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银行业不良资产将加速暴露 不良ABS有望提速但难成主流

    黄斌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18-08-31 07:55:42 银行业 不良资产 银行动态
    黄斌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18-08-31 07:55:42

    核心提示尽管不良ABS发行将提速,但很难成为不良资产处置的主流手段。

      近日,银保监会国有重点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在新浪财经的论坛上表示:“中国银行业有可能正面临新一轮大额不良资产暴露的局面。”

      作为不良资产处置的方式之一,不良资产证券化(下称“不良ABS”)在2016年试点重启后,颇受市场关注。但从规模看,金融机构通过发行ABS产品来处置不良资产的进程,比预想的要慢。自2016年5月首单落地以来,截至今年8月30日,发行规模仅345亿元,首轮不良ABS的500亿试点额度尚未用尽。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数位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不良资产的加速暴露,加之过去两年试点积累的经验,未来商业银行发行ABS处置不良资产有可能进一步提速。但数位人士亦有共识:不良ABS难以成为不良处置的主流。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总结称,银行进行不良资产处置时,工具的优先顺序依次为:核销、批量转让、债转股,“最后才是不良资产证券化,因此不良ABS很难真正发展起来。”

      累计发行345亿

      2016年5月底,中行和招行的两单产品落地,标志着不良ABS真正重启。

      Wind数据显示,2016年5月至今,不良ABS产品累计发行48只,发行规模总计345.03亿元,原始权益人均为商业银行。

      “总体来看,已发行的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运行情况正常。跟踪期内基础资产回收情况整体表现良好。”评级机构中债资信的ABS业务团队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称,该团队2018年跟踪评级了15单不良ABS产品的基础资产,“回收表现良好,均高于发行时预估的回收金额。”

      “对于个贷类不良ABS,受制于其产品底层资产笔数较多,逐一统计核对其回收来源难度较大。同时,由于截至各资产池跟踪时点,部分跟踪的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处于处置初期,未来现金流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回收可持续性需要进一步观察。”该团队表示。

      监管部门出于谨慎,对新一轮不良ABS的重启划分了阶段。

      2016年,四大行及交行、招行6家银行成为首批试点发行银行;2017年,试点进一步扩容10余家商业银行,包括主要的股份行和部分优质城商行。

      从存量产品来看,国有大行是最主要的发起人。在345亿元的发行总量中,工行共发行11期产品,总规模150.5亿元;建行发行产品6期,总规模49.41亿元;农行发行5期产品,总规模45.3亿元;中行发行产品5期,总规模仅18.02亿元。四大行的发行量合计263.23亿元,占总量的76.29%。

      “大型银行不良资产基数大,不良资产处置压力较大,所以下半年到明年在发行量上应该会提速。”上海某参与不良ABS业务的信托公司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难当不良处置主流

      中债资信ABS团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第二批试点银行发行的首单或前几单产品的资产质量均处于较高水平,即相对优质的不良资产。从发行利率的角度看,城商行产品的利率与同期的股份制银行及首批试点银行的基本相近,反映投资人对于现有不良产品的发行机构并未有特殊的考虑,更多是针对资产本身的投资。

      从产品类型来看,未来基础资产为个人贷款的不良ABS产品,发行空间较大。

      中债资信ABS团队对记者称,第一批试点以国有大行发行的对公不良ABS为主,但由于对公不良基础资产的同质性差,尽调工作量大,后期第二批试点的股份制银行以发行信用卡不良为主,国有大行后续的不良产品也以个贷抵押类产品和信用卡不良为主。

      北京某国有大行投行部人士对记者表示,个人不良贷款不得通过批量转让的方式进行处置,相比之下,对公类不良贷款处置手段丰富得多,可以在催收、诉讼、核销等方式之外,通过批量转让、债转股等多种方式处置,“对银行降低个贷类不良率指标的作用更大。”

      上述投行人士续称,个贷类不良ABS存在基础资产池笔数众多、标准化程度高,较对公类贷款的证券化成本更低。“个贷类的不良率往往高于全行平均不良率水平,出表需求更大。整体来看,个贷类不良资产未来发展空间比对公类不良资产更大。”

      尽管不良ABS发行将提速,但很难成为不良资产处置的主流手段。

      “不良ABS不好估值,如果卖太便宜了,不划算;卖得贵了,又卖不出去。”曾刚对记者表示,由于资产池透明度较低,估值是不良ABS的主要难题,而且结构化融资考验金融技术,“对市场中介的要求也比较高。目前市场环境下,国内机构投资者普遍厌恶风险,不良ABS相对其他债券的吸引力明显不足。”

      前述国有大行投行部人士称,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存续表现数据较少,目前只有两年的存续数据,加上各地司法环境不一致,资产处置情况不尽相同,投资人和发行人之间针对基础资产的实际情况存在较大的信息不对称。

      “在不良处置方面,目前上市银行的不良率都在下行,主要是通过核销的方式实现。之前监管调整拨备的要求,是在鼓励银行加快核销。”曾刚表示,“不良资产处置途径最后才考虑资产证券化,不良ABS的发展前景不是太乐观。”

    责任编辑:晓丽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