家家去拜访。”某资金方的商务人员称,市场的供求关系,瞬间改变。

      而下游的供应商,则活得更为艰难。

      “我们知道现金贷公司不稳定,所以都要求对方预付款。”一位给现金贷公司提供风控服务的大数据公司负责人称。

      而其他现金贷的供应商就不这么幸运了。

      “拖欠的款,我们都不好意思要,我们知道他们活下去都难了。”一位现金贷技术公司的商务称,他们的尾款也没结算。

      大量给现金贷提供系统、风控服务的大数据公司,业务量骤减。

      “一些公司已开始裁销售人员了。”多位业内从业者透露。

      而曾经购买的服务,已无法退款。很多现金贷平台开始四处寻找新买家。“想二次转卖,尽量收回一些钱来。”该负责人称。

      朋友圈天天发广告,都卖不出去,因为行业骤停,这些服务再无用武之地。

      未来有何转型之路?

      “我们只能等下一个行业风口。”作为行业的送水者,大部分公司只保持“等风来”的心态。

      而第三方催收公司,却迎来了十年难遇的繁荣。

      倒闭潮从现在开始,将持续数月之久。在这个过程中,平台和老赖之间,将展开一场催收大战。

      催收行业开始逆势繁荣,催收员供不应求。大量的催收公司开始紧急找人,扩充场地。

      但这轮密集催收大战结束后,行业新增不足,他们又该何去何从?

      现金贷洗牌开始。

      “除了10%的现金贷公司可能转型外,剩下90%的公司将淘汰。”多位行业从业者对行业的预判,都不太乐观。

      而吸附在这条产业链的公司,也将备受波及——蝴蝶效应才刚刚开始。

      行业依然走不出“不管就乱,一管就死”的魔咒……

      (应受访者要求,本文部分人名为化名)

    责任编辑:王超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