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南京市民刘先生在扫描摩拜单车二维码时,出现了本不该出现的转账提示,于是向警方报案。当地有些市民也发现,扫描摩拜单车上的二维码后,如果不注意很可能钱就被转走了。作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二维码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交媒体、移动支付、产品促销等方面。“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由于制码技术几乎零门槛,不法分子将病毒、木马程序等植入二维码,消费者扫码被盗刷现象时有发生。(2月28日《每日经济新闻》)
这的确是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我们日常使用的二维码也会成为诈骗的工具,实在令人意外和震惊。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暴露出相关监管存在缺失,也提醒我们在使用二维码时要树立安全意识。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成了“扫码族”,扫描二维码添加好友,购物消费,查阅资料等,比起输入账号搜索查找,无疑更加快捷简便,因此很多人对扫码青睐有加。殊不知,这种随意扫码行为也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二维码中可能隐藏木马病毒或恶意软件,一旦扫码,手机很可能感染病毒,导致银行卡账号和密码被盗,造成财产损失。因此,这就需要公众在扫码时多一个心眼,多留意,多识别,不要随意扫码,应该谨慎和警惕。
导致二维码乱象的主要原因是二维码缺乏必要的监管。国内的二维码大多来源于日本的快速响应码(QR码),这种响应码没有在国内申请专利,采取了免费开放的市场策略。这就意味着,制作和使用二维码没有任何门槛。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二维码处于无序和混乱状态。更为可怕的是,这些二维码没有经过任何机构审查和备案,一旦出现诈骗和盗刷行为,就无迹可寻,很难追踪到犯罪嫌疑人,这无疑也增加了案件的侦破难度。
这就需要采取措施,加强对二维码的监督和管理,首先明确监管主体,建立审查和监管机制,对制作使用二维码的资质进行审查,建立准入门槛,采取备案登记等形式,建立二维码数据库,将二维码纳入规范管理的轨道,出现问题可以有效追溯。其次要制定法规,针对二维码使用出现的乱象,制定出相应的法规,确保二维码使用规范。另外,公众的安全意识也十分重要,这就需要加强安全提示。总之,二维码已经越来越深入到生活中,需要从法制、监管和安全教育等方面为二维码加上防伪码,这样才能确保公众财产安全,确保二维码规范使用。
责任编辑:韩希宇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