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参考报》获悉,重启近一年的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近期有望从国有大行进一步扩容至部分大的股份制银行和个别城商行。部分新入围的试点银行已经在储备新的证券化产品,这些证券化产品的基础资产既包括对公不良贷款,也包括个人不良贷款。
2016年2月,工行、建行、中行、农行、交行和招商银行6家银行获得首批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资格,总额度500亿元。5月19日,中行、招行分别公布发行3.01亿元、2.33亿元不良资产支持证券,标志着不良资产证券化正式重启。在此后的几个月里,建行、农行、工行相继加入试点行列。
去年10月上海证券报获悉,相关部门正在审批国开行与民生银行的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资格申请,这两家银行将有望成为第二批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银行。不过,试点资格何时落地及后续是否还有其他银行加入第二批试点申请,目前仍是未知数。
相关人士认为,不良资产证券化首批试点均为大行,第二批试点银行很可能仍然以大行为主,而城商行等试点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的效率可能更高,比如江苏银行、九江银行均已完成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业务试点。
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2016年城商行年会上也明确鼓励,城商行要按照市场化、法制化方向,探索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
《经济参考报》引述业内了解情况的人士消息称,“试点扩容之后,总额度应该还在500亿之内。”
责任编辑:晓丽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