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打造商业银行“互联网+”新经营模式

    钱宗宝 来源:中国电子银行网 2015-08-31 16:09:13 商业银行 互联网+ 征文选登
    钱宗宝     来源:中国电子银行网     2015-08-31 16:09:13

    核心提示

      2015年6月-9月,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中国电子银行网(微信公众号:cfca-cebnet)联合全国近70家银行发起“2015未来银行”征文活动。以下为热心网友通过网络渠道投来的稿件。

      作者单位: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互联网+”在今年的两会上被正式列入国家战略,未来,互联网与零售、交通、教育、医疗等各行各业将加快加深融。,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民众生活模式的越来越互联网化,作为对行业发展和民众生活具有基础性支撑促进作用的银行业,在服务模式上也需要与互联网相深度契合,打造“互联网+”时代下的新模式。

      一、互联网时代已至,金融服务“互联网化”势在必行

      “互联网+”不仅能够有助于我国推进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创造新兴的产业,也能够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在“互联网+”已确定为国家战略的形势下,互联网经济将具有宽松的宏观政策环境支持。实际上,从2014年开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等地方政府,已经陆续出台关于扶持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地方性指导意见,打造了若干互联网金融高新产业园区。

      互联网所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平台经济效应以及对于长尾理论的应用,使得相关产业可以在边际成本几乎为零的情况下实现质和量的飞跃。在国外,德国提出工业4.0计划,通过与互联网、物联网、物流网相结合,打造“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物流”的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新模式,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我国也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促进传统商业模式、制造模式和供应链模式的变革。未来,企业借助互联网开展生产和经营将成为常态。

      截至2014年末,我国互联网用户数量已达6.49亿户,有3.61亿的网购人群,比英法德意四国总人口还要多。2014年,国内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13.4万亿元,同比增长连续保持在30%以上。其中,网络零售交易总额达到2.78万亿元,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10.6%,而2006年这一比例仅为0.3%,提升了27倍。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反映出互联网生活已经成为民众生活的新常态,随着国家宽带战略的实施,互联网将如同水和空气,在个人生活中无处不在。

      二、“互联网+”下金融服务模式的主要特征和趋势

      1.金融服务渗透入生活和经营场景

      对于大多数客户,金融是在实现生产生活需求过程中衍生的“次生型”需求。随着“互联网+”与企业生产和个人生活的深入连接,支付、理财、融资等金融产品需要融入各种现实场景中,才能体现出更高的客户服务价值。未来,银行与外部企业进行跨界合作,发挥各自在金融服务和场景构建上的专业优势,联合为用户提供“场景化”的金融和生产生活服务,将成为发展趋势。

      2.互联网直接投融资将成为新的信贷服务模式

      在金融脱媒加剧、社会直接融资占比逐渐提升的大趋势下,商业银行可借助互联网,发挥风险管理、商业信誉等方面的专长优势,搭建直接投融资信息服务平台,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更快捷的融资信息发布与交易撮合服务。

      3. B2B2C更加有效串联,供应链金融迎来新机遇

      随着生产、贸易产业链上核心企业的“电商化”,互联网将更加有效地促进上下游企业之间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贯通。同时,企业的B端经营与C端客户紧密连结,传统对公对私业务的清晰界限面临模糊,B2B2C的商业模式将在“互联网+”时代得到迅速发展。商业银行能够借助互联网,以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信用捆绑为依托,以对链条上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过程风险控制为手段,将金融服务嵌入产业链上下游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发展实时、在线的供应链金融。

      4.数据成为新的核心资产,成为“互联网+”下银行业务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通过互联网,银行能够随时、随地向用户提供金融服务,大幅缩短经营流程和提高服务效率。同时,用户的交易和行为还能够以数据的方式得以具象,为通过大数据分析来开展产品创新、智能服务、精准营销、加强风控提供了新的能力,数据将成为商业银行的重要经营资产,将成为商业银行以轻资本消耗驱动盈利能力提升的新生产力。

      三、商业银行打造“互联网+”新经营模式的路径

      1.建立数据即资产的核心思想

      在“互联网+”时代,几乎所有的客户都将成为互联网用户,这虽为商业银行打破网点的边界桎梏、加快实现客户下沉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但客户与网点间的联系越来越割裂,传统的营销人员与客户面对面的接触将越来越少,客户属性、需求、喜好、风险等特征都将转化成数据,以结构化的方式存储到商业银行的系统中。商业银行要牢固树立“数据是第一资产”的核心理念,在战略上将数据作为布局未来发展的核心资产加以经营,将散落在核心系统、客户系统、产品系统、渠道系统之间的数据,按照客户、业务、渠道、交易等维度,系统性的梳理和制定统一数据格式和使用规范,不断提高大数据挖掘能力,扩充数据来源,这是打造“互联网+”新经营模式的首要前提。

      2.打造全流程在线的客户经营体系

      一方面,商业银行要运用互联网思维加快推进理财、信贷、支付等产品进行互联网化改造,化繁为简,以简单、标准化的方式展现给客户。同时要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跨界合作,将金融服务深度融入到合作方渠道的经营场景中,通过为合作方客户提供“可见即可用”的服务,带动客户获取和业务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对移动互联、音视频等新技术的研究应用,实现在线客服与各渠道的加载对接,构建在线销售、在线维护的扁平化新经营模式,在线客服、理财经理能够与用户开展实时、高效的在线互动交流,最终形成“互联网+”时代线上线下相协同的客户经营模式:一方面,互联网渠道集中经营大众客户,实体网点集中经营中、高端客户;另一方面,互联网渠道集中提供流程化、标准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实体网点集中提供相对复杂或需要面签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3.以信息为主线,打造在线供应链金融新模式

      在公司业务方面,商业银行应抓住企业经营线上化的转型机遇,以供应链上核心企业的B2B、B2C需求为主线,加强公私联动,以供应链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信息为核心,打造集公司账户托管、融资保理等金融服务与零售的支付结算、消费信贷、直销开户等服务于一体的B2B2C在线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并通过系统的多方对接,实现“开户+支付+理财+现金管理+融资”等供应链金融的在线智能化处理。向上实现对B端公司客户的延伸拓展,向下实现对C端个人客户的在线获取与经营。同时,也能够将对单个企业的信用风险、道德风险、经营风险管理,延展至对行业供应链信息流变化的过程性管理。

      4.加强渠道协同,实现全渠道的“万物互联”

      网点、自助设备、互联网、移动终端、在线客服、智能穿戴等渠道是商业银行与客户联系和交互的触点,也是向客户输送服务能力、收集和归纳客户数据的“高速公路”。商业银行要在平台系统架构上进行重构和优化,打通线上渠道与线上渠道之间的O2O互通,打通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PAD银行等各电子化渠道与营销人员、理财经理之间的互动沟通,确保客户无论从哪一个“触点”进入,均能够享受到完全同质的服务。

    责任编辑:王超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收藏成功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