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骗贷横行,平台数月被薅干,这可能是消费金融最后一个万亿分期场景

    列文 来源:一本财经 2017-08-18 08:51:39 骗贷 消费金融 金融科技
    列文     来源:一本财经     2017-08-18 08:51:39

    核心提示房贷车贷,人生中除了这两项巨大开支外,排在第三位是什么?

    骗贷横行,平台数月被薅干,这可能是消费金融最后一个万亿分期场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本财经”(ID:yibencaijing)

      房贷车贷,人生中除了这两项巨大开支外,排在第三位是什么?

      婚嫁。

      尽管婚嫁市场在年年缩水,但依然有万亿市场,业内人士将称其之为“最后的分期场景”,不少巨头虎视眈眈,准备进入。

      然而,已进入行业的玩家,却发展缓慢。

      风控太难,骗贷横行,B端和C端勾结套现,一家平台曾经数月被薅干。

      最后的蓝海,却荆棘密布,这片市场可能爆发吗?

      01最后的场景

      最近两年,消费金融崛起,租房、3C、旅游、教培、医美、家装,几乎席卷了所有的消费场景。

      “场景+分期”从蓝海变成红海,最终沦为一片血海。

      大家都急于拓展新的疆土,来规避厮杀。

      有趣的是,不少玩家不约而同地,将眼光转向了婚嫁场景。

      “这可能是消费金融领域最后一个场景”,某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也正在布局婚嫁,负责人金娴称。

      婚嫁市场有多大?

      “婚嫁市场的具体规模,没有明确数据,但却可大致推算”,婚嫁行业垂直自媒体负责人张玉民称。

      目前,国内结婚人数逐年递减,但每年依然有1000万对情侣步入殿堂,婚纱照、婚庆策划、婚宴、蜜月游一条龙,平均下来也要10万块左右。

      “如此换算,这就是一个万亿市场”,张玉民称。

      而婚嫁市场的主力军,基本都是90后,他们对新鲜事物接受度高,分期消费的理念也较为强烈。

      在此之前,城商行曾有过尝试。

      2013年,吉林银行就推出了结婚贷款产品,他们也去婚庆公司以及婚姻登记处做过宣传,“但是这块业务一直没做起来,”相关负责人称。

      大银行觉得这块肉太小,而小银行的审核门槛极高,下款率不高,导致金融在其中的渗透率极低。

      “这才是真正的蓝海”,金娴称,万亿市场,客群优质,传统金融机构并未吞噬,才给了消费金融公司诸多机会。

      从2016年开始,互联网玩家切入婚嫁市场。

      一类是电商系。

      他们有自己的婚嫁电商平台,同时可以给用户提供婚嫁分期和贷款服务,比竞嫁网、新婚宝、婚礼纪、囍分期等。

      另一类是消费金融系。

      他们对接线下的婚庆公司,给用户提供分期贷款。

      然而,如今的婚嫁分期市场,只可用“惨淡”来形容。

      “预计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做到50到80亿的市场规模,但是目前只做到了5000多万”,竞嫁网创始人蔡鹤云曾调研,上海婚嫁市场规模在300到400亿之间。

      他们曾雄心壮志,结果市场之慢热,超出他们想象。

      而2016年成立的分蛋金服,目前放贷规模仅4亿。

      寥寥不多玩家,发展并不算快,而绝大多数公司只是表现出兴趣,依然冷冷在场外观望。

      这片万亿市场,为何迟迟没有迎来它的春天?

      02骗贷横行

      婚嫁场景的最大弊病,是欺诈。

      在“场景+分期”行业,医美和培训一度被业内人士认为是伪命题。

      因为这两个行业价格都不透明,也很难定价,导致了中介横行:在医美行业,中介提成高达50%,培训高达30%。

      中介的存在,让这两个场景骗贷和套现问题,都很难根治。

      但婚嫁场景不一样,价格早就透明见底,大家在过度竞争中,利益已薄如纸,根本没有中介存在的可能性。

      如此的场景,骗贷相对应该更难,事实真的如此吗?

      徐春捷回忆,在2016年年中,分蛋金服成立之后,几乎同一时间,北京也有一家公司推出同样产品。

      该公司本身就有婚庆业务,迅速签下大量婚庆公司。过度扩张之后,公司出现大量坏账,直接导致崩盘,退出婚嫁消费金融市场。

      他们到底遭遇了什么?

      华北区从事套现的大中介彬和称,他曾观察过婚庆市场,他看到很多欺诈情况。

      一种是C端欺诈,伪造成要结婚的用户,来纯套现。

      另一种,是B端欺诈,因为婚庆门槛太低,“甚至新成立一些婚庆公司,用来纯套现,骗到钱后就跑”。

      而第三种,就是双方勾结,套现出来后相互分成。

      “这个场景太容易被攻破,因为很难核实对方这部分钱的真实用途”,彬和称。

      分蛋金服的创始人徐春捷同样发现了这个问题。

      他在创立分蛋金服,曾是消费金融的老兵,深知行业风险,而不敢冒进。

      分蛋金服曾进入二三线城市,试水后很快出现B端套现的苗头,他立马收手。

      直到现在,徐春捷只会和每个区域排名前五的机构合作。

      即便做好了B端风控,C端风控依然是个难题。

      “我们会要求获得双方父母的电话”,徐春捷称,考虑到“面子”问题,这样违约的可能性会降低。

      但前提是,这得是一场真实的婚礼。

      看结婚证?但是很多安排婚宴的情侣,很多并没有领证;就算获取双方父母的电话,也可能大家联合起来撒谎。

      就算证明是真实婚姻,如果他申请贷款10万,如何证明他真实花了10万?

      比如,他说要请10座客人,结果只有5桌;申请填写了2个摄影师,结果只请了1个——这些款项细节,都如何核实?

      风控之难,难如上青天。

      面对风控难题,竞嫁网另辟蹊径,直接选择绕过风控。

      他们现在联合银行推出的“结婚贷”,但竞嫁网在其中只担任助贷角色,负责获客和进件,最终的风控和放款,都交给银行。

      虽然规避了风险,但是这种模式下款周期长,又有商户推广力度不足等诸多问题。

      除了风控之外,因为婚礼场景的特殊性,后面将还面临一大堆难以想象的难题……

      03行业洗牌

      尽管是万亿市场,但婚嫁整个行业,都处在了下行震荡期。

      在前段时间刚刚结束的中国婚礼行业高峰论坛中,江苏省婚庆行业协会会长常真称,“从大数据上说,整个结婚人数大幅度减少,门槛又特别低,造成这个行业竞争无序,是有往下走的趋势。”

      结婚人数在逐年降低,也导致了竞争不断加剧。

      婚嫁行业早已过了暴利时代,利润非常薄。据业内人士称,目前婚庆公司一单的利润“能有10%就很不错了,”商户都在用减法来做营销——比如打折、促销。

      用户一上来的第一反应,肯定是讲价,分期这种“加法”手段,还没有成为他们第一考虑的方式。

      蔡鹤云认为这项业务和车贷一样,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培养市场,“很多商户和用户都不知道婚礼还是可以分期的。”

      “商家对分期的推广力度,远远不够”,蔡鹤云称。

      行业都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节点,哪有时间去想,如何通过金融手段,去挖掘客户的剩余价值?

      市场反应淡漠,而婚庆又是一个超级低频(一生最好只有一次)的需求,地域又极为分散,导致各个平台很难全国布局。

      这个难点竞嫁网也一直没有突破。

      目前他们和上海市上百家酒店的合作,但业务还是没有走出上海。

      “我们只做上海,但是APP却是面向全国的,导致APP里90%的申请都是无效的”,蔡鹤云称。

      对于女孩来说,婚嫁只有“我愿意”的那一刻的仪式。但这个流程,却牵动无数的细分场景,婚宴策划、酒店、影楼等等。

      因为很难规模化,行业盈利也将成为难题。

      “C端是赚不到钱的”,蔡鹤云倒是看得很清楚,C端的那点利差和服务费,实在覆盖不了成本。目前,竞嫁网仅能够实现盈亏平衡。

      但蔡鹤云看到了另外一个商机,他发现,B端倒是很缺现金流。

      可以帮助B端做应收账款融资、回笼现金流等服务,这也是婚嫁行业的一大痛点,“目前还没有人来做这件事情,可能会是一个很大的市场”,蔡鹤云说。

      而其他玩家,有更大的野心。

      他们试图通过婚嫁场景为入口,切入“家庭”,去拓展后期的其他家庭消费场景,比如:生育、月子、保姆服务等。

      这个市场未来是否会爆发?

      竞嫁网和分蛋金服的两位创始人都认为,关键因素看:银行或更多互联网玩家是否进入,共同将市场激活。

      据业内人士预测,在家庭大额消费贷款中,除去最大头的房贷、车贷和装修贷款,下一个目标就会是万亿产值的婚嫁市场。

      银行对其已蠢蠢欲动,而互联网巨头也开始布局。苏宁消费金融相关人员透露,他们也正在看这片市场。

      当玩家大批量进入,整合产业,培养用户之后,婚嫁市场可能会迎来爆发。

      “看到这片蓝海的人,并非一个,迟迟没有发展起来,背后必然有其逻辑”,金娴称。

      这个场景涉及的人员关系复杂,场景复杂,风控极难。

      万亿市场的最后一片蓝海,荆棘密布,同时也意味着机会丛生。

    责任编辑:王超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