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和国土部刚刚下发适时调整供地的指示,对于库存少的城市要多供地,对于库存6个月以下的城市要显著供地还要加快节奏。很多人都觉得只是说说而已,然而起码北京并没有这么想,仅仅一天后,北京继限购限贷、认房又认贷、打击商住房之后,在供地的调控上,又开了全国的第一枪。
昨天晚上北京突然发布,未来五年的住宅用地供应计划,明确未来五年全市计划供应住宅用地6000公顷、年均1200公顷,以保障150万套住房建设需求,其中自住型商品房将供地1020公顷、拟建25万套房。同时,2017年北京的住宅供地计划也相应调增,达到1200公顷,以保障30万套住房建设需求。在未来5年人口基本每年减少50万人的基础上,每年住房增加还能满足100多万人的新增需求。这个供需矛盾很可能会根本逆转。
大家不是老觉得地不够用吗?这下看来北京市真的急眼了,要用狠招调控了。每年自住房供应5万套,各类住房每年供应30万套。这基本上力度空前了,要知道今年一季度,北京市已供应经营性用地约230公顷。其中商品房供地161公顷,是去年同期的6.2倍,也是去年全年商品房实际供地量的1.5倍。很多人还在反驳,只是供地效率增加了,而实际上总量没有增加的时候,北京市这个规划彻底打了他们一个耳光。这就是彻头彻尾的像炒房团宣战了,不但要用限购限贷抑制需求,还要增加大量供给调控预期,此外还要竭尽所能通过各种金融手段,掐断炒房的资金链。我们能够想到的政策,起码北京都在做了。而北京开枪后,很可能会全国推广。
因为炒房已经成为了一场类似于洪水的自然灾害,调控坚决下手狠的城市,必然会把这个洪水推向其他城市,北京调控越坚决,河北的房价可能就会被推升,上海和深圳也会受到威胁,所以其他城市如果不想背黑锅,就只能跟进最严厉的调控。把短板补齐,所以这已经是一场调控的军备竞赛了。而且最后很可能走向调控的矫枉过正。
记得当年香港吗?1984年开始到1997年间,香港因为要回归,所以不再供给土地。想把地留下,等香港回归之后,我们自己卖。在这十几年中,香港房价涨了10倍。一个中档私宅,每平尺的价格7000-8000港币,相当于每平米10万人民币了。当时中产阶级买一套房需要一辈子的收入,而香港人把收入的74%都用于了供楼。当时香港老百姓苦不堪言,舆论一致呼吁政府平抑房价,痛斥高房价的噩梦。
后来香港回归,但恰巧赶上了亚洲金融危机,楼价暴跌,但由于供需矛盾,到了1999年很快就反弹起来,就在这个时候,董建华政府提出了八万五建屋计划,其实这个是当时港英政府看到房价上涨过快提出来的,但碍于中英联合声明,所以他们无能为力,只能留给了之后的董建华政府,也就是每年兴建住房85000套,10年内让全港70%的家庭拥有住房,而具体的做法就是大规模卖地供地,仅1997年香港便拍卖19块宅用地,后来因为金融危机,房价崩盘才暂缓实施,后来1999年房价恢复后,继续执行,没想到没几天,房价又崩了。香港房价继金融危机暴跌之后,2000年开始再度暴跌7成。这次浩劫之中,不少明星都深受其害,比如王菲就4800万港币买了一栋豪宅,结果两年后只能半价出售,这算不错的,还有一些干脆破产了。
香港房价走势
但我们希望能够做的比香港好,因为香港的调控最后失败了,因为房价真跌下来了,董建华以为做了件好事,自己可以一战封神,但却万万没想到,最后民怨沸腾。过半数香港市民认为董建华经济政策有重大过失,社会普遍呼吁政府救市,遏制房价下跌。最后政府迫于压力,停止了之前的的八万五造屋计划,转成了勾地政策,土地政策又回到了挤牙膏的阶段,于是房价过了几年又开始缓慢攀升,甚至越长越高。
就力度来看,1997年香港人口是不到700万,每年供应8万5000套房足以造成致命的杀伤力,而北京现在2000万人每年供应各类住房30万套房。这个力度应该差不多,香港当时人口稳定,每年增加10万人左右,并不多。而北京未来每年将疏解掉50万人,人口趋势上北京的调控力度显然更大。而且北京还有其他的配套调控措施,再加上旁边的新区转移了更多的炒房资金,这个政策推出,将在根本上扭转房价的局面。
责任编辑:王超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