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新支付大踏步而来 安全别留“后门”

    宋特哉 来源:苏州日报 2017-02-21 10:17:46 支付 安全 金融安全
    宋特哉     来源:苏州日报     2017-02-21 10:17:46

    核心提示仅以“央视财经”最近发出的风险提示为例,它提醒消费者“不要在手机相册里存有银行卡和身份证的照片”,避免安全漏洞。但从个人信息网上满天飞的现实来看,这些信息是个人能守得住的秘密吗?

      对于“扫”或“被扫”两种扫码方式,在业内人士看来,仍存在安全隐患。如何堵住这些安全漏洞?既需要借助技术进步,也需要依靠管理升级。

      二维码支付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付款方式。打开支付宝或微信,让商家扫一扫码,就可以付款,或者消费者扫一下商家的二维码,输入付款金额,也可以买单。

      买大饼油条也可以“刷手机”,这是苏州现实生活中新支付方式大踏步而来的一个生动写照。其实,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刷手机”支付的领域早已颇为广泛,超市、农贸市场、早点摊……日常生活中需要花钱的地方,几乎都可以用“刷手机”来替代掏现金、找零钱的旧套路了。而且,从参与的人群分布来看,“刷手机”不仅仅是青年人的专利,就连不少中老年人也是粉丝。

      不过,“刷手机”方便归方便,安全保障方面的后顾之忧,也是客观存在的。“刷手机”从技术上来说,属于扫码支付方式,对于“扫”或“被扫”两种扫码方式,在业内人士看来,仍存在安全隐患。消费者扫描商户二维码支付,本质上是通过二维码定位商户第三方支付账户,再进行转账操作,此种方式存在缺少防伪功能、指令验证手段单一等问题;而商户用扫码枪扫消费的付款码,此时付款码就相当于银行卡+密码,全程无用户验证,消费者权益容易受到损害。如何堵住这些安全漏洞?既需要借助技术进步,也需要依靠管理升级。

      再者,国内个人信息的裸奔现象,也是扫码支付这种新支付方式的大敌。仅以“央视财经”最近发出的风险提示为例,它提醒消费者“不要在手机相册里存有银行卡和身份证的照片”,避免安全漏洞。但从个人信息网上满天飞的现实来看,这些信息是个人能守得住的秘密吗?

      为了让新支付方式走得远、走得好,安全保障方面还得早打补丁才行。

    责任编辑:韩希宇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