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银行折返校园贷 利率最高不超过6%

    但慧芳 来源:长江商报 2017-09-19 08:16:19 银行 校园贷 银行动态
    但慧芳     来源:长江商报     2017-09-19 08:16:19

    核心提示高校内借款小广告近乎绝迹,银行跑步进校布局以期“良币驱逐劣币”。

      编者按

      一方面是不良校园贷平台的迅速淡出,另一面则银行等正规持牌金融机构的强力挺入。

      经过了一年多的行业清理整顿,“一堵一疏”的监管方式改变了校园贷行业的参与者,银监会8年之后重新允许银行成为校园市场的合格放贷主体,行业格局正在被重构。

      网贷败走、银行入主、电商蚕食,新入局者正用提供低利率、合规服务改善用户体验。在未来的校园金融市场,不一定会如此前一样迅猛扩张、过度挖掘,但正如多位资深金融人士所言,将更加健康、更加注重防控风险。策划:姚海鹰

      曾经“红火一时”的校园网络贷款,正在被清理。

      “从2016年开始监管部门就在大力鼓励银行为大学生提供正规的、优惠的金融服务,今年以来尤为明显,银行被‘推上’前台。”9月13日,一位长期从事信贷的银行人士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

      的确,一边是曾经叱咤风云的网贷机构终被“禁足”。另一边,则是银行等正规军积极“入场”,一退一进之中,校园贷新格局正在形成。

      一周来,长江商报记者走访多所高校发现,部分学校已经与银行携手,让“正规军”银行进入校园,开展助学贷、信用卡、消费贷业务的同时,提供给大学生更多的金融知识和金融理念。

      武汉、郑州等多地大学生告诉长江商报记者,在近期班会“晚点名”时,辅导员一再强调,拒绝不正规的“校园贷”,选择银行的正规产品。

      银行方面,长江商报记者采访发现,中行、工行、建行等多家银行已经“跑步”进入校园市场,开发多款专门适合于大学生的消费信贷金融产品。而在利率方面,多不到6%,远远低于网络消费信贷10%-20%的水平。

      高校中难见校园贷广告,商业银行成高校金融“主力军”

      近日,长江商报记者前往多所高校进行探访发现,此前在有些高校内张贴的、随处可见的校园借贷“小广告”已不见踪影,多所高校的一些布告栏、展示牌上,更多是培训、招聘、招租等类型的广告信息。

      在各校园论坛网站上,网络借贷平台、消费金融平台的推广链接也少有出现。多名大学生告诉长江商报记者,自从今年上半年频繁整顿过后,现在都很少再看到“校园贷”的广告出现,身边也没有发现有同学向网贷平台申请使用“校园贷”产品的现象。

      一知名高校辅导员蔡老师告诉长江商报记者,他在平时的学生工作中,除了班会教育之外,对学生的消费情况、借贷情况长期进行跟进,以防止学生被“非法校园贷”产品所诱惑。“学校多次部署防范不正规‘校园贷’的工作会议,教育部门对此很敏感、很重视。”

      事实上,不少学校已经开始着手引进银行进入校园,对银行校园网点进行关注,以期用“良币驱逐劣币”。

      9月8日,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与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省内三所高校分别就智慧校园、校园E贷等签署合作协议。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人士表示,充分发挥湖北中行植根校园的特色优势,以搭建一个高校金融生态圈为目标,以中银E校园、校园商圈为联接点,以助学类贷款、校园一卡通、校园特色信用卡为主打产品,以中银一站式出国金融服务、教师尊享服务为抓手,以党建共建、公益平台为路径,全方位对接和满足高校校方、教师、学生的各类金融需求。

      长江商报记者上周从中国工商银行获悉,工商银行近期推出了个人信用消费贷款“大学生融e借”。目前这项业务已在高校比较集中的10个城市包括北京、哈尔滨、上海、南京、威海、武汉等的15家高校试点。

      长江商报记者梳理发现,截至目前,已有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三家国有银行以及招商银行、广发银行等多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已正式推出了针对大学生的金融信贷产品,成为高校金融的“主力军”。

      银行“校园贷”利率多在5%-6%之间

      与“良莠不齐”的各类网络借贷平台不同,银行推出的学生消费信贷产品或小额信贷产品,在利率上有明显的普惠金融特性。

      长江商报记者此前多次采访校园贷网贷市场时曾发现,“校园贷”网贷业务不收取中间费,利息最低为月息1分左右。一位做过“校园贷”业务的业内人士对长江商报记者透露,大学生借款一年为其支付的成本占借款总额最低为12%。“手续费”、“服务费”、“保证金”等名目繁多的借款费用,加起来动辄10%-20%,有的甚至高达50%。“平台的做法一般是用高收益、高利润覆盖高坏账。”该人士曾透露。

      湖北银监局局长赖秀福在近期召开的湖北省第五届大学生金融节暨防范和打击“非法校园贷”主题宣传服务月活动的启动仪式上表示,“非法校园贷”通过虚假宣传等手段,让辨别能力不足的大学生容易陷入高利贷陷阱。他举例道,湖北有名女大学生,为了买一部4000元左右的iPhone,通过“非法校园贷”借款最后利滚利至欠款30万,给学生和其家庭造成极大的偿还压力。

      长江商报记者从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多家银行了解到,目前银行推出的个人消费信贷产品利率不到6%,多为5%-6%之间。

      以中国银行推出“中银E贷·校园e贷”为例,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个人贷款部相关负责人告诉长江商报记者,该产品基础年化利率设定为6%,目前针对已经签约的合作高校,年利率低至5%,远远低于网络消费信贷10%-20%的水平。

      中国工商银行湖北省分行营业部银行卡部相关负责人也表示,目前工行推出的“大学生融e借”年化利率约为5.65%,享受原利率8.7折优惠。以借款1万元为例,分1年12期偿还,使用“大学生融e借”总利息为308.95元,平均每天利息不到0.9元。

      建设银行的大学生消费信贷产品,年化利率也仅为5.6%,此前执行的利率也不高于6%。

      长江商报记者采访过程中发现,银行等正规机构,一般额度有限,多在2000元至8000元左右。在进入单所学校的银行家数上,目前也有监管部门进行了限定,如湖北在监管上要求一所高校引入2-3家银行。

      “校园贷”审核引入

      学校和家长约束机制

      除了利率上的规范之外,在借贷审核和放款流程上,银行方在校园市场,更多将学生和学校、家长进行关联责任“绑定”。

      “基于我们对大学生信贷的理解,以往的非正规网络‘校园贷’实际上不太负责任,学生产生借贷行为,家长作为监护人需要负直接责任,是其间接还款人和担保人;校方则需要肩负管理责任,校方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是最了解的一方。在做大学生消费信贷等产品时,校方和家长不应该缺席。”9月14日,一位资深银行信贷人士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

      事实上,以中国银行为例,其大学生消费信贷产品采用“银校联审”的审核机制,由高校和银行共同审核学生借贷需求,校方根据学生在学校的日常生活表现,审核学生是否合适使用银行的产品。在贷后管理上,银行还会与学校做进一步跟进,按期进行还款提醒,给予金融风险辨识能力相对不足的大学生更多关注和指导。

      多位银行人士称,银行设定的大学生贷款流程上,不仅需要学生本人的申请和确认,而且有银行还需要父母的签字确认。而不正规的网贷平台则绕开学校和家长,直接面对学生,便于其进行误导或诈骗活动。在催收方面,更是采取暴力催收和恐吓催收等手段。

      中国工商银行湖北省分行营业部银行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相比于此前,目前银行掌握有强大的征信系统和大量消费数据,成熟的大数据风控模型为大学生信贷提供更加完善的用卡环境。银行希望通过提供满足学生实际需求和合理需求的消费信贷产品,帮助大学生掌握金融知识,积累个人的信用,养成比较好的还款习惯,学会理性消费。帮助大学生正确了解和区分哪些是正规的金融产品,哪些是非正规金融产品,培养他们的金融安全意识及理财能力,让他们更快适应社会生活。

    责任编辑:晓丽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