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端
    访问手机端
    官微
    访问官微

    搜索
    取消
    温馨提示:
    敬爱的用户,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会导致页面浏览异常,建议您升级浏览器版本或更换其他浏览器打开。

    长期低利率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模式的冲击及转型策略

    谢兰兰 来源:电子银行网 2025-10-27 10:51:13 利率 成本 银行动态
    谢兰兰     来源:电子银行网     2025-10-27 10:51:13

    核心提示如何在低利率环境中突破增长瓶颈、实现业务模式转型,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的关键课题。

    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货币政策持续宽松的背景下,低利率已从短期现象演变为长期趋势。近年来我国多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市场利率中枢不断下移,商业银行传统业务模式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低利率环境中突破增长瓶颈、实现业务模式转型,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的关键课题。

    一、长期低利率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模式的冲击

    商业银行传统业务模式以“存贷利差”为核心盈利来源,以“规模扩张”为主要增长路径,这一模式在长期低利率环境中遭遇多重冲击,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净息差持续收窄,盈利空间大幅压缩

    净息差是商业银行核心盈利指标,而低利率直接导致存贷款利差收窄。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进一步收窄至1.43%。从负债端看,居民储蓄意愿增强,存款定期化趋势明显,推高银行负债成本;从资产端看,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持续下行,企业融资成本降低,导致银行资产收益下滑。“高成本负债+低成本资产”的剪刀差效应,使依赖利差的传统盈利模式难以为继。

    (二)传统信贷业务风险积聚,资产质量承压

    低利率环境下,企业和个人借贷成本下降,短期可能刺激信贷需求,但长期来看会引发两类风险:一是“僵尸企业”存续概率上升,部分企业依赖低成本资金维持运营,导致信贷资源错配,不良贷款隐性化;二是银行面临“资产荒”压力,为追求收益不得不下沉客户资质,向高风险领域投放信贷,埋下资产质量隐患。今年一季度银行业不良贷款率1.51%,其中批发零售、房地产等行业风险暴露尤为突出,反映出低利率下信贷业务的脆弱性。

    (三)业务结构失衡加剧,中间业务增长乏力

    传统模式下,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多依附于信贷业务(如贷款承诺、财务顾问等),缺乏独立盈利逻辑。低利率导致信贷规模扩张放缓,关联中间业务收入同步下滑。同时,利率下行使理财、基金等财富管理产品收益率降低,客户吸引力下降,进一步制约中间业务增长。2024年银行业中间业务收入普遍承压,业务结构单一问题在低利率下被放大。

    (四)规模扩张模式失效,资本约束日益趋紧

    传统业务模式依赖“做大资产规模”提升利润,但低利率环境中,资产规模扩张与资本消耗的矛盾愈发尖锐。一方面,利率下行导致单位资产创造的收益下降,需更大规模才能维持利润稳定;另一方面,监管层对资本充足率要求不断提高,巴塞尔协议Ⅲ最终版实施后,银行风险加权资产计量更为严格。

    二、商业银行应对长期低利率的转型策略

    面对低利率带来的系统性冲击,商业银行需打破路径依赖,从业务结构、经营模式、技术应用等多维度推动转型,构建适应长期低利率的新增长逻辑。

    (一)重构业务结构:从“利差依赖”到“多元盈利”

    一是大力发展财富管理业务。低利率环境下,居民对资产保值增值的需求增强,为财富管理提供广阔空间。银行应整合理财、基金、保险等产品,打造“全品类、一站式”财富管理平台,通过管理费、服务费实现收入多元化。

    二是深耕普惠金融与供应链金融。低利率并非对所有领域“一视同仁”,小微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仍存在融资痛点。银行可通过大数据风控降低服务成本,针对细分客群开发差异化产品,在提升普惠金融覆盖率的同时,获取风险定价溢价。。

    三是拓展投行业务与交易银行服务。随着直接融资占比提升,企业在债券发行、并购重组等方面需求增加。银行可发挥客户资源优势,提供承销、财务顾问等投行业务;同时围绕企业“支付结算、现金管理”等需求,发展交易银行服务,通过沉淀资金、获取手续费提升收益。

    (二)加速数字化转型:从“线下主导”到“线上线下融合”

    数字化是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关键,更是低利率环境下银行的“生存技能”。

    一是构建线上获客与运营体系。通过手机银行、小程序等线上渠道,实现客户服务“7×24小时”全覆盖,降低对线下网点的依赖。2024年我国个人手机银行用户使用比例达88%,银行应进一步优化线上产品矩阵,将信贷、理财等业务流程全线上化,提升客户体验。

    二是运用大数据与AI优化风控。低利率下风险防控难度加大,需借助技术手段提升精准度。通过整合内外部数据(如企业纳税、个人征信、社交行为等),构建智能风控模型,实现贷前精准画像、贷中动态监测、贷后快速处置。

    三是发展开放银行模式。通过API、SDK等技术将金融服务嵌入电商、物流等第三方平台,实现“场景化获客”。通过接入各类生活场景,在获客的同时降低了渠道成本。

    (三)强化风险管理:从“被动防御”到“主动管控”

    低利率环境下,风险具有隐蔽性、传染性特点,需建立更主动的风险管理体系。

    一是优化资产负债管理。通过利率互换、远期利率协议等工具对冲利率风险,调整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减少“短存长贷”带来的错配风险。同时,合理控制高风险资产占比,避免为追求收益过度下沉客户资质。

    二是加强集中度风险管理。针对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敏感领域,严格控制授信集中度,避免风险敞口过大。2024年部分银行通过“限额管理+行业限额”,将房地产贷款占比控制在27.5%以下,有效降低了行业波动影响。

    三是探索风险定价新模式。在利率下行背景下,单纯依赖基准利率加点的定价方式难以覆盖风险,需建立“客户综合贡献度+风险等级”的定价模型,将中间业务收入、资金沉淀等因素纳入定价考量,实现“收益覆盖风险”。

    (四)推进综合化与国际化:从“本土经营”到“全球布局”

    通过拓展业务边界和空间,对冲国内低利率压力。

    一是深化综合化经营。在金融控股公司试点框架下,整合银行、证券、保险等牌照资源,为客户提供“投融资一体化”服务。

    二是加快国际化布局。重点布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利用部分新兴市场较高的利率水平和增长潜力,平衡国内低利率影响。同时,通过跨境人民币结算、贸易融资等业务,提升国际业务收入占比。

    三是聚焦绿色金融与科创金融。把握“双碳”目标和科技创新趋势,加大对绿色产业、专精特新企业的支持。这类领域政策支持力度大、长期收益稳定,既能获得政策红利,又能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三、结语

    长期低利率是经济转型期的必然趋势,对商业银行而言,既是挑战也是重构竞争力的契机。转型之路没有捷径,需要打破传统思维,以客户为中心、以技术为支撑、以风控为底线,从业务结构、运营模式、增长动力等方面实现系统性变革。通过主动转型,商业银行不仅能抵御低利率冲击,更能在经济结构调整中找准定位,实现高质量发展。

    (文章系作者投稿,文中内容不代表中国电子银行网观点和立场)

    责任编辑:方杰

    免责声明:

    中国电子银行网发布的专栏、投稿以及征文相关文章,其文字、图片、视频均来源于作者投稿或转载自相关作品方;如涉及未经许可使用作品的问题,请您优先联系我们(联系邮箱:cebnet@cfca.com.cn,电话:400-880-9888),我们会第一时间核实,谢谢配合。

    为你推荐

    猜你喜欢

    收藏成功

    确定