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潘光伟:在应对风险方面银行业有独到优势

    来源:新浪网 2017-05-11 15:03:40 银行业 风险 银行动态
         来源:新浪网     2017-05-11 15:03:40

    核心提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7年5月11日(星期四)上午10时在国新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7年5月11日(星期四)上午10时在国新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请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潘光伟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负责人介绍银行业支持“一带一路”举措成效,并答记者问。

      以下为答问环节文字实录:

      记者:想问一个关于风险的问题,刚刚各位行长都提到。问一下在最近几年投融资的实践当中,大家认为最大的风险在哪里?现在一部分的风险敞口可以通过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来覆盖,想问一下还有什么其他的手段可以来规避这些风险?谢谢。

      潘光伟:您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银行业在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当中,既是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风险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是信用风险,主要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项目期限比较长,投资需求量大,部分项目经济效益不明显,传统的商业银行贷款期限都比较短,有的5-10年,所以存在着一定的期限错配的问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治、经济情况不太一致,有的企业履约还款的能力存在着不确定性,所以有信用风险。

      第二,是市场风险,主要是因为近年来世界各国央行的货币政策、汇率政策不一致,这样,溢出效应比较明显,国际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大宗商品市场的动荡、变动比较大,对银行业管控市场风险能力提出了挑战。

      第三,是合规风险,随着我国的银行业“走出去”,可能面临更多的是如何遵守国际监管规则和当地的法律法规。大家都知道,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的监管机构对一些国际性的大银行都开出了天价的罚单,所以对我们的银行业来说,我们“走出去”更加要注重遵守当地和国际上相关的银行监管法律法规,特别是反洗钱、反恐等方面的监管规定。

      但是我觉得,对风险要辨证看待,银行业就是经营风险的行业。记得2003年银监会成立,有的境外媒体预测,说中国的银行业从技术上来看接近破产的边缘,但经过这些年银行业的改革开放,在监管部门的引领下,我们通过剥离不良,引进战略投资者,公开上市、注入资本金等一系列的举措,中国银行业在跟风险赛跑的过程中,我们走赢了,我们的银行业资产现在规模是232万亿元,今年银行业的整体不良率是1.91%,比去年下降了0.02个百分点,商业银行的不良率是1.74%。

      我自己个人的看法,在应对风险方面,我们国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有这么几个独到的优势。第一,我们有体制上的优势,国家政府和监管部门可以建立一个相互协调的机制,可以整合各种资源。第二,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机构在同风险赛跑,在防范化解风险过程中成长壮大了,我们的体制或者银行业内部管控机制不是僵化的,我们具有较好的矫正、纠错机制。第三,这些年我们银行业有非常好的内控、合规和风险管控的技术。像银监会,在香港金管局的协作下,有一个非现场1104的监管系统,一个很好的监管系统,我们的风险管理技术有独到的优势。更重要的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有一个很好的习惯,可以从过去的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我们先当学生,后当老师,我们是善于学习的。

    责任编辑:方杰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