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现金贷、互联网小贷、虚拟货币等金融创新业务持续受到关注,由“一行三会”联合制定的资产管理业务新规也在酝酿中。
12月12日,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巴曙松在出席2017亚太资产管理高峰论坛期间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针对金融创新产品的引导和监管,资管新规的出台初衷,金融去杠杆的进程和影响进行了一一解读。
建立统一的资产监管框架
NBD:您如何评价资管新规对资管行业的影响?
巴曙松:前一阶段资产管理发展很快,既有规模扩大,也有跨领域、跨产品的创新,这对于原有的分业监管体制有比较大的挑战,原有的“一行三会”基于自己的功能,都有不同的监管要求,给市场主体套利提供了巨大的空间,确实也产生大量监管套利的现象。
而新规的酝酿,是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成立之后,一个非常重大的政策导向,建立统一的资产监管框架,打破分业监管体制存在的缺陷,这是政策的重点。新的监管框架要适合所有的市场主体,只要从事资产管理业务,都将纳入监管范围。政策实施的过程中,怎样去杠杆比较平稳,不至于对实体经济带来冲击,这是大的方向下具体实施的问题。
目前,金融领域三大攻坚目标,第一就是防范大风险去杠杆。宏观数据显示,过去两年,信贷增长速度和社会融资总额出现明显背离,信贷增长比较平稳,社会融资总额速度上了一个大台阶,其中有很多通过各种资产管理产品的加杠杆产生。去杠杆肯定会对这部分产生直接影响。前两年杠杆怎么加上来,接下这些杠杆根据新规将逐步去掉。
NBD:目前互联网小贷、现金贷处于监管的风口浪尖,您怎么看待这类金融产品和需求、监管的关系?
巴曙松:我们针对类似现金贷产品,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不同领域的监管差异很大,有很严厉禁止的,也有相对鼓励的,比如在美国,甚至不同的州之间监管的力度差异都很大。
从基础来说,看待现金贷的问题,首先要看这类融资的形式是不是有现实需求,会不会积累大的风险。中国范围内,这类金融模式目前最大的问题,来自经营主体不具备独立风险管理能力,对金融风险没有把控能力。
事实上,小额贷款、现金贷确实有其市场需求,针对其市场主体没有完善的风控能力,我们要做的可能是用金融科技的手段去为其提升能力,再通过金融持牌监管,进一步拓展业务。另外,要做好贷款利率市场的控制,避免借贷者过高的压力。
NBD:经过一轮监管,近期境外市场数字货币又开始受到关注,您怎样看未来国家数字货币的发展趋势?
巴曙松:芝加哥交易所开始比特币的期权交易,第一天就停牌三次。从此可以反映出,数字货币的交易还处于非常初步的发展阶段,可能未来需要建立更健全的交易模式,良好的互动关系之后,可能才会成为一个更多人接受的投资品。
相对于比特币本身的争议,是否错失机会,我更关注的是,为比特币提供支撑的区块链技术以及货币体系要求突破管制以达到更高效的发展趋势。即使说比特币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够引入国内,但中国未来是否能通过相应的技术研究发明自己的数字货币来丰富市场,值得关注。
金融去杠杆影响房地产行业
NBD:您如何看待目前金融行业的去杠杆?
巴曙松:金融去杠杆,分为多个不同的主体,包括居民、企业、政府,从去年到目前的去杠杆,可以说只是转杠杆。通过居民的大幅加杠杆,对冲了企业和政府的去杠杆。
从去杠杆的进度看,企业稳中趋降,政府明显回落,居民大幅上升。尤其是居民大幅加杠杆主要是用来买房子。
总体上看,跟欧美国家相比,我们的杠杆率仍属于可控状态,特别是中国地方政府的高杠杆,主要用来做基础设施投资,有着对应的资产进行处置,也可以大幅降低风险。
而看居民的加杠杆,需要引起一定的注意,数据分析可以看到,真正高杠杆买房的居民仍集聚在一二线城市的小部分人群,一旦房价出现波动,对消费市场以及居民资产负债表都可能形成比较大的冲击,NBD:在去杠杆背景下,您如何预判房地产市场?
巴曙松:通过近期的观察,我们发现房地产市场正在出现深刻变化。
第一个特点就是从增量房、新房占主导的市场转到存量房为主导的市场,大的背景就是房地产交易在总量上大致平衡,增量房交易在大幅回落,新房的增长跟成熟房地产市场增速大致趋同,呈现出成熟的房地产市场波动的特点。
另一个特点就是城市群内部的房价涨跌趋同,这意味着中国的城镇化由原来的大中小城市同步发展的阶段,走向了主要城市群和中心城市为龙头发展的阶段。
从2016年的房地产交易数据看到,珠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城市群加上南京、合肥、武汉、长沙、重庆、成都六个城市一年的成交量占到了差不多全国新房交易量一半,二手房交易量七成,这说明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差异正在增大,城镇化进程到了新阶段。
另外,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炒的将变成长期政策。这一指导思想会深刻改变房地产业态,炒房投资客的资金回笼会出现困难,房屋租赁会有比较大的发展。相较发达国家,我国城市房屋租赁比例明显偏低,未来会有比较大的上升空间。
责任编辑:方杰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